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将枯燥乏味的讲解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文展示,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美術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领略美术艺术的魅力,将生活实际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挖掘美术艺术之美,实现美术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 信息技术 辅助教学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美术教学要与现代教育手段融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最有效的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其优势,辅助提高教学效果,需要美术教师进行思考。
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本身充满兴趣,才能自发地参与到求知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信息技术可以将美术教学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冷暖色调的画”时,教师可以一边给学生播放背景音乐,一边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冷暖色的对比图案和色彩图片,让学生享受视听盛宴。在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下,学生对于不同的色彩表现出来的冷暖感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随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辨别这是暖色还是冷色,轻松掌握冷暖色的相关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诠释了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可以说美术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需要学生用心观察。为此,教师应遵循生活教育规律,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更多生活中具有艺术欣赏性的作品,使他们直接接触生活中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多看多想,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对民间工艺了解的并不多,对民间工艺的内涵知之更少,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入民间工艺,有意识地向学生宣传民间艺术知识,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在学习银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视频《醉苗乡》中的一段,向学生展示苗族的银饰文化,让学生了解银饰在苗族中的地位以及对苗族人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观摩范画,提高鉴赏能力
俗话说得好:“眼高才能手高。”要想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品味、欣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范画时,应尽量挑选品质较高的大师级作品,或者色彩搭配上佳的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观摩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结构组合、构图技巧和细节处理等,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高水准的美术技能,从而达成临摹学习的目标。在鉴赏临摹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先对整幅作品形成全面完整的分析,然后再结合作品中细节部分的表现手法与技法进行深度讲解,提高学生的临摹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学画农民画”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几幅农民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绘画手法、色彩搭配、构图、想象力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并鼓励学生说一说农民画的绘画特点。又如,在欣赏农民画《牛》时,教师用信息技术放大这幅画,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幅农民画采用抽象、夸张等绘画手法,凸显农民无拘无束的个性特点,在装饰线与色彩的运用上更为大胆,充分彰显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在原画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临摹创作,对看似普通的作品进行填充、勾勒,将其改造成一幅全新的农民画作品。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解析课的质量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解析课是一大难点,教师讲得费劲,学生理解起来也困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解析课需要讲解结构、透视等美术知识,这些知识点抽象难懂,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而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将作品的整体形象展示出来,而且能实现对内部结构的抽丝剥茧,有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的内部构造,特别是在讲透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现物体的透视效果,让学生感受物体的透视变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从本质上掌握透视现象,理解透视原理。为了提高学生绘画能力,让学生的作品越发完美,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构图。在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给学生展示绘画范例,结合范例给学生讲解绘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解思路格式化严重的现象,以及学生对于构图处理的方式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将范例输入到课件中,通过改动范例中的位置和局部大小进行多图对比,通过分析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构图的优劣,从而掌握构图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师选取课本中的一幅画输入电脑中,通过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将画中的物体和背景分成不同的图层,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将图层拖拽到不同的位置,从而产生不同视觉效果。另外,还可以借助软件将图画进行缩小放大等操作,引导学生感受物象大小变化给图画整体效果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明白构图方式对于绘画的重要性。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构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五、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美、欣赏美、发现美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创造美。艺术的灵魂在于创造美,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结合生活经历来寻找美、创造美。信息技术具有全面、连续、动态和立体等优点,可以灵活生动地表现美,教学中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声色兼具的优越性来优化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水果娃娃”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如何运用《金山画王》来绘制“水果娃娃”,特别是“水果娃娃”的四肢和表情,如何来表达“水果娃娃”的喜怒哀乐情绪,如何表现拍手、欢呼、跳跃等动作。然后,为了使其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加入热闹和美观的画面背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水果娃娃”创作一幅背景,一起讨论,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创意,借此打开学生的创作大门。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纷纷参与进来,运用《金山画王》的调色板和画笔来创作自己脑海中的“水果娃娃”,并为其创作不同的背景画面:有的“水果娃娃”在植树造林,有的“水果娃娃”在太空飞行,有的“水果娃娃”在游泳池打水仗,有的“水果娃娃”在广场上唱歌跳舞,有的“水果娃娃”在登山看日出。虽然学生的作品比较幼稚,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值得教师肯定,创造潜能和聪明才智也随着学生的作品表现了出来。
总之,美术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一幅幅精美的课件作品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艳.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6(09).
[2]王轶琼.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