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君,张妍妍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搜索、评估及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而“信息素养教育”则指经过图书馆特定训练,实现信息转移,树立终身学习观。高校图书馆要有计划对新生进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2]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图书馆,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获取驾驭知识,掌握工具技巧,尽快融入大学学习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创新科研适应能力,受益终生。
“双高”院校是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的简称,是高等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领导者[3]。2017年9月辽宁省“双高”院校遴选工作拉开序幕,同年12月确定10所为立项建设单位。基于信息素养教育时代背景的“双高”院校图书馆应当积极投身于新生入馆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职能,使广大学生能够成为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坚强的后盾。
传统新生入馆教育是通过参观、讲座来实现,是“线下”服务的具体体现,学生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来了解图书馆,较为呆板。相对的,“线上”入馆教育则是一种全新教育模式。就是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形式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实现了自助式、移动式、交互式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新生的欢迎。
笔者对辽宁省遴选的10所“双高”建设单位的图书馆从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入手(见表1),通过整理目前“双高”院校图书馆线上服务内容,以期捕捉其在“新生入馆教育”方面的缩影。
表1 辽宁省“双高”院校图书馆线上入馆教育调查
1.图书馆网站建设情况
笔者对辽宁省遴选的10所“双高”院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图书馆以教辅部门或教学科研部门列于学院主页的二级或三级类目下。这种网站建设模式虽有利于学院集中管理,降低成本,但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会影响新生对其的知晓及后续利用。
通过进一步使用,笔者发现其中3所院校图书馆有的虽设有“图书馆”导航,但无法实现正常访问,也有的是仅发布了关于“图书馆基本职能”的文字介绍,却没有具体功能可以实现。
针对可使用的7所学院图书馆网站,笔者进行逐一访问、调查,发现这7所学院图书馆基本从传统视角对馆内概况、读者服务、资源检索等进行展示,实际上并未针对新生设置专门导航,而是面向全校师生的一种资源服务方式。
可见,辽宁省“双高”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还不够完善,新生入馆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建设情况
图书馆将服务与移动终端相连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登陆访问馆藏资源,了解各项活动公告,同时也是图书馆延长服务时间,拓展服务空间的一种体现。
调查可见,已有6所院校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占比60%。从内容设置来看,仅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开设了“新鲜事”—“新生初见”专栏,以此凸出新生入馆教育服务,其余5所的类目设置与图书馆网站相似,主要是围绕馆藏布局、开馆时间、阅览规则等展开。而移动图书馆建设则相对较少,仅2所,且内容仍是涉及馆藏查询、借阅、资讯等,功能雷同,缺乏新意。
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为新生精心奉上的“见面礼”[4],但从调查的现状来看,辽宁省“双高”院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开展的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入馆教育重视不够
新生入馆教育是一项周期性的读者培训工作[5],目前,一些“双高”院校图书馆虽已开展,但从开展的效果不难看出,并没有对新生入馆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可能是图书馆自身吝于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投入,未能将新生入馆教育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导致效果不佳,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少相应监督机制,馆员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从而被动开展,效果平平。加之新生刚迈入大学校门,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入馆教育的重要性,固化的认为图书馆只是一个借还书的地方,无师也可通,从而错过信息素养教育“第一环”。除此之外,图书馆与学院其他部门缺乏合作,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配合动力不足,不利于图书馆日后工作的开展。
2.形式内容缺乏新意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多为95后、00后,读者年龄层次渐趋年轻化,他们更热衷于对新事物的探索和使用。但多数“双高”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仍遵循常规,或是PPT讲座,或是实地参观,形式缺乏创新,难以迅速吸引学生眼球。PPT讲座内容多侧重于对图书馆概括、馆藏资源、读者指南等,模式单一、内容枯燥,缺少互动、反馈,很容易造成“填鸭式”被动聆听,印象不深。实地参观由馆员带队走进各个书库进行粗略“观光”,但因时间紧、人数多,学生往往体验性较差。而馆员忙于完成具体参观任务,有时甚至需要在一天内接待十几场,精神和身体都承受较大压力,难免流于形式,致使整体达不到预期效果。
3.培训团队能力欠缺
专业、完备的培训团队是新生入馆教育开展前提[6]。而就目前来看,“双高”院校图书馆图、情、档专任教师配备明显不足,且已有的馆员缺少参加相关信息素养教育的培训机会,知识积累不够,实践能力不足,导致新生入馆教育只能单纯停留在对图书馆的文字介绍,内容陈旧古板,形式单一枯燥,而无法深入开展关于文献检索、情报研究、计量统计等方面知识的讲述。作为新生入馆教育的组织者、讲授者的馆员,若缺乏充足的心理、知识、技能准备,必将影响图书馆在新生心目中的初次印象,不利于其发挥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地位。
新生入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信息素养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双高”院校图书馆应当打破传统入馆教育模式,推进新理念、新方式、新团队的创新融合,构建新生入馆教育新体系。
