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小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双元发展,同时突出教师应用型技能的重要性。相关评价工作要做到客观而全面,能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标准化。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绩效评价当中存在的评价制度不合理、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指标不全面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应对策略:设计评价指标,重构师资评价体系;把握培养目标,注重评价主体规范;运用评价结果,实现评价激励功能;建立多元考核模式,实现全方位考核评价。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绩效评价;问题分析;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056-02
基金项目:河南工程学院重点教改项目“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Y201804)
目前国内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往往是简单沿用或是直接照搬其他院校的评价方法,暴露了针对性不强、不符合科学性原理、评价标准不够丰富等诸多缺陷,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怎样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对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并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是现阶段构建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把握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绩效评价现状、厘清其存在的问题、出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已然迫在眉睫。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绩效评价问题分析
(一)评价制度不合理
没有对相关制度进行长期规划,缺乏长远的发展目光。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评估高层次人才绩效的核心标准,没有将前端理念落实到位,后端更是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等问题。由于对高层次人才的未来发展没有规划准确的方案,使得学校高层次人才对个体成长中的目标路线、未来发展、长期规划等问题没能形成明确认知,只看到了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目光,导致他们在该过程中无法获取实质的东西,从而对学校的长足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评价标准不明确
考核评价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限制了学科建设的进程。对高校而言,高层次人才是一个极其重要又比较特殊的群体,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走过场”的现象变得十分普遍,定量评价的比重远远低于定性评价,从而阻碍了学科建设的有序开展。此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有时还会出现部分高层次人才正在研究的课题与相关学科发生明显的脱节现象,对于学校的学术研究、教学质量、科技绩效评价等都是极其不利的。
(三)评价指标不全面
没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使科学评价缺乏全面性。目前,在考核评估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时,依然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可简单概括为只看重科研工作及其成果,不重视课堂教学及中间过程。换而言之,在考核评估高层次人才时,科研工作及最终成果就是核心标准,教学工作及具体过程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微不足道。就现阶段的绩效评价形式来看,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师所取得科研成果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走向,“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随处可见,难以形成科学性、全面性的考核评价标准。
(四)激励制度不完善
激励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对评价结果与人才贡献积极性产生了严重影响。长期以来,高校对高层次人才都是十分看重的。为了留住人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会采取优厚的配套和高薪资等手段来达到目的,对考核后的奖惩配套制度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无法有效激励和监督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工作和具体教学过程,使大部分人才在获得足够的资源后失去了积极性。在科研方面得过且过,蒙混过关,学校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浪费资源现象。因此,学校不能单纯地依靠物质奖励来激励高层次人才,还应对他们的精神世界引起重视;更不能因为人才宝贵就一味给予正面激励,适当的负面激励也十分重要。
二、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设计评价指标,重构师资评价体系
高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必须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发展的现状,设定师资评价内容和标准,这些统一的规定无疑会对被评价学校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评价体系的完善,要在认真解读地方政府指导意见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与其基本精神保持一致,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在设计评价内容方面应注意:一是构建总体的考核指标体系。总体评价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对评估合格高校教师具有普适性意义。二是突出教师传授应用性技术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用性技术的掌握应是优先考评的标准,在评价中将高层次人才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有效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三是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在评价实践中,将“量”与“质”有效结合,更关注“质”的要求,对于评价中教师工作难量化的部分,可以配以文字性解释,增强考评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在设计评价标准方面:一是兼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统一要求教师应达到的合格标准,针对高层次人才岗位职责的差异和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和比例分配。二是兼顾评价过程和结果。只重视对结果业绩的评价不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完整性质,因此要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二)把握培养目标,注重评价主体规范
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办学定位,将师资评价的指导思想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联。在师资评价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师资队伍的层次性和动态性,鼓励学生、部门领导、教师和同行专家等加入考核评价中,重视评价主体的规范化,不断促进高层次人才的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
一是坚持行政管理部门和学生对师资的评价。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行为是否符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自身感受通过填写网上调查表对教师教学行为做出相应评价。
二是建立同行和专家对师资的评价系统。在同行评价中,教师根据相互听课、教研活动等日常教学工作和工作交流来评定其他教师,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在充分了解考评教师教学情况基础上进行一种可信度较高的评价;在专家考评中,由一些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或领导组成专家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三是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参與考评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反思与总结,调整以后的工作重心,改进工作方式与态度以提高综合素质。
(三)运用评价结果,实现评价激励功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承担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服务社会等工作,所从事的劳动具有劳动主体的高智能性、劳动手段更新的迅速性、劳动成效的滞后性、劳动对象的群体性等特点,也决定了其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创造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职业特色。对他们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让其可以了解到自身的工作结果,获取对自身所从事的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直接反馈,找寻影响自身绩效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实现对他们的激励,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因此更应该认真运用对高层次人才的考评结果,真正做到由单一的绩效评价向综合的绩效管理过渡。高层次人才作为带领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以发展的观念来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他们的考核及其结果反馈,才能使他们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四)建立多元考核模式,实现全方位考核评价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构建人才考核机制及相应的评价体系时,应以业绩能力为导向,保证其具备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同时要对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予以完善和创新,建立一个集价值考核、过程考核、绩效考核及目标考核为一体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不能只看重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潜在价值,外在成就也是考核人才的一个关键点,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考核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并确保考核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完全公正公开的。评价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科研基地建设、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兼职、担任行政职务等社会服务工作;二是教书育人、工作态度、个人修养等政治思想品德;三是学术论文、教材编著、教学研究、教学水平等教学工作。这些都是评价过程中必须审核到位的关键点。评价结果应由三个部分反馈出来,即教师的自我评价,评价者提出的意见、要求、期望,被评价者的实际工作业绩记录、获得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的实际过程、近段时间所受到的惩罚和奖励等。其中最能反馈出评价结果的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尤为重要却往往被忽视的一个部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层次人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双元发展,同时突出教师应用型技能的重要性。相关评价工作要做到客观而全面,能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标准化。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的应用型导向,研究过程要围绕着地方经济建设来展开,使科研成果变成解决现实生产力所面临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单纯在文献资料中搞理论研究的顶多算作“纸上谈兵”,起不到实际作用,更谈不上研究价值的多少。科学研究的成果应当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定位,体现在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加强、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实际贡献,而不是仅仅聚焦于高水平论文、著作的产出。只有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独特优势和研究特色,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将科研成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力推动地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其高层次人才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涂向辉.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内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15-20.
[2]陈宏.应用型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J].纺织教育,2011,26(1):15-17.
[3]高权德,谢芸.TAFE学院师资模式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建设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4),53-56.
[4]陈绍辉.吉林省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5]赵恒平,戴绯.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396-399.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