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丽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通知》,也称“职教二十条”[1]。通知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职业教育的方向,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解决当前的职业教育问题[2]。
锅炉房与换热站(以下简称“锅炉”)是高职供热专业的必修课,是供热、通风、空气调节工程技术的核心课程之一[3]。热力供暖公司是高职供热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每年有40%的学生毕业后到省内各供暖公司工作。目前存在“锅炉”课程教学中出现重视知识讲解而实践、实训较少的现象,还出现学校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不紧密的情况。近年来,虽然我院(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探索和建立了“大连供热集团订单班”、“沈阳天润供热有限公司订单班”、校外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形式,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学生岗位实习和就业水平上,没有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出现部分与企业岗位不匹配的现象。在校期间学生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教学环节,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不能及时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学生毕业后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还要进行培训和再培训[4]。
2019年,我院成立了“沈阳天润热力供暖有限公司企业教师工作站”,通过工作站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组织教师进站学习和服务。教师工作站的建立,不仅方便教师了解和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同时鼓励教师将这些工艺、技术和方法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工作站的设立已经是校企深入合作的开端,结合“职教二十条”文件精神和《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吸收行业标准、专业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和培训内容,并将其应用于校企合作制定的锅炉与换热站课程教学标准中。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应始终参与教学标准的制定,实现课程内容和组织与企业要求的零对接。
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应着眼于推动职业教育模式由通识教育理论体系向校企合作、生产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拥有属性转变,发展模式由强调扩大办学规模转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为实现学校系统理论教育与企业理念的整合,必须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上,将校企合作制定的新课程教学标准应用于高职人才教育,使学生的就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良好的衔接。通过校企一体化,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课程标准建设中的技术优势和方法优势,设计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标准,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订单班”和“企业教师工作站”建立的校企合作基地的基础上,校企联合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定位的需求分析,构建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未来将在“职教二十条”的政策扶持下,对这种合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使其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共建、资源互惠、优势互补,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课程教学标准时,结合企业教师工作站,让教师定期开展学习与服务,学习企业的现实生产理念,服务企业共同完成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将企业专业岗位需要,带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6]。
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接受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理念的培养,弥补教师无企业工作经验的弊端。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教师能定期进站学习和服务,接受企业用人理念,将企业培养方式和需求带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的培训要求,学校和企业双方派出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7]。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借以提高技能水平,丰富案例教学;企业技术人员参加课程教学借以提高教学能力,完善课程与行业的衔接。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大赛、职业扩展第二课堂等形式对未来职业方向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融入职业氛围较差,尚未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8]。校企深度融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具备过硬职业技能的同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也具备与之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气质,大大缩短了学生从走出校门到工作岗位的心理适应期。此外,通过了解企业,了解社会,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值,合理规划职业前景,为其顺利就业、适应岗位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要遵循国家《锅炉按照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锅炉房设计规范》等相关要求,校企双方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能充分互动。在校期间除了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还要参与项目实践,并且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按照企业岗位的实习培训要求,对在企业工作的表现进行考核[9]。课程教学标准与相关规范对接,探索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需要。
课程标准要深入对接课程建设与企业岗位标准、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课程实施按照模块—项目的教学方法,建立课堂、实训室、实习单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0]。了解企业岗位标准,在深入企业教师工作站过程中,教师实际参与企业工作过程,掌握企业岗位标准要求,同时将企业标准内化到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中来。一定要注重企业需求的培养理念,在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全程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教师教学的系统性和学科性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技能性有效结合。
