刘广博
(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天津 300300)
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即需要高尖端的专业人才,也需要踏实务实的技术人员,中职学校的教育应本着育人、实用为根本,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即能为社会提供人才,又能让学生有在这个社会存在的价值感。
典型的工作任务是某一的专业领域,其能够完整结构的展现综合的工作过程,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不仅能够反展示出该工作在整个职业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还能够反映出工作内容和方法。典型的任务从自企业的实践中提取,职业通常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正常情况下,一个典型的任务是研究区域,确定典型任务的方法是“专家访谈会”和“典型任务分析”,找出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特点,构建工作过程的“完整” ,并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设计在职业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作用。
典型的职业任务来自企业的实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人的职业发展,不一定一一对应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也不一定是完全复制的具体工作任务,常常出现在实际生产环节或步骤。例如在汽车修理业务中,更换空气过滤器等是最常见的任务之一,但它不是典型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工作任务。
1.工作过程的结构完整性(计划、实现和检查评估)的工作;
2.企业的生产(或经营)的环境和人们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4.呈现典型的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典型工作任务的范围是一个职业及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不是指对企业当中一个具体的人员或一个特定的工作岗位。每个职业有几个或者多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从中可以确定这个职业的基础架构,而且建构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课程的基本框架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在职业教育的多个办学层次之中,包括从初中级到高级),在根据需求安排专业课程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及企业人才需求方向,选择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对应的专业课程。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总结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和基本内容。
传统的知识本位的课程模式,它以学科课程为主,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辅以少量的实践课程,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课程知识是实用的,典型的模式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体系。不能按照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的需求来调整学习内容,不能选择学习的内容,这种严格的课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于中等职业课程内容和研究的典型任务是工作,通过工作的研究实现学习,它的核心思想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它最大的优点。课程体系根据实际典型任务组织学习内容,通过典型的工作来实现研究,在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体验和评价、分析、改进创新思维和行动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获取职业能力。
职业学校是独立的学习地点,其课程的开发,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都应该具有其自己的独立特性。应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课程在职业教育的专业内容教学中进行综合,特别在课程具体实施的时候,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过程中,一定要以职业学校为主体。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是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将陈述性的知识融通于过程性知识,与传统的课程目标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思路是通过完成某项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要通过行动导向体现并评价。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明确的指明并很好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原则”,课程内容且都来源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与社会实现了完美对接。
课程内容要与课程目标要求相符合,具有比较规范的知识体系、指导体系或者经验体系。根据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内容,第一要解决课程内容的选择方向问题。传统的课程内容分两大类:一类为是“陈述性的知识”,强调事实、概念和原理方面内容;另一类是“过程性的知识”的学习,强调经验与策略方面。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而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它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还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
实现课程目标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实际需要科学的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是建设引领职业教育的一个重大的变化。它使课程内容的研究、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的目标是:实现横向建设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链接,专业活动的过程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实现学习工作,从学校过渡到企业领域,真正实现零距离工作;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生能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并在完成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顾问。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对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中职课程内容进行筛选时,就必须达到下面这些要求。
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需要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可以删减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大的内容。新开发的课程内容要突出和工作内容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符合岗位的需求且具有一定针对性教学,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在合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更加完美。
在组织教学时要求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工作环境与实际工作高度贴合,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任务上,与工作任务紧密相连,而不是理论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设计会让学生意识到,掌握知识仅仅是一种手段,强调知识与任务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过程紧密联系,学生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匹配。实践技能及理论知识和、学习环境融为一体,以完成企业设定的工作目标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完成生产过程、生产工序的链接性,操作环境的职业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职业意识,严禁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复思考和训练,提高解决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技能水平的能力。
当课程内容与工作场景紧密联系上时,学生将在一个工作场景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典型任务中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获得知识,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通过分析典型的任务,探索的知识。这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基于典型的任务系统化,强调职业任务的一致性;强调专业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应具有一致性,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按照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本文根据专业研究,分析典型任务,划分行动领域,转变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况优化设计和教学实施优化六个步骤进行,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过程中职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问卷、访谈、研讨、观察等多种形式,确定本专业毕业生的主体就业岗位群,通过对岗位群的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调研,了解职业岗位所从事的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具体工作任务,从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调研的对象主要有企业管理者(高层管理人员或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等)、技能型的主管(如车间主管、调度、线长等)、技能型岗位执行者(岗位操作工人或操作员等等)。根据调研企业的性质和调研目的的不同,可运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开展调研,如可以采用网络调研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毕业学生反馈法、企业人员座谈法、问卷调研发等形式进行。
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和内容后,课程开发人员要详细的分析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建议成立一个由5—6人组成的分析小组,其中包括一位职业专家、一位职业学校教师和一位来自企业的实训教师。工作小组成员的共同点是他们具有相同的专业。
被分析的典型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岗位,因此分析需在工作任务的多个岗位上进行。对这些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涉及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企业差别越大,其结果越具代表性,课程开发普遍意义就越大。
典型的任务是描述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行动的整个过程。反映专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任务的意义、功能和它在整个职业生涯的作用。它来源于实践操作系统的重要内容,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专业教师与职业专家进行汇总、分析、归纳、研讨确定出本专业与之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使课程在整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实施。
专家访谈会是指邀请在相应研讨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专家,其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从事此项工作,在过程中取得过一定的成就,并对其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从事岗位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具体工作范畴,这些岗位应该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每个阶段工作(或生产)过程的特点;随着职业发展获得更多的经验,达到的更高阶段。通过自己每个阶段的实际工作经历,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任务。
通过专家研讨会对具体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的具有普遍意义和特点的工作任务进行筛选,从中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把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的对象、工作成果进行归类,从而确定出与本专业相应的培养方向,进一步确定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确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总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到企业后在应用专业技能完成实际任务方面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二是教学目标中对学生评价标准不一样了,与按照传统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培养的学生相比,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提升。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学生,他们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自主地查阅手册、标准,制定工作过程的计划,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他们到企业后很快能适应企业改制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工作需要。有很多人会很快成为生产骨干、班组长、技术能手。继而适应了岗位的需求、适应了企业的需求、关键且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案。方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不仅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还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满足社会对其具有的要求,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从而提高职业院校地位。在教育体系中站稳自己的位置,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