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乔,宋 彬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3)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高校都迅速做出了应对,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本院的积极督导和协调下,每名老师都尽全力认真备课、筹集资源,上传网课,力求保证授课效果,使学生在网络上学习也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借此机会也搭上“互联网+”这趟向往已久的班列,在新媒体时代探索本领域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就业制度改革走向市场化,我国的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中来[1]。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我国的时间比较短,虽然各高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效果参差不齐,也一直处于不断改革探索之中。通过多年教学与观察,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生涯系列课程在学院的整体教学中并不受重视,它既不是专业课,又不是基础课,甚至很多领导、老师、学生对这门课程还不甚了解,当然也没有一支专业的教学队伍来承担这门教学任务[2]。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队伍的构成主要是就业部门教师、各院系辅导员、学工部教工等,几乎都是兼职。而且缺少专业系统培训,缺少理论支撑,大多数教师仅凭看过几本教材和自身经验授课,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力量不足,一般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班型通常在100~200名学生。大班教学,必定采用传授型单向教学活动,很多本课程的探索、讨论和分享类的教学活动不能开展,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生师比偏高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精力有限,除了本职工作、授课,作业批改量大得惊人,教学中更无法分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课时的分配比较固定,多采用“6+12+6+12”分配方式,分四个学期进行教学,缺少弹性,因此,实难做到顾及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难以做到单独的辅导。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要求是个性化、差异化的,这种教学组织的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受固定的课时限制,课程结束就是终点,相当一部分同学未在恰当的时段能领略要点,未能跟上进度,而后续再没有机会学习。
历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被认为是促进就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门课程[3],岂不知职业生涯规划才是一个人一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并且是关系到学生职业发展成败、人生成败的意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4]。这就好比一个精通十八般武艺的汉子,但缺少正确的方针和策略,也难以在战场上取胜一样,缺少职业规划意识,仅仅顾及眼前利益——就业,将使我们的学生后继乏力,难以在职业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
由于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学过于理论化、内容空洞,不少教师对人力资源内容、对行业、对职业的了解肤浅,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使学生未能有效了解足够的信息[5]。致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在自我认知、环境认知方面一知半解、模模糊糊,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课程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且课时有限,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跟踪与指导,使教师群体对学生生涯规划的真实情况缺乏有效的了解,在教学中仅是按规定重复教学任务,不能有实效、灵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网络课程教学,笔者在课程结束后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421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019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的效果,了解2019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形式的意见和看法,了解2019级学生对以网课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见和看法。
本次调查采用金数据平台做数据统计与分析,向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学生共发放问卷421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
经过一年的学习,被调查人数中95.6%的人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的帮助比较大(见表1),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表1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认可程度调查
调查显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起到了一定的触动作用,但效果有限(见表2):仅有20.1%的同学表示通过学习已经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并开始行动起来;14.2%的同学通过学习,获得了明确的职业目标;近31%的同学职业意识觉醒并开始探索;近30%的同学职业意识刚刚觉醒,但一年过去了,仍处在迷茫状态。这说明我们的课程仅仅是上完了,但大多数同学仍未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更别提按规划采取行动了,更说明近75%的同学在后续的职业探索和规划中将得不到教师的指导,只能依靠自己和社会资源。
表2 职业生涯课程取得的教学效果调查
另外,通过MBTI、霍兰德、一般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的测试量表85%的同学表示对自我有了较为明确的认知,但仍旧有12%的同学未能通过测试量表获得明确的自己认知(见表3)。说明现有量表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自己认知问题,有可能是因为量表的有效性不能适应全体学生,或者因为在测量过程、解读过程出现问题,所以量表有效性及测试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进一步地结合多源流分析框架梳理媒体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变迁的逻辑机制,可以归结出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影响政策变迁的基本逻辑:一是在问题流中,通过构建明晰指标、推动焦点事件、持续问题反馈提升触发机制效果;二是在政策流中,通过呈现民间话语、强化专家声音、构建良性对话推动政策共同体之间的虚拟接触博弈;三是在政治流中,通过汇聚网络民意、打造意见领袖激活国民舆论热情。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影响路径上有所差异(见图8)。
