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09-10 07:22孙一昕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孙一昕

摘 要:社交网络发展为信息交流的便捷性提升提供了有利保障,而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交网络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容矛盾,化解矛盾并科学运用社交网络开展思政教育,是未来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必经之路。本文从社交网络环境与现代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矛盾入手,论述了社交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积极与消极方面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思想引导、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社交网络工具应用、完善社交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信息化教育体系等有效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交网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003-02

现代,社交网络媒体信息化高速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诸多影响。高职院校应紧抓这一时代趋势,加强对社交网络媒体资源利用,并以网络发展为载体,不断扩展对社交网络应用信息覆盖,使社交网络能够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垫脚石。

一、社交网络环境与现代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矛盾

(一)教育与资本矛盾

社交网络兴起极大增强交流便捷性,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一定影响。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是最主要受影响群体。青年一代对于社交网络的态度相对友好,其主要社交内容主要有电子竞技、饭圈娱乐、二次元动漫等多个部分,其中以上三个部分占据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社交一半以上。不可否认的是,社交网络的确为教育发展起到一定助推作用,但其所带来的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以饭圈娱乐文化为例,目前,我国饭圈娱乐文化参与主体主要年龄段为17~22周岁,该年龄段正是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年龄范围,其中绝大部分参与者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均存在严重问题。人身攻击、网络暴力及网络霸凌在这一群体中屡见不鲜,甚至成为饭圈娱乐文化常态及代名词[1]。

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健康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常规思政教育工作显得疲乏无力,同时,面对娱乐文化背后的庞大资本市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作用更是显得微乎其微。例如,面对可以为流量偶像献出生命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高职院校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何在?因此,如何在现有网络社交文化中寻找资本与教育的平衡点,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重中之重。

(二)教育对社交网络态度

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社交文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态度及方法上的选择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帮助其充分了解政治思想文化,提升爱国爱党的基本意识,强化唯物主义精神领悟能力。针对网络社交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应采取软化教学策略加以实践。例如,在道德品质素养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所感兴趣内容融入思政教育课堂,将其作为一种有效教育引导策略进行实践,在引起学生良好学习兴趣过程中培养正确道德品质,使社交网络文化能形成思政教育一种辅助工具,进一步降低社交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充分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交网络文化发展环境下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2]。

二、社交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是近年来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认知能力,使其能根据自身学习不足不断自我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可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内容提供足够环境空间,从而在自我完善角度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学习能力。而社交网络兴起恰好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提供科学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其能運用社交网络便捷性优势,更好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实践,以此,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网络教育水平,实现高职院校以社交网络平台为载体的思政教育远程教育管理。

2.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学习沟通能力

教育沟通对于教师更好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基础学习能力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所差距,在思政教育层面教育必须要围绕高职学生思政学习诉求做好规划。社交网络文化作为新时代信息交流新形式,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间开展教育学习交流的信息桥梁,通过对在社交网络中与学生交流对话,便于高职院校教师更好地为后续阶段思政教学工作进行规划设计,现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突破传统教育发展限制,科学地将社交网络工具嵌入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信息交互环境。

(二)消极影响

1.侵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思想健康

社交网络平台信息集成度及开放性较高,其信息内容真假难辨,且信息来源通常以自媒体平台及营销平台为主,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交网络环境中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极容易遭到不良网络信息诱导而产生错误政治思想,从而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国外间谍机构利用社会网络平台开展政治颠覆,也进一步危害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使其难以对我国政治体系及政治中心思想形成正面认识,最终使高职院校学生常对思政教育学习抱有抵触心理。

2.降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辨识及认知能力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辨识能力,也是现代高职院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部分。其中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自我辨识能力方面始终发挥重要作用。而错误的社会网络平台不良信息诱导,则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构成威胁,使高职院校学生无法积极参与思政学习实践,并进一步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不良信息的自我辨识能力。对此,高职院校应从深化思政教育实践角度,使学生认清社会不良信息发布主体的本质,了解思政教育对其就业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潜移默化进行思想熏陶,进一步抵消社交网络平台中社会不良信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侵蚀。

三、新时期社交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及路径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思想引导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加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信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环境下信息辨别能力,降低网络负面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及思想健康侵害的可能性。首先,高职院校应基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部分网络社交案例作为主要教学事例开展教学工作,运用对网络社交案例剖析使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形成抵御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其次,要加强对学生文化思想教育引导,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染,降低外部干扰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影响,确保思政教育稳步推进为学生融入思政学习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最后,高职院校需对原有思政教育体系进行调整,加强引导教学实践的应用,在实践中进行内容探索,思政教育在网络社交模式影响下,要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充分融合。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社交网络工具应用

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信息交互机制,其具有便捷化、高效化特征,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以采用引入外部网络教育资源办法,将社交网络与信息化教育进行结合,在提升思政教育信息沟通能力的同时,发挥信息化教育时效性优势,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以形成新教育模式。例如,将部分不同圈层网络社交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并与相关思政教育内容整合,使其形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教育引导主体,利用学生学习讨论的办法让其充分抒发其对社交网络文化及思政教育学习独到见解。由此,教师能针对学生的独立发言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动向,了解其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进而为未来阶段思政教育方向调整提供更科学的内容参考。

(三)完善社交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信息化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本质上与现有社交网络环境存在内容上的冲突。为更好地提高社交网络环境下高校院校思政教育开展,其教育工作必须从内容上加以完善,保障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提升教育内容吸引力与新颖程度,使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交网络发展时代背景下,可以更好基于自身对思政学习的兴趣融入基礎学习环境。另外,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仅要在内容上做深化优化,在教育方法及教育技巧层面,也应做好不同维度的实践革新,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社交网络文化契合度,使社交网络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基础载体,以此运用社交网络信息化发展更好地深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3]。

(四)创新社交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形式

长期以来,教育创新始终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重要构成,基于网络社交发展开展思政教育实践创新,有益于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形式。例如,针对爱国思想教育内容创新,高职院校可以联合相关社交媒体或自媒体企业,开展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由地方政府机构牵头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专业教育支持,并以网络社交媒体为导引,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社交环境,使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应用,更好地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将社交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思政教学媒介,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专业教育引导,使教师思政教育课程设计能充分贴合信息网络时代教育需求,从而为后续阶段思政教育创新应用积累足够专业教育经验[4]。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交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影响分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部分,高职院校能基于自身教育条件,要充分掌握不同环境下思政教育特点,以社交网络媒体时代发展为中心,加强对社交网络资源教育运用,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时代契合度,进一步弥补传统形势下思政教育不足,并建立新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形式,有效突出思政教育时代特征,为高职院校更好在思政教育方面融入新时期网络时代发展奠定良好根基。

参考文献:

[1]任忠诚,等.校园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5(5):31-35.

[2]覃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移动社交网络素养问题及教育对策——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33(5):93-94.

[3]蔡太芝,陈志勇.社交媒体中信息供给泛娱乐化倾向的反思及应对——基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5):79-82.

[4]张德辉,丁丁.复杂社交网络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网络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6):127-130.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