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琴
【摘 要】本文分析以往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存在问题,论述基于“互联网+”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策略,提出构建“互联网+中职体育”教学实践生态、重塑“互联网+中职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丰富“互联网+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体验等做法,以促进中职体育教学创新,提升中职体育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体育 实践模式 “互联网+”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163-02
体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课之一。《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提出,中职体育教学实践要具有思想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特征。其中时代性包括符合时代的教育理念、思想,符合时代的科技、工艺。“互联网+”作为 21 世纪最显著的标签,无疑是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要重点关注的。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意见稿)》(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即通过两者深度整合,实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丰富等,为中职体育校本课程、教材等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可见,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属于“互联网+中职体育”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互联网+”对于中职体育而言,既是一种融合机制,又是一种创新媒介。基于“互联网+”开展中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是一个必然趋势。
一、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盲目借鉴
从职业教育角度说,中职教育主要培养中等水平职业人才,其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于普通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在学科建设及教学实践方面,应构建属于自身的独立系统。但从中等教育角度说,中职学校以接受初中毕业生为主,生源质量较差,造成中职学校在专业性教育方面的不足。虽然教学理论、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与高中、高校具有同质性,但不能完全借鉴高校的做法。而“互联网+”为中职体育教学营造了更为开放的发展空间,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模式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可依据“校本课程”“特色办学”等理念,对中职体育重新定位,展开全新的学科建设探索。
(二)模式僵化,职能错位
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相对僵化,单纯借鉴和模仿、缺乏灵活机动性,其中最典型的模式为“理论传授→基础教学→技巧提升→强化训练”的四段式模式,这种四段式模式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具体的体育活动组织中,而且普及在具体的体育项目教学中。显而易见,在普通教育范畴内,采用这种教学实践模式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学生在这些阶段并不涉及职业性的考量,且其还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体育技术及运动技能。但是,中职体育教学必须凸显职业性特征,四段式模式所具有的封闭性会造成课堂教学呆板、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能错位。
(三)教法单一,压抑个性
一是四段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本位”理念思维上。“四段”也可以看作是四个步骤,其间的体育理论、体育实践皆由体育教师主导,教学内容传递、资源利用等容易形成“灌输”“填鸭”“宣教”等现象。尤其在强化训练过程中,教师本位思想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体育运动风险增加。二是四段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压抑。有一点必须明确,中职虽然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但中职学生在心智上仍处在高中阶段,进入中职之后普遍会发生心理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描述为社会学意义上的“幼稚心理向成熟心理的转变”。如果他们发现中职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与之前无异,那么在学习动机上就会出现克制、压抑,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互联网+”是一种融合机制,基于中职体育教学的融合实践,其不仅能够作用于具体的体育教学项目,也可以应用于“互联网+中职体育”的完整教学实践中。在中职体育生态系统建立过程中,教师、学生、课程三大要素。
(一)重新界定体育教师的角色
在四段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以知识管理者、技能输出者的角色出现的,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把握绝对话语权,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被动接受。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学科固有的执行体系受到互联网技术冲击,原本牢固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在外部力量的冲击下逐渐瓦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思考角色重设,不能再以功能单一的传授者身份出现,而要化身为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换而言之,要将现实中“决策者角色”迁移到互联网上的“建议者角色”。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沟通,帮助教师切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脉门,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全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多元性,为中职学生体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如体育技巧视频、训练方法、科学饮食等,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互联网取代。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再“等、靠、要”,而是要主动出击,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并根据自身学习成就,参与到体育教师备课、授课活动中,以此达到教学一体化的效果。
(三)合理拓展中职体育资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鼓励开发数字教科书和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从“互联网+”新业态的表征来看,互联网技术、VR 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宽了体育教学时空范围,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学脱媒”的状态下展开体育学习和训练;相对应地,教师也可以采取“教学离场”的方式,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这种虚拟体育教学存在形式,迫切地需要对应的学习(教学)资源提供支持。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教育特色,为学生开发适应“互联网+中职体育”的各类资源,例如适用于 VR 设备的虚拟运动平台、适用于远程教育的智慧课堂等,让学生在不受時间、地点、环境约束的情况下接受体育教学。
(四)强化中职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基于“互联网+”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的最大特色是多元主体共存。首先,教师、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的地位达到平等;其次,互联网媒介作为一个新的参与者,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云课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固定的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内展开独立学习。例如篮球教学中针对“罚球”技能,可以剪辑 NBA、CBA 篮球运动员罚球视频,让学生独立思考罚球的技术、要求、规则等,再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予以说明,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也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实践过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归根结底,体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往的教学之所以无法有效因材施教,主要原因是缺乏课程准备时间,教师对学生的爱好、基础等无法提前全面掌握。“互联网+”时代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弊端,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 群等方式,平时注意了解学生的运动爱好,并据此在学校内部构建体育社团,同时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加强对学生基础信息的了解,以此为基础设计的教学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平衡中职体育四个基本特征
以往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容易局限于体育学科桎梏,教学重心被置于基础性层面,而思想性、职业性、时代性难以体现。“互联网+中职体育”模式的重构,直接生成了时代性要素,教师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思想性、职业性内容的渗透。例如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基础上,引入反映运动员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教育资源或者具有明显职业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促进中职体育四个基本特征的平衡,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互联网+中职体育”教学体验
“互联网+”具有创新媒介的价值,在当前中职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上的体育自媒体、公共课程、体育达人等教学资源,既可以满足中职学生更多元的体验需求,又可以避免中职体育发展落后于时代。例如,针对一些学生具有强烈的“二次元”情节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动画、网络游戏、运动模拟等资源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反过来,又促使更多新的体育教学项目进入课堂。如动漫作品《灌篮高手》《棒球王子》《足球小将》等都是在中职学生中具有广泛认可度的二次元体育文化。此外,还有一些体育自媒体平台将国外先進的体育教学资源(如健身、格斗)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教师将这些资源与中职体育教学相融合,则能创新出更具有活力、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方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教师必须扭转自身观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形成中职体育独立教育体系,彻底摆脱向其他教育领域模仿、借鉴、套用的枷锁,从而达成培养中职学生终身体育行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谷 琦.浅谈“互联网+”时代中职体育教育的研究[J].田径,2019(11).
[2]童海红.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职体育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
[3]衣志远.“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职体育教学研究[J].职业,2018(22).
[4]杨 帆.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的新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
[5]覃国良.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J].职业,2018(12).
【作者简介】吴 琴(1983— ),女,汉族,籍贯广西桂林,本科,讲师,现就职于桂林市永福县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为体育与健康。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