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吟诵教学法初探

2020-09-10 07:22杨丽梅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4期
关键词:吟诵诗经高中语文

杨丽梅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索古诗词吟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古典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严重,如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不浓厚、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寻找方法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经;吟诵

近年来,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方兴未艾。2018年9月2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了各地教育部门传承传统文化,诵读经典作品的实施进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思想艺术价值极高。《诗经》的作品大致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大约500年间,从各个时代不同地区搜集来的面貌各异的乐歌,经过周王室乐官加工整理、孔子的编定之后,呈现出现存《诗经》的面貌: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可见,将《诗经》吟诵引入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课堂,是具备实施基础的。

本文尝试以《豳风·东山》的吟诵教学为例,探索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吟诵教学方法。

《东山》是《豳风》中的一首征役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久戍征人归家途中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士兵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是选取普通士兵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以想象(以实写虚)为主要艺术手法,敷陈(赋)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艺术画面,同时穿插比兴、对比、借景抒情等技巧,成功的刻画出一个新婚离别、三年始归的戍边士兵归家时,轻松与沉重并存、盼望与恐惧皆在的复杂矛盾的心理,极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文字较难理解,画面感强,情感复杂。但因学生在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中学习过同题材的《采薇》,故可借助诗歌散译、比较阅读《采薇》与《东山》的异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鉴赏《东山》艺术技巧及作用。对于诗中复杂情感的深入理解和品鉴,吟诵则是比较适合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标停顿。《东山》为四言诗,每两字一断,全部为“二二”式停顿。例如第一节:“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其次带领学生给每句的第二字和第四字标平仄。因为很多古音失传,普通话里也没有入声,对中学生来说,以普通话语音诵读相对容易掌握。阴平、阳平声字读长音,上声字读中长音,仄声字要读的稍短一些。

根据以上要求,学生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诗歌的停顿和节奏。接下来就是在吟诵中表达情感,在表达情感中吟诵的体验阶段了。这个阶段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又充满新鲜感,是学生更能展现个人独特理解和个性吟诵色彩的过程。

《东山》这首诗,虽只有短短的四章,但每章情感特点都各不相同,也可以说各具特色,正好给学生提供了尝试通过吟诵技巧,体验表达细腻情感的范本。

诗歌第一章是解甲归田的士兵回想从军的艱辛。士兵们长期生活在桑野,常常蜷缩成一团,钻在兵车下睡觉,犹如山野里的桑虫,多么令人心酸!所以诵读此章要读出两种情感,一是对自己能够生还、能够回家的庆幸,二是回忆戍边之苦的悲伤。整章来说,语速应缓慢,语调应深沉。但“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应较为轻快,读出喜悦之情。

第二章是想像家园荒芜、民生凋敝之景。战士在离家乡越来越近时心境也愈加复杂:一方面是“近乡情更怯”,另一方面则是“近乡情更‘切’”!所以战士一面想象着可怖的景象,一面又说着“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那样自相矛盾、自我安慰的话。因此,诵读描写家园荒芜的六句诗,语速可以逐渐加快,语气可以逐渐加重,以达到蓄势之效。在这样的情势下,最后两句“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的转折才能凸显出情感反差,即便家园荒芜,但仍让征人觉得亲切无比。最后两句语速应缓慢,以增强抒情性。

第三章推想妻子在家的忧思,整体上讲,沉重中蕴含着希望。“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是妻子洒扫收拾,准备迎接已经离别了三年的丈夫,所以要读的充满期待,音调应高昂一些。

第四章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象。此时的士兵是又喜又怕。喜的是夫妻就要团圆,故五到十句应读得充满喜悦,把妻子新婚时的美丽以及新婚时的快乐表达出来;怕的是失去曾经拥有的幸福,时隔多年,不知妻子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儿,故最后两句应读的慢,尤其是最后一句,要读出渴望与迟疑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组间竞读、由读到吟诵、由个人吟诵到全班分角色吟诵等方法来具体实施。

比如,可设计“竞读出彩”环节,要求学生既读出画面和情感,又体现自己的吟诵特色。

(1)各组自读:组内讨论诵读技巧,比如轻重音的确定,情感的体现方式等,并进行组内试读。

(2)组间竞读:比比哪个小组情感表达更准确充分。以组间互评为主,教师适当点评。

(3)吟咏歌唱:先播放于文华演唱的《东山》,激发吟诵兴趣。然后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选取诗歌中一到两章内容现场吟诵。最后师生共同赏评。

(4)全班分角色吟诵:每章前四句诗完全相同,表达情感也相同,可以全班共同吟诵,形成情感主线。每章的后八句侧重点不同,可以选有代表性的同学分别吟诵。

每章的后八句还可做更为细致的区分。以第三章为例,“鹳鸣于垤,妇叹于室”可以理解为前四句与后六句内容的过渡,故“鹳鸣于垤”男生齐诵,“妇叹于室”女生齐诵。接下来的六句是描写妻子的,由一位女生独诵。再如第四章,五到十句是描述妻子结婚的情景的,可由女生吟诵,最后两句是表达男子的渴望与迟疑的,由男生吟诵。

重点诗句还可以反复吟诵,以深化情感表达。比如第二章的最后两句“不可畏也,伊可怀也”,似在向人诉说,又似自我安慰。反复吟诵,有助于这种复杂情感的体味与表达。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东山》就是这样情感复杂但表达比较节制的诗歌。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吟咏诵读,学生才能逐步深入理解这种节制,才能体味其中的曲折动人,进而体悟《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

(天津市新华中学 300204)

猜你喜欢
吟诵诗经高中语文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巧用《诗经》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