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莲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教育改革时代下提出的一种形式新颖、有趣的优秀教学方法,由于具有多样化的优势,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情境创设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与数学教学的结合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满足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本文对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出几点实施策略,供业内教师参考。
【关键词】情境创设 小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79
情境创设指的是通过语言表述、动作表演、图画视频展示等多种途径,将教学内容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并思考问题。相对于常规的数学学习方式来说,它能够使学习过程更加愉快、有趣、简便。也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优势,如今情境创设教学法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深得师生的喜爱。研究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进一步优化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具有明确教学目的的情境
情境创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难免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迷失,导致课堂教学看似热闹、欢快,最终却由于失去了重心而没有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情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并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始终围绕本课教学的重点来组织情境活动,直至达成教学目标。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在上课前将自己的鞋底涂上石灰,走入教室后留下了一串脚印。学生们十分好奇教师的举动,都被吸引住了。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现在想要走出教室,但不留下多余的脚印,应该怎么做?”学生们提出了将鞋子脱掉光脚走路以及在地面上垫上一层报纸等多种方案,有一名学生说到了重点——让教师踩在刚才进来时的脚印上,逐步退回。想要不留下任何多余的痕迹,教师需要确保自己的脚完全踩在刚才留下的脚印上,那么踩下的这一过程就叫作“完全重合”。在这样一个生动的情境中,学生们提出过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思路,但最终回归到了本课的重点上,达成了此次情境创设的目的,始终围绕主题,是一次目的明确且形式新颖的情境创设。
二、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关联性,通过将课本中抽象、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存在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题意,高效解题、加深印象,同时,实践应用能力也获得提高,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教师应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的契合点,把握时机,巧妙创设。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时,学生们对于一公顷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很难掌握,由于他们没有在生活中运用过这一面积单位,对“公顷”毫无概念。于是我将学生们带到操场上,学生置身操场亲身感受到自己与操场的大小比例,我再提出操场的面积大约是2000m2,而1公顷=10000m2,也就是相当于5个操场的面积之和。这样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对“公顷”的概念有了深刻的了解,也让他们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枯燥,走入了生活。
三、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小学生渴望能够以一种趣味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但由于教师长期以来都在课堂中通过讲解、演示来授课,要求学生一味地听讲、练习,这样固定的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抗拒心理,不愿积极参与。如今,创设情境教学法走入了课堂,为数学学习带来了新鲜感,也为教师开展趣味化的教学提供了契机[1]。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我就在课堂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就快到达火焰山了,天气越来越热,温度越来越高,悟空化缘得到了一个西瓜,准备将西瓜的1/4分给师父和沙僧,将西瓜的1/3分给八戒,将西瓜的1/5分给自己。猪八戒却不高兴地说道:“为什么你们分得多,而给我分得最少,这样分太不公平了!”悟空、师父和沙僧都笑了起来。故事讲完,我问学生:“悟空、师父和沙僧在笑什么?这样的分法对于八戒来说公平吗?”在这样一个有趣故事的引导下,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讲。显然,在数学课堂上听故事对他们来说十分新奇、有趣,而这样一个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小故事也巧妙地引出了本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及分数大小的比较。多创设这类趣味化的数学情境,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2]。
四、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境
创设情境相对于常规的教学模式来说更加费时费力,因而教师不能在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采用这一教学手段,否则将会导致教学进度缓慢,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应在一些关键处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意义的情境。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内容时,我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小点,最后在距离这个点5cm的任意地方点出一个点,规定时间为5分钟,看谁点的最多、最准确。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学生们需要用直尺边度量距离边点,进度很慢。但刚过了一分钟就有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将所有的点都点完了,其他学生都感到十分诧异。这时,他出示了自己的纸,只见他围绕刚才点出的一点画出了一个半径为5cm的圆。我让他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到的,他表示在点点的过程中,发现点的数量越多就越像一个圆的形状,于是索性就画出了一个圆形。这样一个情境活动让学生自主找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迸发出了创新的思维,同时也证明了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为他们以后學习这些更深层次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也感受到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3]。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对提高数学教学质效具有重要意义。情境创设没有标准的模式和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迈出创新的步伐,开辟出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彩虹,罗火云.如何有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07).
[2]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徐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J].江苏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