表3 通过职业生涯课程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的调查
此题为多选题,所列学习形式受欢迎程度按降序排列为:听课、做测评、看视频、讨论或问答问题、做任务并展示成果、做作业(见表4)。学生倾向于被动完成简单、有趣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可根据这一特点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对课程的兴趣。
本题为多选题,列举了本课程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近半数学生对网络授课效果感到不满意,近四成同学认为理论较多(见表5),由此可见,网络授课形式缺少与同学面对面的交流,缺少生动、灵活的讲解,是硬伤。此外,实效性差、知识结构不系统也大概率与网课缺少有针对性的讲解有关。
表4 学生对职业生涯课程学习形式的偏好调查
表5 学生对目前职业生涯课程教学的意见调查
学生对网络授课这种形式的看法还是比较理性的,大多数人认为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见表6),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应用。
表6 学生对网络授课的态度和观点调查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路径,制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6]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坚定职业目标,成就美好人生。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同学还是处于不断探索、不断调整的阶段,甚至还有一些领悟得比较晚,在课程结束时还未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笔者认为现实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更在于使当代大学生明白职业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学生规划意识,提升学习动力,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其他课程领航,为终身职业发展提供助力。此外,对于“启蒙”较晚的同学,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学校的指导,这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7],时隔五年,我们才因疫情阻断,开始探索、实施在网络上授课。在时代的浪潮下,我们已然落后,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教学,我们发现了网络教学的巨大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在此,以职业生涯课程为例,对该课程在网络时代的实施策略进行优化。
网络授课的优势有:传递信息量大,不受空间时间限制,授课平台可更方便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学生学习记录自动保存,学情数据便于教师了解实际情况进行提醒,等等。职业生涯课程中最适合利用这些优势上传基础理论和经验方法的课件或视频有职业生涯课程中的“人职匹配理论”“克朗伯兹社会学习论”“SWOT分析法”“决策平衡单法”等。这些是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和通用工具,利用网络平台可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群体,而教师则不必重复讲授相同的内容,节省大量时间可用来做个性化指导,学员的后续跟踪,开发、更新更多的课程资源。
此外,对于“启蒙”较晚的同学,难以与正常教学进度计划保持一致,也可以通过网课与个性化指导的方式得到必要的帮助。
不得不承认,网络教学拥有巨大优势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大面积上网学习使平台卡顿;回帖式讨论使见解倾向“一边倒”,甚至便于抄袭;群内信息沟通效率低;教师观察不到学生的学习反馈,无法给予即时的指导和讲解;等等。以上不足之处,还是需要在真实的课堂内面对面地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一些该强调的重点、难点、某些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及个别学生的疑问,还是需要在课堂中解决的。教师在课堂上生动、激情地演讲,也是网络教学难以实现的。此外,讨论及学生活动成果展示也必须在课堂进行,当然,有网络信息共享作为一种补充效果会更好。
一直以来,我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自我认识部分都是利用教材上的测评工具或授课教师自行在网络上搜索到的量表,或其它平台上的测评工具,这样测评工具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年代太久不适合现代职业发展的情况;有的直接引用了国外的测评工具,不适合现有国情及学生层次。因此有必要引进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测评工具,并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测评准确性及测评结果分析的准确性[8]。
我们在课堂上一直向学生强调,职业几乎贯穿了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只是学生阶段的任务,更是一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传递的便利性使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延续下去成为一种可能,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为我们学生的职业发展助力,是职业院校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方面[9]。关注学生职业发展也是授课教师了解职场现状、了解学生生涯规划的真实情况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授课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素材的重要途径[10]。
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老旧的教学案例、单调的传授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形式,教师苦口婆心讲一堂课也许还不及“B站”上一个短视频给他们的触动更大。因此职业生涯教师要探索更多的有实效性的教育形式与资源,与时俱进,把教育融入学生心里,卓有成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相比其它课程相对来说内容较少,本质上更侧重于指导与实践,而不是理论教学。该课程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指导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行之有效地展开行动,以达成促进个人职业发展、提升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的目的。因此,所有的理论、方法、探索、实践都是围绕这一个目标而设的。调研表明,近96%的学生认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但往往难以落实到行动上。构建任务驱动型教学体系后,学生受到学习任务的驱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摄取需要的理论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主体责任意识,自我规划的实效性、可行性更强,从而实现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学习、自我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