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佩 裴 益 高 红 唐锦辉 何 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案科,武汉,430030
近年来,病案信息的提取已经从单纯的统计报表内容过渡到全面病案信息的上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明确指出提高病案首页质量,加强病案首页数据的上传。编码人员作为病案信息的翻译员,在疾病编码的质量控制中,地位突出。正确的ICD 编码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医院评审精细化发展,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为逐步推开DRG付费的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疾病编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资源的分配。多研究表明,病案编码人员是影响疾病编码正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2]。但病案编码人员在医院工作中地位并不够突出,部分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甚至尚未配备病案编码人员[3]。目前研究多针对正确疾病编码,对编码人员的研究鲜少。本研究基于此,针对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展开研究,以期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疾病编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湖北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病案科(室)编码人员。本次调查数据来源于“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专栏。数据核查后,获得有效医院填报数为116家,其中有编码人员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08家,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
截至2019年9月30日,各抽样调查医疗机构完成全部数据信息的网络填报工作。对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病案科(室)编码人员的整体情况、学历、职称、专业背景和工作负荷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本研究指标计算方法来源于《2017年全国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本次数据使用Excel 2010进行整理和分析。
108家医院病案科(室)1004.5名病案工作人员,病案工作人员与床位比平均为1:134.52,其中专职编码人员为404人,占到43.69%;二级民营综合医院专职编码人员占比最低,仅为31.63%。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平均配备专职编码人员数量为3.74名;三级公立综合医院最高,为5.13人;二级民营综合医院平均配备相关人员数最低,仅为1.50人。见表1。
表1 2018年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总数情况
本次调查的404名病案专职编码人员,其中医学相关专业(临床、护理等)233人,占到57.67%;卫生信息统计管理专业82人,占到20.30%。三级和二级民营医院编码人员为医学相关专业的比例均高于三级和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和二级公立医院卫生信息统计管理专业编码人员占比均高于三级和二级民营医院。见表2。
表2 2018年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专业背景情况
对本次调查的404名病案编码人员的最高学历情况进行分析,本科学历占比最高,为215人,占53.22%;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最低,为6.68%。且仅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编码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为27人,占9.75%;三级和二级公立医院、三级民营医院编码人员均本科学历占比最高,而二级民营医院大专学历人员占比最高,为66.67%。见表3。
表3 2018年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最高学历情况
本次调查的404名病案编码人员中,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为166人,占41.09%;中级职称187人,占46.29%;正高职称仅1人。本次调查的各级各类医院中,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均最高;正高职称人员所在比例均最低。三级公立医院与三级民营病案编码人员职称占比接近,职称情况均优于相对应的二级医院。见表4。
表4 2018年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职称情况
以病案编码人员每日完成出院病案编码份数来衡量其工作负荷,2018年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人均每日完成病案编码份数为62.28份;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工作负荷最高,为63.72份,二级民营综合医院工作负荷最低,为22.39份,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2018年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工作负荷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编码人员学历主要为本科,占53.22%,高学历的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仅占6.68%。二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大专及以下学历的编码人员占比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404名编码人员,医学相关专业(临床、护理等)人员仅占57.67%,仍有22.03%的人员毫无医学背景却从事着编码的重要工作。卫生信息统计管理专业人员占比远低于50.00%[4],仅为20.30%。编码人员作为病案科(室)核心管理人员,在高学历、专业性强的医院来说,学历水平偏低,专业知识欠缺。
由于医院重视程度不够,现有的病案编码人员大多是(医师、护理等)转岗而来[5-6],虽有医学背景,但疾病编码有复杂的编码原则,且病案科涉及全院各个科室疾病的编码,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其次,病案编码是一项专业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工作,不具备专业病案管理和扎实医学基础人员是无法胜任该工作的[7],非医学专业的人员由于缺乏医学知识的积累,仅仅依靠疾病编码相关的培训,对于其深刻认识和理解病历和翻译疾病的难度更大。临床知识匮乏和对国际疾病分类认识不足是疾病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改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利用,进一步要求病案编码人员不断学习并及时更新编码原则和临床知识。这就要求领导重视病案编码人员的准入和继续教育。重点引入卫生信息统计管理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从事该工作,加大其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让编码人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深入临床,与临床科室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与反馈机制,加深对临床疾病的认识,提高其业务能力。最后,鼓励病案人员不断拓展知识面,积极学习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到87.38%,正高职称仅1人,占0.25%,副高职称人员占12.38%。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偏少,编码人员职称机构不合理。该结论与张连军(2016)等对江西省65家医院病案科室现状调查研究结果相同[8]。病案编码人员与其他同等学历的临床、行政、医技等人员相比在职称评定上相对困难, 尤其是高级职称更为突出[9]。病案管理专业起步晚,医院对其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仍然有限,缺乏正规的职称晋升平台。病案人员往往归入其他系列晋升,如医院行政、医技、统计等,专业不对口,晋升缺乏有力的竞争优势。有的转业人员仍按照原来的技术职称如医师、护师等晋升,晋升转业非现岗工作,导致晋升更加困难。这些造成了高级职称在病案编码人员乃至病案管理人员中国屈指可数的现象。
职称晋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会造成病案队伍不稳定。高职称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和资源,也是对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医院在职称晋升时,可以适当向病案管理专业进行倾斜,吸引高学历人才加入病案管理队伍[10]。进一步让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其为临床、为医院经营乃至深度管理服务理念,避免其因工作枯燥繁琐而懈怠[11]。
《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中明确规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从事病案管理与床位比不得少于1:50[4],调查结果显示,病案工作人员与床位比平均为1:134.52,远低于该标准,病案人员总体数量不足。病案工作人员其中专职编码人员为404人,占到43.69%。医院平均配备专职编码人员数量为3.74名,以病案编码人员每日完成出院病案编码份数来衡量其工作负荷,2018年湖北省病案编码人员人均每日完成病案编码份数为62.28,超过《2017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中全国医疗机构平均每日编码53.35份的工作量,人员整体配备不足,工作负荷较大。这不仅会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工作人员仔细阅读病历、精确编码[12]。
住院病案首页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作为病案信息提取的编码人员仍未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创新录入方法,缩短录入时间,方便编码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13];加强病案首页管理,完善逻辑审核功能,保障录入信息质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