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评为背景的大学生心理图式的研究

2020-09-16 01:49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图式心理健康情感

齐 林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高职院校的心理测评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特别是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以往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反映了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当行为模式发生变化时代表着大学生的心理受到了干扰,可能来自于外在的环境,如新地区、新校区、新的同学,也可能来自于内在的心理世界,如个人强烈的主观感受,通常是带有消极体验的内在评价。同时,在新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打破了以往的习惯,增加了个人的自主意识,在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中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由于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引发的。即个人的心理问题的不同严重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良好表现以及影响到未来的个人发展。通过心理测评以最为客观和准确的方式认知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成熟度的内心冲突,将会改变高职大学生看待自我的方式,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可能[1]。

一、高职大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分析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历年对比

与2018年的心理测评结果比较而言,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比例为16%,略高于历年的状况。在一般心理问题(黄色预警)中占据12%,呈现了增长的态势;在严重心理问题(红色预警)中占据4%的数量,呈现了稳定的态势。具有这两类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难以适应新环境、不敢结交新朋友、难以融入到新的宿舍生活、无法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无法正确看待学习任务。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受到的影响较为轻微,仍处在能够自我控制的范围内,且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才能够很好地适应。而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且不再可控,难以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得到缓解,需要进行个体心理咨询(见图1)。

图1 高职大学生历年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二)高职大学生测评中的心理问题分布

在高职大学生的心理测评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红色预警)的大学生有较为明显的症状表现,特别是心理问题躯体化现象较为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躯体不适感,如头痛、无力、食欲下降等等。伴随着躯体不适感,有较为明显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见图2)。其中,抑郁值是了解大学生心境的非常关键的指标。通过数据显示,抑郁值已经达到了中度,代表着在这些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出现了比较消极的自我评价,看待自我的方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不再自我欣赏、自我肯定。随时处在无力支配自己生活的状态中,会有被无力感吞没的潜在风险。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具有弥散性的,不仅会影响学习进度,而且会减弱学习动机,既不想做任何事情,也想不到能做哪些事情。严重心理问题的这些症状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表现,甚至出现了退学、休学等情况的发生。

在一般心理问题(黄色预警)中,虽然没有伴随躯体化的表现,但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已经开始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了,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自己受困于内心无效刺激的干扰而无法专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下降,或者是因为外界一点点的刺激或变化都会干扰或打断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而人际关系敏感主要体现了与人互动的方面,伴随着对外界信息过度解读的情况,非常敏感且存在轻微被迫害的心理特点,其最易发生的场所就是宿舍,多疑、矛盾摩擦不断、争吵不停[2](见图2)。

图2 高职大学生测评中心理问题分布

(三)高职大学生测评中的性别比例分析

高职大学生的群体中性别比例主要是女大学生占到了73%,男大学生仅占27%。在心理问题的性别分布中,女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心理问题,均占到了68%左右。一方面是由总体性别比例决定的,入校大学生中女同学比例占绝大多数,这是我院大学生的现实情况。通过性别比例的数据分析,结合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来看,其独特性是我们首要关注的任务,特别是女同学的性格特点需要进行全盘的了解,及时掌握其心理发展特点。就心理问题的角度而言,其性格表现为如敏感、内向、苛刻、谨慎、多疑、回避、自大等等。在对适应环境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引导和针对该群体需要特殊的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见图3)。

图3 高职大学生测评中的性别比例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心理图式已经发生变化

经过近一年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发现,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多来自于个人独特的成长经历,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不当教养和不良对待,这是在原生家庭中能够看到的最真实的情况。长期处在消极环境中的个体非常容易出现不正确的看待自己,主观化了的自己。通过对外界环境的反馈,其获得的伤害、批评、指责归因到了自身的存在,那么这是特别容易改变个人的看待自我的方式的。一种自我否定、自我厌恶的心理变化,伴随着这种心理图式的改变,其影响已经泛化到了与自我相关的任何评价中,包括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方式[3]。

(一)高职学生的不稳定感(被抛弃感)心理图式

这种心理图式是指对于他人给予的支持和建立的联结感到不稳定、不可依赖。拥有这种图式的大学生较多,且其原生家庭的不稳定,特别是父母离异、长期分居、外出务工等情况,缺乏稳定的家庭支持和来自父母的稳定的情感关注,会导致子女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具有破坏性的自我伤害[4]。在群体中没有归属感,不敢融入到新环境中,并且在可预见的新环境和新群体中事先预期着被抛弃感,往往现实会朝向心理预期的方向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这种来自主观世界的自我评价在循环验证中得到强化,并伴随着高职大学生的心身发展,直接导致高职大学生的入学困难[5]。

(二)高职学生的缺乏信任的心理图式

这种心理图式指预期他人会伤害、羞辱、欺骗或是利用操控自己。拥有这种图式的大学生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以后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自动自发感受到外界的敌意和攻击性,往往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会主动选择回避,断绝与人来往。甚至会采用一种主动攻击的方式防止自己受到伤害。在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群体中,特别是女性大学生会采用消极抵抗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6]。而男性大学生会采用肢体冲突方式进行自我保护。造成这种现象的是缺乏信任的自我图式形成个人独特的自我保护机制。