课程标准要符合“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要求,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职业性、应用性,将锅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融入到项目设计学习中。在实践性项目教学中,课程设计应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面向职业岗位的典型任务和行动领域,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将企业岗位标准、培训内容等课程资源吸收到课程体系中。锅炉课程内容涉及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锅炉检修、维护,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多,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于高职学生侧重运行管理和锅炉检修、维护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目标要实际可行。在对行业内企业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准确确定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锅炉实际运行和锅炉检修、维护的真实工作项目,打破学科体系的限制,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九项实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适合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需要。
目前,高职的锅炉教材多延续本科教育的知识体系,以知识点、原理和设计讲解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落后职业岗位的需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到供暖热力公司和安装项目中,以技术应用为主,所以在课程标准设计上要将原有的知识体系与工作岗位内容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企业人员要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教师也可以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将二者合理地有机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学生也能受益其中。根据高职学生就业特点,在课程设计中将教学内容分为锅炉房设备管理方案、锅炉房运行管理措施、锅炉房检修与维护、换热站及其运行管理与维护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具体项目设定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合作锅炉房与换热站项目模块
在项目模块的基础上,再细化分为十五个子项目,模块锅炉房设备管理方案中包含七个子项目,分别为锅炉房设备概述、锅炉受热面管理方案、锅炉燃烧设备管理方案、锅炉环保管理方案、锅炉给水处理方案、锅炉通风方案、锅炉水循环方案。模块锅炉房运行管理措施中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为层燃炉运行管理方案、室燃炉运行管理方案、沸腾炉运行管理方案。模块锅炉房检修与维护中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为锅炉自动控制方案、锅炉保护装置管理方案、锅炉检修与维护方案。换热站及其运行管理与维护模块中包含两个子项目,分别是换热站工艺设计和换热站运行管理与维护方案。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同时每个子项目也都是独立的知识和实践体系。具体实施参见表1。
本课程在传统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选择参观工业锅炉模型、燃料元素分析计算、锅炉房工艺施工图识读、制定层燃炉运行管理方案、制定室燃炉运行管理方案、制定沸腾炉运行管理方案、制定锅炉检修与维护方案、换热站工艺设计、制定热网运行管理方案项目实践作为教学实践项目,形成以锅炉房设备管理方案→锅炉房运行管理措施→锅炉房方案检修与维护→换热站及其运行的管理与维护的渐进式学习思路,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学习到实践实习的四个学习模块,每一个模块也是一项独立的学习项目。
表1 教学内容设计模块表
课程理论教学以班级集中教学为主,实训项目分组式进行,7~8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如下:
一是工业锅炉的基础知识学习。本项目的学习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观看视频、锅炉工作现场图片、工业锅炉模型参观,通过分组学习、提问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本部分内容。
二是燃料的元素分析计算。本部分的学习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演算,同学们以分组讨论和实际计算等方式,进行本部分的学习。
三是锅炉的工艺施工图的识读。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带领同学进行锅炉施工图的识读,使用实际锅炉工程施工图项目,学生分组进行识读、学习和讨论。
四是制定层燃炉、室燃炉、沸腾炉运行管理方案。通过运行管理方案的制定,做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际运行管理工作零对接。邀请企业工作技术人员云课堂在线讲授,学生按照工作项目要求实际参与锅炉运行管理,真实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
五是制定锅炉检修与维护方案。锅炉的检修和维护是从事锅炉房运行管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能力,通过学习《锅炉夏季维修标准》 《锅炉夏季维修检修规范》 《锅炉夏季清理维护标准》,并针对锅炉夏季检修与维护的工作要求,让学生明白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理清各任务之间的联系。带领学生到供暖公司现场参观、学习和实际操作检修和维护工作,通过参观、学习和实际操作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六是换热站的工艺设计。换热站是热源到用户之间的枢纽,是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的连接点,是在供暖公司工作中必要的工作项目。了解换热站内的主要设备原理、工艺设计和运行维护是必需的。通过换热站的工艺设计让学生了解设备手册的查询方式方法,能进行换热站的工艺设计。
七是制定热网运行管理方案。通过学习《热网检修规范》 《热网夏季维修标准》,并带学生到实际换热站运行管理现场进行参观设备运行,了解设备和热网运行的原理和运行数据,能制定热网运行管理方案。
课程教学基于“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的理念,在课堂组织上,强调实践应用的重要性,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结合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两者优势进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每个项目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以典型的工作项目为落脚点,扩展到对锅炉实际工作了解、工艺设计、安装、运行管理、检修与维护等。在课程教学中,还加入企业技术工作人员的云课堂,通过企业人员的在线实践讲解互动,能从企业需求的教学角度来指导学生在校学习,通过企业教学演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效增强。
除采用传统的课堂知识讲解等教学方法,还根据工作项目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课堂教学向参观、学、做方式转化,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现场教学法、企业人员云课堂互动法多种形式学习。
课程评价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而且注重学生的表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其中过程考核占50%、职业素养考核占10%、理论知识考核占40%。过程考核主要从小组学习态度、组员互动、讨论结果等方面进行赋分;职业素养考核主要从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赋分;理论知识考核主要从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应用程度方面进行赋分。
总之,锅炉房换热站是环境工程专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结合沈阳天润供暖热力有限公司和大连供暖集团两个校外实训基地,围绕着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育人人才培养方案,以真实的工作岗位设计教学项目,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和教育教学中来。这样有效地解决了“锅炉”课程理论性、知识性强,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育方式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实现项目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了毕业生不能直接就业,还要经过企业培训与再培训的问题。当然,校企合作虽然解决了学生一些项目的实践问题,但学生到供暖公司就业后不仅只从事热源运行管理相关工作,还有其他工程安装、热网维护等工作项目,但可以相信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持续合作,未来会开发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校企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