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2020-08-26 07:42邹超生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培育路径校企合作

【摘 要】本文阐述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针对技工院校学生探索精神、心理素质、责任担当精神缺乏的问题,提出培育和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优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课程改革,建设整体性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核心素养协同培育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文化活动育人实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校企合作 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045-03

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技工院校学生在接受技工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是学生职业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技工院校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事关技工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育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辨别技工院校培养“只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是“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依据,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適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技工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多途径培育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领域,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些素养指标互为联系、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面向我国各学龄段学生提出的宏观性、指导性总体框架与标准,但对具有职业性、社会性的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因此,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具备基本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艺精湛、身心健康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行,夯实文化基础,增强人文素养,厚植匠心文化,提高专业技能,锻造强健体魄,强化健康心理。

二、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

技工院校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准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基础薄弱,探索精神欠缺

技工院校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一是缺乏学习与探索精神。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所学专业非自愿等因素,缺乏学习动力,不愿思考和探究,在学习生活中不能准确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敢直面问题,或者应付了事。二是不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虽然学校开设有德育、语文、数学、体育等文化基础课,教师传授给学生大量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但学生认为文化基础知识没有实用价值,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素养和能力,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文化基础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二)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欠缺

技工院校学生由于自律自控能力不强、文化基础较差和对所学专业不喜欢等,产生不想学、学不会的心理,满足于现状,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即使学校给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载体和平台,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他们甘于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近三年的学生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社交能力较差,受挫和抗压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厌学情绪较严重,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比例逐渐上升,患有抑郁、焦虑障碍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大多数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

(三)创新意识不足,责任担当精神欠缺

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明确,惰性比较严重,不愿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浅尝辄止,无法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实习实训中,不善于根据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创新,对技能学习缺乏深度思考,缺乏创新意识。自律意识较差,欠缺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个别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存在不请假、不报告随意离岗现象,缺乏对自己、他人和集体负责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育和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优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培育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中,教师扮演着引领者、转化者角色。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注重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一是要优化师资结构和配置。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建立教师晋升机制,加强师资培训,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培养一批名师、大师和骨干教师,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组建品牌教师团队引进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进校兼课,提高“双师型”师资比重,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乐学善思,传承匠心文化。二是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传授者,要通过培训、实践和自学等方式大力培养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专业教学所需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强化课程改革,建设整体性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育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要在突出学科之间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整体性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一是建立体现核心素养的整体性课程体系。在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中,建立明确培养学生何种核心素养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确立学生应知应会知识与技能的学科内容标准,明确课程组织安排、内容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教育过程标准,制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质量标准,突出各学科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侧重点,增强学科课程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性。二是加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开齐和开足德育、语文、数学、心理健康、体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课程,深化文化基础课与社团课程、第二课堂融通,突出各学科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侧重点。例如,德育课重点培育学生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职业发展素养,语文课程注重人文底蕴素养培育,心理健康课重点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侧重培育学生的信息意识。三是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课程之间融合、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在学科融合和交叉渗透中培育学生的匠心文化和职业素养。四是强化全科德育理念。大力推进“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转变,将核心素养培育内容渗透到每门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效。

(三)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育教学手段

为适应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必须构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技工院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案例式、体验式、探究式、情境式、讨论式、项目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内化知识、形成能力。另外,技工院校教师要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云班课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实践体验,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核心素养协同培育机制

技工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协同培育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一是建立校企共建、共育的核心素养协同培育机制。以订单委培、冠名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为载体,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协同培育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有机融入专业技能提升中。二是在企业建立职业体验基地。开展“学生访企业”“体验职业岗位”等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体验岗位标准和要求、职业规范、职业文化,让学生对所选专业和课程有基本的职业体验和认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注重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做好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计划,为学生实现高质量的职业发展奠定根基。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文化活动育人实效

技工院校的职业特色校园文化是培育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一是打造核心素养主题校园人文环境。利用宣传栏、文化走廊等宣传媒介,展示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和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内容;用电子显示屏展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匠心文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优秀技能人才先进事迹。二是开展“先进模范进校园”活动。邀请相关专业行业技术专家、道德模范进校讲学,让学生在先进模范的引领下将工匠精神和优秀道德品质深植于心。三是开展特色化社团活动。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组织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培养学生干部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组建特色鲜明的社团,形成“一团一品”,抓实“一生一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控和自我教育能力。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行“生活化+活动化”核心素养培育模式,利用时政热点讲坛、道德讲堂等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开展以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校园田径运动会、科技文化艺术节、技能竞赛节、高雅音乐进校园等文化活动,突出文化活动育人,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五是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法定日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和职业教育活动周等节日,发挥学生专业技能优势,深入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家宪法日、安全教育日等法定纪念日,开展法治、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自我管控能力。

(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

大多数技工院校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但因评价标准不统一,不能反映学生个体的真正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多维度、过程性的多元评价体系,细化学生品德、文化、技能和身心健康发展等评价指标,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推行过程学分、替代学分,促进学生差异化、多样化发展。聚焦学习过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学习环节中运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较为复杂,还需要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

[2]張晓军,叶军妹,李 丽.世界技能大赛背景下医药类高技能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为例[J].职业,2019(1).

[3]周 颖,郑彦慧.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质量标准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

[4]王艳辉.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建构及培养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19).

【基金项目】广西技工教育“十三五”期间第二批科研课题 “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例”(2019JGZ02)。

【作者简介】邹超生(1984— ),男,汉族,籍贯广西桂林,教育学学士,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和党建工作。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培育路径校企合作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