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鹃
摘 要:人们在使用、学习数学时,渐渐产生并发展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一般由五个方面的数学基本特征概括展现:一是价值观;二是立场;三是感情;四是关键能力;五是思维品质,它也是数学教育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中,不论是对学生的发展还是学习,数学抽象是最为重要的。概念形成本身就是一个不具象的历程,因此主要针对数学概念教学的APOS理论构建主义学说对于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极具推波助澜之力。所以,笔者遵循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意见,坚持一切围绕学生自身发展,以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为导向,将“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作为范例,讨论APOS学说中,重在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数学;APOS理论;数学抽象;教学设计
一、APOS理论基本概述
APOS理论基于建构主义,主要用于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了解学生通过何种方式学习;二是研究怎么样设计教学方案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Ed Dubinsky)提出了这个理论,所提出的“四步法”教学模型,即:一是图示(schemas);二是对象(objects);三是过程(processes);四是活动(actions),主要针对于数学概念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型[2-3]。“活动”阶段主要是指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新知进行具体感知。“程序”阶段主要是指学习者将初步具体感知的新概念抽象化,内化为一种特别的程序算法。“对象”阶段主要是指学习者进一步理解活动和过程,以更高的视角分析概念间的关系,能够自行根据程序构建类比程序。“图式”阶段是学习者对活动、程序、图式以及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以形成具体的认知框架[2]。
二、如何有效培育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中,数学抽象是最为重要的,高中学校授课常常围绕数学抽象开展,它是理性思维的基石以及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实质就是使用抽象的形式,得到研究客体的素养,一般使用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空间形式;二是数量关系。数学抽象可分为弱抽象和强抽象,弱抽象即概念扩张式抽象,强抽象即概念强化式抽象[3],具体应用到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之中,弱抽象具体指通过对具体例子抽象归纳出共性,形成初步的概念模型,强抽象具体指对新概念的更深层次的理解[4-5]。
已有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过程就是数学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这种抽象思维具有较强的年龄规律,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恰好处于最佳的年龄阶段,因此,老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关键期的教学给予更多的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良好发展。此外,老师要把握好以下教学策略。
(一)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从数学教育心理学可以看出,数学抽象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第一步,全面的感知事物;第二步,对本质特征进行简单归纳;第三步,符号表征;第四步,进行更加深刻的迁移、推演、归纳,这就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因此,老师在编写教学设计时,除了要把握一节课的整体性,还要注重每个教学环节,既要注重每個教学过程,保证每个环节的完整性,同时要保证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连贯性。
(二)加深概念理解
每个数学概念都是数学抽象的产物,因此,数学概念是数学抽象培养的关键点。因此,老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向,将问题设计环环相扣,避免学生领会概念出现过于狭窄的情况,深化概念,在对所学新概念归纳出一般特征之后,进而要构建知识结构,加强数学知识的联结性,形成知识体系。
(三)强化概念的具体运用
强化实践过程中概念的使用,将感到不具象的概念使用在实践中,这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概念教学不仅要重视从不同事物中抽象出共性得出新概念,同时也要重要用新概念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的东西,不加以应用,就不能感受其精髓,同时也不能实现其价值。此外,根据“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应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三、基于APOS理论的重在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一)课例背景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历次出现。课程内容知识点主要包括:一是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二是一次函数;三是二次函数;四是指数函数;五是对数函数,课程使用实例用以加深学生对于函数建模方法以及过程的认知,课程将集中讨论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函数零点的概念;二是零点的求法,其蕴含的函数与方程、数学抽象等数学思想,三个方面的数学方法:一是归纳类比;二是形数结合;三是分类探讨,三个方面的数学思维:一是从特殊到一般;二是从具体到抽象;三是从抽象到具体。教学难点有一个:零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函数零点的概念;二是零点的求法。
(二)教学过程
基于APOS 理论、数学抽象素养和本节课的分析,本节课的设计过程如下: 感知情境,引出概念; 数形结合,深化概念; 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迁移创新,拓展延伸; 应用举例,加深巩固。其中,“弱抽象”环节是数形结合,深化概念; “强抽象”环节是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二次强抽象”环节是迁移创新,拓展延伸和应用举例。
1.活动(actions)阶段——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首先,给定二次函数与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内容,进行作图和求解,并注意对应方程、x轴交点、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
接着,提出猜想,是否所有函数图象都满足此关系,变换二次函数,引领学生动手作图,分组探讨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与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探其原由,并让学生主动分享小组结论,教师予以补充完善。
最后,抛出零点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设计意图:根据APOS理论活动阶段教学,教师以求解方程的根和函数与x轴的交点为切入,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合作探讨、分享交流四阶段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和对应方程的跟的关系拥有直观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主观能动性[6-7],在学习中得到心理满足,让他们深度参与到授课过程中,为课堂的深入展开埋好伏笔。
2.程序(processes)阶段——数形结合,深化概念
(1)零点的求法
经过活动阶段,顺水推舟,如果方程没有实数根,x轴和函数图象就不会有交点,函数不存在零点。也就是说,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以及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密切相关,这里带领学生归纳出,当直接求零点有困难时,可以转向与之有关联的“函数图象的交点”和“方程的根”,进一步归纳,得出函数零点的求解方法,函数y=f(x)存在零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几何法)方程f(x)=0有实根(代数法)。
(2)判定二次函数零点个数
首先,老师用ppt呈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对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从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对数函数、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有三种。
接著,老师提问:怎么判定二次函数的零点到底有几个呢?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用“代数法”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零点。这里让学生回忆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求法中重要的△,知道了△,便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函数零点和方程的根又存在关联,这样就获取了函数零点的情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新概念“弱抽象”。借助已学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以新视角观察已学知识,对零点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在脑海中形成能准确识别函数零点的“程序”,运用活动阶段探究的零点概念建构程序,又运用程序阶段对概念进行加工生成对相应的“算法”(若函数是二次函数,算法即是借助△判定),反作用于零点个数的判定[8],这样前呼后应加深对函数的零点的理解,同时也做到温故而知新。
3.对象(objects)阶段——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首先,让学生判定二次函数f(x)=x2-2x-3的零点个数。(运用程序过程的“算法”),随后给出二次函数f(x)=x2-2x-3的图象,引导学生做以下工作:
(1)计算f(-2)、f(1)、f(2)、f(4);
(2)将f(-2)·f(1)与0作比较,函数f(x)=x2-2x-3在区间[-2,1]上有无零点?
