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静
摘 要:当今,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改善了教育质量,且获得了诸多教育成果。但互联网资源的融入、渗透、应用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且限制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此,本文从高校实践教育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各地高校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情况,提出了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环境发展局限,并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希望借此重新思考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校中的应用方法,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001-02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7SZ05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借助智能手机获取网络信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因此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然需要建立“互联网+”的教育思维。为此,本文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作出以下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果
(一)线上App智慧课堂
由东华大学研发的学霸思政App1.8是一款思政刷题软件,该软件将大学阶段的所有政治知识点统一整理,为学子们提供重点的考试内容,方便学生通过手机端在线复习。提供章节背诵、章节练习以及模拟考试等学习功能,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思政课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思政课程内容。
(二)线下网络资源整合
辽宁大学此前将大量思想政治学习资源从线上网络迁移至线下课堂,通过教学素材电子化、网络化实现育人功能。线下课堂应用一体机能够清楚地查阅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简编》《中华文明概论》两门选修课的设置情况,红外触摸一体机中既包含中国近代史简编课程资源和中国古代史知识资源两部分,也包含历史人物故事、经典史实以及相应的视频、图片、习题等。对于学生整理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资料,获取思想政治新知均产生重要的支持作用[1]。
(三)线上线下社群互动
湘潭大学开发出线上线下社群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依托学院优势资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列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以“思政知识面对面”为主题,通过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线上讨论环节中,由教师定期发布思政话题,学生通过跟贴发言参与讨论。线下实践教学中,由教师现场答疑解惑。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相互渗透并积极互动,对学生拓展思想政治学习资源以及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均产生了明显作用。
二、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环境发展局限
(一)辅导员特定身份造成的信息孤立现象
高校辅导员具有管理学生学业与生活的特定身份,这一身份也决定了学生对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存在天然的排斥心理。在网络社群中,少数辅导员很难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便是受限于辅导员特定身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触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故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刻意回避辅导员,因辅导员特定身份造成的信息孤立现象在高校中较为普遍,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渗透产生阻力[2]。
(二)平台功能匮乏产生的互动延时情况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需依靠网络平台实现。而各地高校所应用的网络平台大致为两个方向:其一,应用率较高的App软件,如微信、QQ、微博等;其二,校园内部网络平台。应用率较高的开源网络平台虽然与学生交流较为方便,但并不具备特定的学习功能,如追踪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进度便无法实现,而校园内部网络平台的功能更是少之又少,组织活动、信息发布、学习资源下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平台功能匮乏产生的互动延时情况成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种局限。
(三)学习资源融合有限形成的体验弱化问题
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借助网络学习资源之后,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打破传统的课本学习资料枯燥乏味的现象。但是从近年来的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刻意附加的学习资源并不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资源融合,反而弱化了学习体验效果。在智能终端不断开发新型功能的过程中,人机互动的体验度不断上升,而思想政治学习资源的创新程度相对有限,故而对学生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因此,学习资源融合有限形成的体验弱化问题,并不利于高校辅导员广泛应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四)负面信息充斥衍生的网络环境信任危机
高校辅导员虽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料,但并不代表能够限制学生的学习自由。网络环境虽然有很多丰富且值得学习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料,但也同时存在很多负面信息。这些负面信息不仅干扰了学生的主观判断,也与高校辅导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冲突。因此,负面信息充斥衍生的网络环境信任危机是高校辅导员在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时难以避免的特殊问题,且对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应用产生威胁。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突破信息孤立,形成联动效应
运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要解决图片信息孤立问题。高校辅导员虽然具有特定身份,但也并不代表完全失去学生的信任。高校辅导员可通过专题班会、知识讲座和选修课等方式,强化在校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以及思想政治道德与自律的主观意识,进而增强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环境的自控力、辨别力以及免疫力。高校辅导员可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交流,融入学生的社群交流之中,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第一时间收集学生的群体信息,并由学生“领袖意见”带动学生集体意识导向,发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的影响力,与所有学生共同维系良好的网络互动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二)开发平台功能,引导学生互动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网络工具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媒介,而作为信息传递与交互的工具,网络平台的功能越发实用,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越发突出。为此,高校辅导员在互联网+的教育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学会善用新媒体工具,借助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矩阵等平台新功能,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微信公众号建设,把握好时、度、效,提高网络思政引导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利用互动性强的即时通信工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相关信息、开展文化活动、回答热点问题等,吸引大学生的自觉主动参与,以正面宣传、反面点评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思想当中去[4]。
(三)快速融入课堂,实现信息交互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渗透,当以融入课堂为第一目标。高校辅导员应与各专业课教师积极互动,利用各种渠道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创新上,应进一步对“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创新,可制作成电子杂志、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也可以将优秀教师对课程重点、难点的讲解视频放到课程网页共享或在课堂上穿插播放;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问题进行网络反馈、随堂网络测验、学生PPT演讲、知识点游戏通关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与课程有关的方针政策、时事新闻、评论文章或影视讲座等教学信息,优化课程资源、实现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网络学习兴趣[5]。
(四)净化网络环境,发展动态监管
高校辅导员作为在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也是维系校园学习氛围与环境的第一执行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加关注网络学习资源的净化问题[6]。对非主流的负面信息需要及时遏制,对引发学生负面思想的不良信息需要及时抹杀。高校辅导员需要与学生干部联合起来,建立动态监管机制,选拔政治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新媒体信息管理员,时刻关注新媒体网络舆情,建立新媒体网络信息引导反馈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把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主动权。由学生干部组成网络监管小组,对有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垃圾、有害信息进行收集并及时举报,使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还校园文化一个良好的环境,改善高校学生思想风气,从外至内地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形态,形成文明互动良好交流的网络学习新风,让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底且不断提高执行力[7]。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线上App智慧课堂、线下网络资源整合、线上线下社群互动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建议高校辅导员突破信息孤立,形成联动效应,开发平台功能,引导学生互动,快速融入课堂,实现信息交互,净化网络环境,发展动态监管,进而真正发挥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势,增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陆亚平,张敏.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权威的构建[J].智库时代,2020(1):168-169.
[2]王巧,等.互联网思维驱动下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创新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3-4.
[3]高尚.“互联网+”时代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为视角[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48-49.
[4]刘燕平.依托“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1-12.
[5]杜贤赞,程亚运.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1):24-27.
[6]牛建平,张红娟.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问题审视与路径建构[J].北京教育(德育),2019(Z1):147-150.
[7]白杨,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力的路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6):121-123.
(責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