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宽顶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基于此,本文将就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切实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及学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习兴趣;对策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中,“学习兴趣”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受到了教师以及学生的双重关注。因而,在体育课程授课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课下也乐于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健康快乐成长。
1通过游戏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主动锻炼兴趣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阶段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来积极进行游戏教学设计。同时可以根据初中体育教授目标来优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对课程项目产生更大的参与激情。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喜爱的游戏项目进行投票选择,让学生作为主体来选择,使其更能够全身心参与到游戏环节中,并适当引入“竞争”元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锻炼热情。最后,在顺利完成这节课授课目标的同时,也加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乐趣。
比如,教师在开展“蹲踞式跳远”相关体育项目的教学过程时,为了使学生懂得“蹲踞式跳远”完整概念及运动技巧,也为了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此节课的授课。首先,教师可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知晓“蹲踞式跳远”的起跳方式以及相关动作要领;之后,让学生在沙坑中进行自由跳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自身需要进行巡回指导;再之后,教师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开展跳远运动,并将“积分制”引入此节课,按照学生的动作标准程度以及跳远的距离进行联合评判,并向学生表示:“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最高的分数,谁就获得这节课的小奖励!”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娱乐化的情境之下,全身心投入到跳远项目训练中,也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训练技巧的同时,培养对体育项目的锻炼积极性。
2开展小组合作训练 提升学生体育锻炼乐趣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乐趣,教师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体育教学。因为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项目需要学生多人共同来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小组间合作的形式,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来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也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体会“竞争”与“合作”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的项目,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本身的乐趣,从而,在后续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例如,教师在开展“接力跑”项目教学过程中,为锻炼学生的反应程度、短跑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便可以通过“四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体育训练。首先,为学生讲授相关的呼吸、跑步技巧以及小组内四人的各自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根据自身的特长来选择“谁成为接力赛的第一棒、谁成为接力赛的第二棒”等;之后,开展相关的体育比拼,让学生完整的感受一下接力赛的氛围,而这种形式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接力跑当中,在提升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真正有效的完成了此节课的授课目标。
3信息技术助力体育 深化学生体育学习热情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也日益紧密。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开展相关的体育项目之前,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以及视频播放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对于项目的关注,通过这种以直观化、形象化形式的展现体育项目,让学生能够更乐于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有效降低体育锻炼的难度。除此之外,通过实际的视频演示更能够让学生发现体育运动的魅力,加深学生对相关项目开展的深入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學生全方位开展后续的体育锻炼活动。
例如,教师在开展“排球”相关项目教学之前,由于学生普遍对排球这项运动不熟悉,也缺乏对这个项目的系统了解,因而,会对排球运动缺乏足够的锻炼热情。所以,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国内外著名排球比赛的视频片段,以激烈的赛场氛围以及相关的规则介绍,让学生能够对排球项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开展排球相关项目的介绍,让学生逐步掌握排球发球基本技巧;之后,再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颠球技巧以及后续的排球比赛技巧,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当中提升对于排球练习的乐趣,为后续的排球比赛也奠定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线体育教师应当结合目前的教育情况进行教学策略优化,让学生能够在课下主动的进行体育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魏晋龙.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对策[J].名师在线,2019(23):92-93.
[2]郭庆花,管其磊.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