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
一、教材说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包含内容可总结为四个区块:线与角的认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及角的画法。本评析围绕角的度量进行研究。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对角只有外形的了解,对其度量方法认知较差。为深入了解学生学情,本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填写问题,包括“你对角的度量有什么理解?是否会量角?”、“你喜欢参与课堂学习么?”、“你对角的度量的学习是否抱有兴趣”等。通过回收问卷发现,每班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有了解的人数均为5人左右。此外,本人通过日常观察得知,乐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占比较低。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识角的大小
(二)认识及使用度量角的设备,即量角器的认识及应用
(三)借助学生情感特征、认知水平、喜好等要素,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教学处发现,通过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难重点:量角的操作方法
四、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教法学法基于融合原则,依照教学过程及学生反映情况合理调整。本堂课教学开始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
五、教学过程
(一)上堂课知识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线及角的认识,那么谁来说明一下什么是角?
学生答: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学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
教师指着角的顶端问:这个部位叫角的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这是角的顶点。
教师指着角的两条射线:这个部位叫做什么?
学生答:角的边。
(二)本堂课思想方法导入
首先,教师问:同学们,每个角的张口(边说边用手描摹)有大有小,这说明它的角度不同,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这个角度的大小呢?又用什么测量呢?学生答:用尺子测量。基于学生回答,教师解释说明:“用尺子测量不可行,并指出0刻度线与起点位置没有对齐”,与此同时,教师引出本堂课课件,视频中演示重量测量方式,即显示测量书本重量可用台秤,提问学生“同样是测量,为什么度量角度和重量用到的设备不用,它们有什么异同?”基于此,引入正课。
(三)正课引入
首先营设教学情境,举例:一个部队在进行演习时,红方队伍正在休息,蓝方队伍可进行偷袭炮击。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红方炮击情境,并指出这是因为红方人员投放炮弹的角度合理,才可以命中蓝方队伍。随着课件的播放,蓝方队伍进行反击,但未命中,教师以此提问:“蓝方队伍为什么没有命中?”部分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他们投放的角度不对。”蓝方队伍调整角度,最后命中红方队伍。
其次,基于情境,引入正课,即:如何测量角度,并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这堂课我们该学习哪些内容?”。
(四)正课教学
第一步,认识量角器
教师问:同学们知道量角需要用什么测量工具吗?
学生答:量角器。
教师答及其活动:所有同学都同意吗?那我们来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是什么。接下来同学们以前后桌为基准,四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习。
学生活动:小组内进行讨论,根据教师在旁边的指导不断纠正自身做法。
教师活动: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
小节:量角器半圆周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个小格为一个数。角度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圈刻度按照顺时针观察以此从0°到180°,内圆刻度按照逆时针看也是从0°到180°之间。教师依照课件总结说明量角器名称,例:中心点、刻度线、90°刻度线等。与此同时,通过板书的形式画出中心点及0刻度线。
第二步,动手摆角,深入认识角的概念
首先,拿出两根牙签,学生在量角器上摆角,摆出直角。(教师可提示学生按照以前测量线段长度的方式,让学生们找到从什么刻度开始测量角度)。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从0°刻度开始测量角度,一根牙签对准0°刻度线,另一根牙签对准90°刻度线,顶点位置重合。随后教师让学生摆出1°、180°的角,并让学生们测量。
第三步,量角
教师活动:发放作业纸,纸上布置两个角,让学生测量∠1、∠2的大小。布置任务后,教师负责巡视和引导教育,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学生活动:依照教师任务开展角度测量。
学情预设:学生量角过程中会出现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不重合、角的边长与量角器刻度线不重合、读数错误三点问题。
第四步,借助课件演示量角,教师负责讲解
依照学生上述量角过程,教师借助课件演示整体量角过程。
第五步,学生基于教师讲解再次测量角度,重新布置不同角度的角,如下图所示。
学情预设:有可能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读数还会弄错,150°会读成30°,可以引导学生让其比较这些角与直角比是大还是小。还可能会出现所量度数可能会有一点误差,如果相差小于2度我们都认为是对的。
第六步,学生反馈及度量结果
上图角度分别为30°、80°、150°。
六、深化拓展
让学生自主探究角度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让同学观察图3的两个角,让学生测量总结。
学生测量过后答:这两个角的大小相同,但看起来右测的角要大一些。
教师答:同学们说的没错,单凭肉眼我们无法分辨角的大小,要量一量才有说服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答:角的大小和边线的长短无关,仅与角度的大小有关。
七、课堂小节
教师总结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另一方面板书关键词。
板书:一放,即量角器的中心和所要测量的角的顶点重合;二移,移动量角器的0刻度线,并将其与角度一条边重合;三看,即观察角的另一条边终落位置,看量角器的刻度是多少,如果0刻度线在内圈则读内圈刻度,反之读外圈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