(3)将f(2)·f(4)与0作比较,函数f(x)=x2-2x-3在区间[2,4]上有无零点?
(4)将f(-2)·f(4)与0作比较,函数f(x)=x2-2x-3在区间[-2.4]上有无零点?
学生可以取得结论:当函数值的乘积小于0时,函数f(x)=x2-2x-3在区间上有零点。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如果零点在f(x)=x2-2x-3区间上存在,函数值的乘积必定大于0吗?接着,老师带领学生作出猜想:是否对任何函数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接着,让学生任意画函数图象进行观察分析,相互交流,指导进行概括: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反之不成立。
进一步,老师设问:上述命题在什么情况下反之成立呢?然后先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f(x)=x2-2x-3在[-2,1]、[2,4]、[-2,4]这三个区间上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发现当图象单调时,上述命题反之成立。老师在这里重点指出:函数的单调性在函数零点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新概念“强抽象”。通过引入新特征——函数的单调性来强化对零点的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在函数零点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承上启下,通过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水平,这里使用的数学方法有:一是递推;二是归纳;三是分类讨论;四是数形结合。
4、图式(schemas)阶段——迁移创新,拓展延伸;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首先,老师给出例题:求函数f(x)=1nx+2x-6的零点的个数?
然后,老师提问:能否用代数法?一般说来,学生不会解方程1nx+2x-6=0,因此这里学生会转向用几何法。
再问:若几何法,你们能画出函数图像吗?这时学生可能会犹豫。
又问:如果已知函数是单调函数,能画出大致的图象吗?此时老师借助计算机给出函数图象,使学生对于两个方面的体会更加具象:一是零点所在区间;二是函数的零点。
五问:函数是否只有一个零点?然后,老师带领大家对解析式f(x)=1nx+2x-6进行分析,不难得出f(x)=1nx+2x-6是增函数,于是只有一个零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进一步将新概念“强抽象”。老师在这里层层递进地提问,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函数单调性的角度出发求函数的零点,将函数零点的概念具体化,表面看来似乎是向活动阶段的感性的具体的回归,但这决不是真的回到了感性的具体,而是对新概念的“强抽象”,学生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9-10]。
四、总结与展望
APOS理论的四个环节循序渐进,层次由低到高,但每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本课例在每一个环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问题导引,逐层深入,又在环节与环节之间设置了过渡性问题,同时过渡性问题也逐步深入,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抽象的整个过程,即:弱抽象——强抽象——二次强抽象,培养其抽象思维,同时保证了一节课的完整性,也体现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性。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教学设计都有一个强抽象,两个弱抽象,老师在编写教学设计时,应该着眼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数学抽象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五个方面能力的培育:一是分析;二是运算;三是想象;四是建模;五是推理,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审美价值;二是文化价值;三是实践价值;四是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2]鲍建生, 周超. 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3]柯秀革.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8(19):75-75.
[4]方厚良. 谈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与培养[J]. 中学数学, 2016(13):35-37.
[5]潘春娥, 唐剑岚. 基于APOS理论和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创课设计——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7(9).
[6]唐剑岚, 周元. “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与欲”——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片段为例[J]. 数学通报, 2016, 55(9):41-46.
[7]徐群英. APOS理论指导下的概念教学初探——“变化率与导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J]. 中国数学教育, 2018(6).
[8]从建华. 基于APOS理论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 2017(25):15-16.
[9]周先华, 谢发超. 问题导引逐层深入——培养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8(2):9-11.
[10]李鹏飞.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素养的再认识[J]. 新课程(中学),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