第一,信息素养是现代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所必备的生存本领和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或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需要不断学习和受教育才能逐渐形成的。因此,“双高”院校图书馆要积极将新生入馆教育纳入到大学生通识教育方案体系中,要求每名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一次全面、系统的入馆教育培训,修满规定学时,考核合格发证,使新生入馆教育走向常规化,扭转突击教育模式,向可持续方向迈进。
第二,启动连贯性教育模式,深入后续图书馆资源利用指导。通过举办专场讲座、知识竞赛,巩固和延续新生入馆教育成果,确保新生入馆教育的可持续性,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课堂的教育功能,使广大新生通过利用图书馆获得持久性学习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引导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树立人才可持续发展观。
第三,主动寻求聚合。加强对二级学院辅导员关于新生入馆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让他们借此能够深入了解图书馆的资源配备、获取途径、操作技巧、特色服务等,并逐步将其与其他入学工作处于同等地位,改变以往新生入馆教育的随意性和表面化。同时,要与文秘、图书、档案等相关专业的授课教师加强沟通,增设实训课程,引导学生走近图书馆,学习资料查找、甄别、利用的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传统的新生入馆培训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各类线上体验式教育“争相开放”。体验式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聆听者,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路径。目前,线上体验式新生入馆教育最受新生欢迎的当属游戏闯关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将新生入馆教育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进行具体游戏模块设计,新生游戏启动的那一刻标志着正式开启图书馆的入馆体验之旅,充满趣味,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实现学与玩的有机结合,极大调动新生的积极性,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疯子的计划”(见图1)。
图1 游戏《疯子的计划》
此外,“双高”院校图书馆还可以借鉴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翻转课堂”模式、东北大学图书馆“闯江湖”情景置换模式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托生动具体的情景、案例或任务,使馆员和学生都发生角色根本性转变。馆员由单纯的管理者、组织者升格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共同品味学习中的乐趣与奥妙。而学生则更加的自主、能动,摇身一变成为学习主人,整体参与感、获得感更加强烈,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
新生入馆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馆员的业务水平[7]。馆员应在精通业务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进修和外培机会,扩充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使自身具备更高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扎实业务能力,走向职业专深化,扎扎实实、有的放矢,更加胜任数字时代图书馆工作的职责与要求。同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采取分系讲授形式,因材施教[8]。有针对性地结合特定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工具、检索方法、检索技巧及对信息的分析、鉴别、处理、利用等细致、深入辅导。尤其要适当融入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增强新生网络防范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避免网络责任缺失、行为失范,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信息情报意识,掌握信息的甄别、选择、处理能力,获得打开通往知识大门“金钥匙”。
绩效考核制度为图书馆管理引入新维度[9]。“双高”院校图书馆应针对馆员在新生入馆教育中的状态表现、能力效果,以已有的工作考核为基础,设计一整套客观公正、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实绩考核评估方案,作为馆员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全面推进图书馆工作的量化管理。下面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细化工作目标。长远目标是争创国内一流高职图书馆;中期目标是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组织架构、文化氛围等形成图书馆建设、发展优势,优化工作流程,促进资源建设、业务管理、信息服务的良性循环;短期目标是在常规服务基础上,围绕新生入馆教育进行考核方案设计与评估,将竞赛奖励、培训学习、网站搭建、公众号服务等具体项目点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增设加减分项,积极有效完成图书馆年度工作目标。
其次,新生入馆教育作为图书馆的重点工作,应当由全体馆员共同参与,展现协作风貌。目前,新生入馆教育由阅读推广办牵头,办公室、采编室、各借阅室等积极配合,建立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小组。因此,要梳理各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图书馆各部门积极性,提升参与度,最大限度确保新生入馆教育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再次,改变“唱独角戏”工作模式,以学生处为桥梁,与各二级学院的学办负责人联合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要做好充分准备,确定时间、人数、场次等,确保各环节有序进行。同时,将图书馆资源厂商以宣传者身份参与其中,通过最新产品展示帮助新生开拓眼界,增强体验感。
最后,入馆教育效果优劣,新生读者最有发言权[10]。2019年我院图书馆在入馆教育最后环节增设了“新生入馆教育满意度反馈测评机制”,针对2600余名新入校学生开展40余场新生入馆教育的反馈意见整改了十余项,从而优化考核方案,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总之,新生入馆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学院、图书馆、馆员多方面共同探索和积极努力,从而创建出一个符合本院校实际情况的新生入馆教育体系,既顺应信息素养教育的时代要求,又能够更好地服务新生读者,提升图书馆的形象地位和资源利用率,为学院实现改革创新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