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 要】合唱作為音乐中的综合科目,同时具备严谨性、和谐型、趣味性等特征,在合唱中学生可以体验不同声部,对于学生音乐总体能力的提升有重大影响。因此,合唱在音乐课的教学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开展合唱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音乐的素养都有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技巧和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 合唱教学 技巧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150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合唱教学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合唱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合唱的重要性在于它只利用人最本真的声音来创造音乐,因此合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具有重要作用[1]。下面对于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技巧及策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一、重视音乐欣赏教学,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还处在一个萌芽期,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期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还可以在这个时期让学生见识到更多不同种类的音乐,丰富学生的见识,从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音乐,体验音乐不同的魅力,最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积极性[2]。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该利用课堂时间多带领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觉得学习音乐也是一种乐趣。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音乐课本中,《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神圣的战争》等歌曲都是作为欣赏曲目出现在教材中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准确把握合唱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合唱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合唱的技巧,教师就必须对合唱的重点有所把握,根据重点实施教学。在合唱中要想保证节奏整齐划一,就需要学生的呼吸频率相同。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特点进行气息训练,在课堂上对学生呼吸的节奏和换气的时机进行指导和调整。可以让学生在站直的情况下调整呼吸的节奏,从而使学生腹腔内的气压得到平衡,呼吸节奏更加平缓,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唱换气节奏比较明显和紧密的歌曲来训练学生对于气息的掌控能力。这样可以减小气息不匀对于合唱效果的影响。
三、配合声部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合唱效果
学生对于合唱技巧有初步掌握之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开展声部训练,使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同步改善音色和谐、声量均衡、声部旋律统一的问题[3]。针对声部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首先进行相近声部的训练,要达到每个学生都可以熟练地在各声部之间转换的目标,之后训练差别较大的声部,做到由小统一走向大统一。在声部训练中要改变学生容易受他人影响的问题,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要加强辅导。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姿态表情等问题,合唱并不仅仅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还需要学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对于仪态问题突出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单独辅导。在小组内还可以开展组员互助活动,让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学生帮助有欠缺的学生,学生之间交流经验更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开展声部训练的活动时,可以结合初中音乐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的发声练习,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教材中发声训练的上一节为记谱法常识,在训练中也可以加入,加强学生对乐谱的记忆。
四、树立正确教学观念,明确合唱教学价值
很多教师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认为考试学科才是重要的学科,像音乐、美术等都可以为其他学科让路,不学也罢。拥有这样想法的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音乐作为一门规划进素质教育的学科,虽然不在中考的范围之内,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素养,甚至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来说有很大作用。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在压抑的考试课程中得到一刻放松,舒缓压力。因此,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白音乐课的重要性。学生也是如此,要深刻意识到合唱对自身的影响。合唱是一种有效提高合作能力的活动,学生要把合唱当作提高自己的方式,不要敷衍了事。针对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合唱的重视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开展知识普及活动,将合唱的作用告诉大家,并且可以通过举办合唱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合唱的魅力。
五、加强学生的乐感和律动练习
初中生对于合唱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群人一起唱一首歌的层面,所以在合唱过程中就会出现乐感不强、没有力量、整体松松垮垮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训练,可以对一些经典歌曲的末尾进行编唱,使歌曲形成一种荡气回肠、意犹未尽的感觉,会增强音乐整体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播放一些音乐感较强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力量,在合唱的时候要把力量发挥出来。唱歌本来就是一项比较耗费体力的活动,在平时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力量的训练,这样在合唱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教师还要传授学生一些保护嗓子的方法,优美的嗓音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声音的和谐是整个合唱团队成功的关键。
初中的合唱课程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差异、唱歌水平的差异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的差异使得合唱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就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学生有欠缺的地方及时予以指导,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积极给学生创造合唱的机会,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还应该明白学生音乐基础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不可以磨灭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在音乐选择上要偏向流行音乐,增加学生对于合唱的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奕民.如何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9):191,196.
[2]潘婧芸.中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112,122.
[3]张顺洁.和谐课堂歌声悠扬——如何构建高效的音乐合唱教学课堂[J].音乐时空,2015(2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