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天
摘要:“工学结合”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以“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结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将“工学结合”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全过程中;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商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8-0158-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對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基于上述要求,目前众多职业院校也正在进行以“工学结合”指导理念为内容的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把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促进生产实践、教学活动、社会服务等内容的有机融合,形成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自2005年3月正式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和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探索出了多形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国际商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构建递进式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参与和指导。
第一阶段:第一年是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方式在校内完成职业基本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职业通识教育课程,按照“职业认知+职业基本技能+职业基础课”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在职业认知体验、专业基本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基本职业素质。
第二阶段:第二年完成专业专项能力的培养。依托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校中厂”等平台来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和职业素质。如通过阿里巴巴国际速卖通鑫校园实训基地,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由校内老师和校外老师共同完成从跨境电商基础理论、技能实训到实战实训的人才培养工作,采取“专业技能课+岗位操作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工学结合”模式共同组织课程教学与评价,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和指导工作,实现“学生、员工学做合一”。
第三阶段:第三年主要是以顶岗实习、校外实训的方式完成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般会在第三年的上学期(十一月份左右)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完成为期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职业经验积累”的职业综合能力提升任务,如学校每年会安排学生到重庆澳德连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欣联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直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工作,这个阶段以企业为主、学校参与的方式开展。
二、“工学结合”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学院从“工学结合”理念出发,按照职业所需的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课堂教学、专业实训、企业实践的“三实”教育贯穿于整个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满足本地区国际商务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构建了“技能复合、岗位进阶”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国际商务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两大领域:传统外贸领域和跨境电商领域。传统外贸领域可以在各类自营进出口工商企业从事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等工作;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能够担任跨境电商客户服务、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美工、跨文化沟通、互联网推广等岗位的工作。
根据各岗位群的特点和任务要求,分析每项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归属于三大类: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在构建国际商务课程体系过程中,引入了国际商务专业领域的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使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结合国际商务工作岗位资格标准,并按照工作岗位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来设置课程,随着岗位进阶式学习的积累,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工学结合”的融合式教学。
(二)探索出了“校企合作、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国际商务专业在学校的指导下,成立了由学校、企业共同领导的校企合作组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面分设秘书处、项目管理办公室、理论研究团队和实践研究团队,构建了校企合作、多元融合的校企合作平台(如图2)。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五个育人环节:一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共同规范好“双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教学与管理;三是共同研讨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法;四是共同做好学生招生与就业;五是共同制订学生、教师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使“校企合作、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落到实处。如学校和重庆澳德连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U仕联盟跨境电商创新实训基地,通过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校外老师和校内老师共同完成从跨境电商理论、技能实训到实战实训的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协作、人员互聘和实训基地共享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跨境电商人才进入跨境电商岗位工作解决了“最后一步”的问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使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三)创建基于“校企合作,权责共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建国际商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先后在北京智欣联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澳德连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直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多个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学院积极实施“校企合作,权责共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学院每年会安排三年级的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同时还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作为学生的专业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根据岗位的需求情况,为学生們开设实地操作课、现场观摩课等课程,并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工种、不同类别的工作岗位上,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供学生们选择,校企共同派专人予以管理、指导和监督。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岗位,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企业按照公司章程制度来考核学生,并按照企业员工的待遇发放薪酬。学生们在企业实习期间的食、宿费用均由企业予以承担,在实习后期经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再确定合适的人选,并签订相关协议,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按照协议要求进入企业工作。
在与校外合作企业——重庆澳德连创科技有限公司多年合作的基础上,企业每年会对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根据“订单”要求来培养人才,由职业院校、企业和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依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企业“定制”专业人才,做到招生招工一体化。
通过这样“工学结合”的交替过程,一方面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和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要求,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声誉,从而建立起良好和融洽的校企合作关系。
三、“工学结合”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将“工学结合”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全过程中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能力本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促进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而且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整体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学结合”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必须将“工学结合”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全过程中,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始终,坚持职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坚持企业实践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坚持以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完善职业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在开展素质拓展课程教学的同时,将企业实践、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实践技能强、技术水平高、专兼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进而推动专业的建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应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的准入机制,根据兼职教师的学历、职称、业务水平、工作经历等方面的条件严格规范聘用程序,把握聘任条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实践经历、业务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专业指导老师,作为兼职教师的储备资源,并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库,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实践。通过专兼结对、开展专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其整体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晓代.应用型院校“工学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困境及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8(18):105-108.
[2] 张智辉,韩志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52-54.
[3] 申柯娅.基于“技能复合、双证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探索——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3(4):55-59.
[4] 陆建军,赵 威.基于工作岗位的“双证融通、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成人教育,2013,33(5):104-106.
[5] 常 青,张 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江西现代技师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2(17):81-82.
[6] 王 超,王 迎.“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开发——以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72-74.
[责任编辑:马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