(三)高职学生失败的宿命感的心理图式

这种心理图式指相信自己注定会失败。感觉自己比同龄人在成就方面差了一大截。拥有这种图式的大学生多半有着非常严厉的家庭环境,有着对自己非常苛责的养育经历。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太多外界的指责和批评从而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主观认为自己无力应付任何事情,做任何事情都会避免不了会失败。来自消极的情感体验,如悲伤,痛苦等会严重削减个人的意志,朝向失败的方向发展,心理现实在个人体验和现实活动之间不断的循环验证着个体的失败的宿命感,使之成为一种无力改变自己的现实。在生活和学习中这种自我挫败的图式只会加速让自己的受伤[7]。

(四)高职学生缺乏自控感的心理图式

这种心理图式指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难以忍受挫折,有时会因此逃避责任。拥有这种图式的大学生常常表现出拖延的现象,如完不成作业,不参与活动,主动回避人际关系,等等。特别是在情绪的控制方面,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而影响心态,通常会在情绪冲动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8]。这种缺乏自控感的高职大学生会明显表现出动力不足,如学习无用、人生无望、被动生存的情况。存在该图式的学生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但他们却极度需要稳定的生活,由于无法达成而形成的内心困扰严重影响着高职大学生。

(五)高职学生情感需要被剥夺预期的心理图式

这种心理图式指预期自己的情感需要不会得到满足的心理预期,情感需要包括关注、理解、支持、关怀等。拥有这种图式的大学生缺乏归属感,主观认为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回应,而且自己也不应该有情感的需求,导致自己被处在抛弃的状态中。在行为表现中消极被动,从不主动争取,而且在情感表达中呈现出拘谨和退缩的现象[9]。除了学习之外,很少有活动和任务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有该图式的大学生多半来自于缺乏情感关怀的家庭,由于缺乏足够的关怀和照顾,形成了我的情感不被接纳的心理预期。由于在内在的心理世界中形成了稳定的自我评价,那么这种评价升级为人生信念之后,外在的现实世界将随着信念改变而改变。可以预见的是在以后的人生里,亲密关系的形成将受很大的影响。

(六)高职学生缺陷/羞耻感的心理图式

这种心理图式指感觉自己是差劲、低人一等的,可能对于批评拒绝格外敏感。为自己的缺陷感到羞耻。拥有这种图式的大学生从不接纳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的缺点会有致命的危险一样,深受严重的内心困扰。但又难以保证自己是完美的,所以总是感觉自己比别人差、没有他人优秀。在自己的世界里,总会有他人的影子与自己做比较,从此变得格外的敏感,特别是对于批评和指责等不友好的表现。有时又难以控制地把他人的互动想象成对自己的攻击,把他人的友善想象成敌意的存在[10]。在面对自己的缺陷时,通过理想化其他人的方式进行自我伤害,并为此感到深深的羞耻。这种羞耻感具有弥散性,不会因为自己做得好而消散,反而会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而变得确信无疑。在这种心理图式的作用下,个人的胜任力将会越来越弱,严重影响个人的社会性发展。

(七)高职学生社会疏离感的心理图式

这种心理图式指感觉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疏离于主流社会。拥有这种心理图式的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时充满了对自己的不信任感和对自己前途的不确信感,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但由于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在面临机会时也很难相信自己会把握住,因此生活中的失败和不如意便会接踵而至了。个体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适应困难,不能很快地进入新环境,自己得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够在新环境建立信心。在新环境中由于适应困难,会造成多方面的困扰,如学习效率下降、行动力较弱、不敢表达、无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而这些表现非常容易造成其他人的误解,而加重了自己的适应困难。从原生家庭的角度考量,个体处在非常封闭的家庭环境、父母处于过度保护的意识而主动隔绝了自己与外界接触的机会[11]。特别是在童年期的同伴游戏阶段,由于未能与同伴游戏,而失去了学习与同龄人玩耍互动的机会,造成了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错觉。

(八)高职学生空虚/假我感的心理图式

这种心理图式指与重要他人(如父母)过度绑定在一起,失去自我的个性,又觉得自己失去他们无法生存。拥有这种心理图式的大学生由于长期处在与父母共生的关系中,而没有实现健康的分离,从而使自己的人格依附于父母,形成了强烈的寄生心理,离开父母自己就变得没有目标、不知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以及不会独立思考。受此心理困扰的大学生难以应对自己的生活,而且对生活充满了迷茫和无助,凭借成功的生活经验,他们又会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让父母为自己做主,安排自己的一切[12]。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始终无法建立独立的自我个性,未能形成稳定的自我评价,只有找到所依赖的人,才能够生存下去。他们有强烈的情感依赖和意志依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在步入社会之后,他们是虚弱的群体,生活将会变得异常的艰难。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水平仍处在发展自我的关键期,心理健康与否会严重制约着高职大学生的人生成长,阻碍着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学习任务。通过心理测评能够有效地认知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深度了解高职大学生的认知图式,了解他们看待自我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掌握困扰他们身心发展的心理图式,为提升心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改变高职大学生的认知图式是消除自我挫败感,增强自我自信的有效方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关注心理健康为初心,通过多种方式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成长保障。

猜你喜欢
图式心理健康情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