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盐城师范学院 胡晓
图书馆是知识的仓储中心,是收藏各种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里面储存着大量的知识财富,人们在图书馆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但网络时代的来临带来了电子阅读、移动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阅读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革命,人们在空余时间里更偏向于在家里阅读电子资源而不是到图书馆进行阅读,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电子资源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图书馆进而陷入了发展危机,传统的纸质阅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要,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中,大学生的阅读需要层次更高、要求更多。因此,如果图书馆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注重对新生的入馆教育研究,创新入馆教育模式,提升方法和教育内容,以便培养新生的阅读习惯,又可以将图书馆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来。
为了使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布局,初步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新生开展入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图书馆必须要对本馆的新生入馆教育管理整体上进行提升,必须不断创新出符合新生需求、符合图书馆自身馆藏特色、符合现代图书馆发展目标的教育模式,才可以满足入馆教育的需要、达到入馆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基于新生拥有的大量零碎时间的状况下,怎样对多种类、多学科图书查找及阅读等,这些都需要对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不断更新和创造。本篇文章基于各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总结出了有关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建议。
(一)阅读推广视角与创新观念。阅读是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动力,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存储中心,理应承担起阅读推广的工作。阅读推广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针对新生开展阅读推广为的是培养新生的阅读思维,在便捷的渠道下细化成具体的阅读行为。阅读推广更关注的是理念上的宣传,结合目前高校学生阅读力不足的现状,以创新的新模式展现阅读的时代价值,图书馆中的入馆教育方式应该积极围绕着学生的阅读需求,结合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体现阅读推广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图书馆目前展开的入馆教育应该重点关注新生,因为新生是刚刚接触高校的群体,在适应高校环境的同时,容易养成新的行为习惯,并且这些新培养起的阅读习惯对日后的学习生活有重大作用。
(二)创新入馆教育管理模式。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较为传统,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教育管理的模式,对于目前开展的入馆教育机制进行创新,结合新生的特征以及阅读的新模式进行调整。新生的思想意识一般具有时代特征,每个不同阶段年龄层次的新生,其思想意识的特征也不尽相同,所以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应该要时刻体现创新,不断迎合新趋势,开展新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应用场所越来越多,所以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可以结合互联网的趋势,不断应用客户端开展模式创新。例如将入馆教育借助手机APP的形式实现,或者嵌入到高校应用网站中,提升新生的使用频率,加强学生的利用效率,激发新生的阅读热情。
(三)创新图书馆环境。良好、整洁的阅读环境在新生入馆体验方面有着绝对的直观性影响,图书馆需要在入馆教育硬件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完善与提升,使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对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从技术层面上进行创新升级,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在进行入馆教育的时候,结合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以便于新生更加高效地查找和利用图书材料。图书馆不单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还是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学习知识的媒介,提供高效的服务,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创新创意功能。目前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普及,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渠道,其开展的入馆教育应该体现创新性和创意价值。图书馆作为硬件设施,无法实现更加广泛的宣传和普及,所以更加需要广泛调动高校学生的参与程度,创建更为新颖的外向型入馆教育,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加入,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和功能,实现资源和设施的高效利用。图书馆应该不断利用自动化技术,逐渐将更为新鲜的知识引入到入馆教育中,将图书馆的知识传播价值普及得更深。
(一)入馆教育体现时代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流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意识观念,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不断产生,这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而言,更加具有挑战性。图书馆的入馆教育要培养新生的阅读模式,挑战新生在信息大环境中的阅读困难问题,对入馆教育进行创新。现代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应该不断拥抱新时代,运用便捷的渠道得到新生的认可,增加学生对图书的了解。所以,现在图书馆应该不断针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在入馆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找到新生对于入馆教育的需求,并在不断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服务模式的优化。
(二)入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图书馆入馆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的核心对象为书籍,关注点更多地在图书中。图书馆需要把入馆教育的关注度放在学生身上,以以人为本的观念开展入馆教育,不断满足新生对于阅读的需求,并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与新趋势相结合,平等对待新生,保证图书馆入馆教育的可行性。
(三)入馆教育确立角色定位。新时代背景下,对图书馆入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入馆教育的时候,需要把角色定位于新生,在入馆教育的时候因材施教,对于消极、懒散的新生,加强重视兴趣引导,对于缺乏积极性的新生,入馆教育适当讲究活灵活现。在入馆教育的时候加强新生对未来学习职责的认知。
(四)入馆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在进行入馆教育的时候,图书馆应该为新生的教育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结合国外优秀的图书馆进行参考,我们可以发现,入馆教育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丰富性,例如一些国家通过以丰富的知识量为入馆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素材,加强了学生的兴趣,还有的图书馆注重与其他各大图书馆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并且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这样的案例都可以为我国高校的图书馆教育提供借鉴。我们的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迎合新的时代特点,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理念,为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共同奋斗。
(一)拓展服务领域。图书馆应该强化科学技术的引入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在开展入馆教育时,网络化的平台优势可以加快信息流的传播,通过网络平台的优势,可以让图书馆在学生心中留下好的印象。再让新生快速进行入馆教育,让新生们直观看到现代图书馆的优越性,加强对图书的兴趣。同时,图书馆还应该拓展多元化的服务领域,走入学生的更多服务领域,借鉴网络搜索引擎的优势,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供更为专业的知识服务。
(二)转变服务方式。传统的服务模式虽然为学生带来了方便,也具备很多的优势,但是现如今的图书馆服务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方式,积极调整和转变自身的服务方式,图书馆才能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图书馆具有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学生心中具有专业性和丰富性的形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应该积极借助自身的优势,以更加亲民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服务,保证新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并认可。
(三)开展高科技服务。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这为图书馆的入馆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呈现方式。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传播阵地,高校图书馆更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而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更可以培养新生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电子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以阅读推广的视角来看新生入馆教育,既可以拓展入馆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又可以培养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入馆教育的目的,这对于高校图书馆以后的入馆教育模式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