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庆
◆摘 要: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的技巧性方式,可引导学生将数字符号转换为图形结构,也可以将图形信息简明的标注为数字内容,便于学生进行数形转换,理解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开始独立的探索与分辨问题,此时可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简化问题内容进行深入的数学联想,教师应导入数形结合的理念,促使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逻辑化分析数学的疑问点。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运用
高年级时期,学生们在数学的互动中,可深入浅出的摸索数学的内容,展开对数学规律的摸索,此时教师应适当的融入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技巧,懂得从技巧性的方面进行问题的剖析,揣摩数学的内涵。数形结合看似简单,需要学生在锻炼中掌握方式与方法,灵活的进行数学度量,从不同的角度以数形结合分解问题,获得举一反三的学习成效。
1“数形结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形结合以数字勾勒图形,以图形填写数字,在数字符号与图形符号之间来回的转换,可使得数字的内容集成在图形中,图形的内容更加逻辑化的列为数字信息,学生们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能够短时间的提高兴趣,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应在数形结合教学中,初步帮助学生构建数形变化的基本能力,让学生看到图形的重叠、变换、移动、拆分效果,观察数字的排列、对比等,从中去摸索规律,数形结合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在数学的探索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饶有兴趣的将数学问题与美术内容结合起来,从图形到数字的来回转换去破解问题,形成信心。
1.2沟通方法间的内在联系
数形结合也可看作是抽象信息到直观内容的转换过程,可凸显出数字内在的联系,让数学之中的某些关联问题逻辑化的显现。学生可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数学语言简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1.3降低学习难度
数形结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降低数学教学难度,借助数形结合,教师能够迅速掌握教学关键点,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寻找最佳解题方法。
2“数形结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1“以形助数”,直观理解抽象问题
小学生受思维发展不成熟等因素的限制,较难抽象出数学知识。教师借助“以形助数”的方法能使学生直观理解抽象问题,为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便利。例如:以一道方程题为例,题目类型为应用题。面对较长的文字描述,学生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具有难度和挑战性。如“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周日早上9点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即“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题目插图标注了“小林每分钟骑250m;小云每分鐘骑200m”,由此可以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两端行驶方向的线段图,把两人的速度和路程一一对应起来,便会逐渐思考并总结出: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那么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则可列方程0.25x+0.2x=4.5,解得x=10即两人10分钟后相遇。可见,笔者借助“以形助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应用题中的抽象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2.2“以数解形”,准确把握图形结构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以数解形实现了从几何到代数的转化,将几何中的图形与数量关系相结合,为数学中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常常借助字母、数字或其它符号建立起的关系式、表达式、方程、函数、图表等,这些都蕴含着以数解形思想,对此,教师在渗透这一思想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理解数量关系来把握图形结构。例如:以小学数“组合图形面积”88页的题目为例,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先设法将组合图形分成你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然后求每个图形的面积。”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即S=ah;S=ah÷2;S=(a+b)h÷2;然后让学生利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分别测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边长和高、梯形的上下底边长和高;最后,有了数据再加之熟悉套用公式,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出其中所求的各个图形的面积。针对本节课“组合图形面积”这一知识点,学生需要在解决笔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求和,可见在“数”配“形”的过程中,有了对“数”的计算和理解,学生对“形”的把握就变得更加深刻和全面。
2.3“数形互助”,挖掘“数与形”内在联系
数形互助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同时利用“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到“数形互助”。学生要想达到“数形互助”,关键就在于需要从已知和结论同时出发,并分析找出内在“形”“数”互变,以此达到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因此,涉及到有关“数形互助”的题目,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挖掘“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从而构造图形,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善于画图,用“形”的变化感受“数”的神奇。
例如:以“扇形统计图”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学生能够从数据的大小或者扇形图的占比感受数据的分布情况。如“老师统计了全班学生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的人数,你能算出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吗?喜欢哪种运动的人最多呢?”笔者让学生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学生在画圆、分割角度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数据与扇形图之间的联系,更能进一步体会所画的扇形图能够清晰的反应数据分布的特点,并且从图中能进行合理的推测。最后,笔者根据扇形统计图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比较每个运动项目的分布差异,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可见,学生在运用“数形互助”解决数学问题时,既要注重对显性数据的分析,又要挖掘隐形知识,在分析思考中寻找“数与形”内在联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有效渗透训练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习题案例,把渗透过程分成“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和“数形互助”三个阶段,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有效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邹贵德.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2):66.
[2]吴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08.
[3]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23):19-20.
[4]李文玲.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