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珍
【摘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项较为核心的任务。但从当期初中数学实际教学现状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状态,很难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和逻辑思维,因此本文中笔者就针对如何构建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方法探究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42
当前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国家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尤其是构建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国曾经长久地处于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不否认应试教育确实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里,为我国的人才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更加契合我国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并结合应试制度呈现出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传输和理论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丰富上,而且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所以单纯以应对理论考试为主的教学体制则不再符合当今的教育形式。那么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所呈现的新的教学形式就是素质教育,即以人为本,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科教学中强调思维的构建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从我国宏观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后更加重视政治、经济的发展,先让人民生活富裕起来,才能进一步从文化上丰富人民的精神素养,而在当前政治经济大繁荣的时代下,对于文化建设也就提上日程,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途径,势必需要实现改革上的一马当先。总之,当前的学校教育一改以往围绕考试转的模式,转而围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发展寻求改革和创新,也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本文中,笔者着重探究的部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众所周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学科,所以学生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解题,而是从各类题型中形成针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规律。但从我国当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整体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知识学习呈现出单一性、碎片化,即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就单纯地学习公式、定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如此,难以将知识形成系统思维,主动形成知识网。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学完多个模块之后,遇到大型测试反而难以取得好的成绩,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另一重打击。所以,在笔者看来,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数学知识所体现的逻辑性,在知识教学中实现逻辑先行,结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互动、探究等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一步步塑造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相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初中数学知识有了质的飞越,知识的复杂性开始体现。所以教学中尤其是新知识学习的一开始,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做好互动,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首先,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逐步消除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畏惧”心理。因此,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要结合所讲解的知识点,设置对应的导入环节,如讲解小故事、播放片段性视频、进行“破冰”互动等,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通过三分钟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学习数学知识的准备,在心理上形成学习的基础积极性。
其次,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互动,并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最基础的提问方式,当然问题的难度教师要精准地把控,并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对应难度的题目,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进行实时互动,眼光轮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前进,并且通过一步步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拓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结合所学公式、定理梳理清楚问题的解决思路。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实现思维拓展
探究式教学着重打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实现思维的交互影响,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有效的途径。首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我们可以采取集体探究的方式,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还处在初级阶段,集体性的探究中教师也会加入其中,充当学生思维的点拨者和问题的发现者。在集体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作为探究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然后集体推敲,筛选其中对的、更为合适的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全体参与,并且更迫切想要知道自己所提出的方法的对错,所以思维高度活跃,并会针对问题不断拓展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其次,在集体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尝试小组探究。在分组过程中保证小组内部成员水平的层次不齐,性格上的相对互补;而小组之间的水平则保持相对的平等。这样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相同题目,也可以布置不同的题目。相同的题目,小组内部集思广益,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态势;而不同的题目则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小组之间的相互探讨和补充。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思维的交互,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三、实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联动性
课堂教学仅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一部分,良好的知识掌握还要学生进行课下巩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实现分层次布置作业,本着巩固和拓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在课下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实现思维的巩固,并且根据公式和定理设置相关的题目,逐步构建学生的联动思维。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导学案”,在作业之外,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探究,尤其是同一單元的知识点之间存在联系,通过导学案设置对应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课下预习过程中实现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构建学生的思维网络,同时也启发学生实现自主的数学逻辑思维构建。
总之,以上就是笔者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几点建议。在当前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潮流下,教师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核心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定将取得更多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董立娟.培养问题意识,强化逻辑思维——谈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000(042):66.
[2]冯密.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3(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