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提高备考实效

2020-08-23 00:53李金龙
读写算 2020年22期
关键词:高考备考核心素养

李金龙

摘 要 在高考地理的备考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要求,切实提高备考实效。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仔细研读考纲,科学把握考向。一轮夯实基础、二轮提升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备考过程中以考代学、团队协作,关注热点,保证试题质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考备考;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156-02

近几年高考试题稳中有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强了基础性。同时渗透了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所以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把握考向和科学备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应对新高考,提高高考备考实效,将地理备考的策略进行总结如下:

一、聚焦素养,科学精准备考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这场硬仗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同时,还要对照结构图回忆并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不能仅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课程标准》是教学中培养能力的要求,《考试大纲》是高考中考查能力的要求。前者是育人,后者是选人,二者方向一致,目标相同。因此应重视《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落实,因为它往往就是命题的思路。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应紧扣《新课程标准》,依据最新《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聚焦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注重地理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典型案例或高考真题,强化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巧妙对接和精准“落地”。更应比较前后两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细微变化,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考试中加以渗透,切实提高备考实效。

二、强化主干,夯实基础知识

在一轮复习时,决不能好高骛远,轻知识基础而重高考模拟,一味搞“题海战术”。要依据依纲(即《考试大纲》)扣本(课本即教材),筑牢地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要突破教材模块和章节体系,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主干知识,构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知识网络。

各种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共同构成的地理图形语言,是地理基础语言中最具有地理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载的地理信息丰富而且互为因果关系,能够为地理文字语言提供多种表述的空间。

三、深挖教材,突破重点难点

自然地理中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是高中地理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掌握大量感性地理知识之后,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判断、逐步推理,最终抽象出来的本质联系就是地理规律,任何地理规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符合实际变化过程的特点。

地理概念是最具有地理特征的重要语言,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解释并理解主要的地理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并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概念之间的差别,做出相应的地理判断和选择。

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发展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重点考查的是考生在理解基本规律和原理后,分析、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认知、分析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判断和定性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如,讲解地球公转速度快慢时,需要引入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中的面积定律。

对于课本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如讲解《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时,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再把南极科考的成果和冰川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既增加了高三复习课的趣味性,又增强了实用性,还与高考的考向保持高度一致,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四、以考代学,重视考后反思

依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两周内复习的内容,做到全面覆盖,通过试题呈现给学生,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对阶段性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限时训练,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第一时间将成绩反馈给学生。考练题难度适中,学生短期内如果够努力,考练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升,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考练后,通过对不同题型的答题情况统计及成绩的分析,对于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加以归纳和总结,以备课组为单位,记录在知识漏点分析本中。建立和运用知识漏点分析本在高三地理备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试题讲评课中,知识漏点成为讲解的主要根据;在月考、期中和期末等重要考试中,知识漏点成为命题的主要依据,考点的设问角度更加灵活多样,直到错误率降到很低。

老师做的漏点分析本是针对全部学生而言,可以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而言,往往出现别人做错的题他做对了,别人做对的题他反而做错了。所以每个学生在每一次考练和考试后,都要完善自己的错题本。把重要的错题找出来,并分析错因。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错题进行勾画、圈点和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重做错题成为考前复习最有效的途径,最终达到“会做的不会错,错过的不再错”这一目标。

五、团结协作,发挥团队合力

如,考纲中的所有考点内容中,高频考点有哪些?考试和考练題从哪儿选?选哪些类型的题目?难度如何?考后对选择何非选择题的分析,以及整理漏点分析本,指导学生建立和用好错题本,都是老师的必备工作,仅仅凭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相关工作的。所以以备课组为中心,应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发挥团队合力,发挥集体智慧。除了同年级老师的合作外,以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为中心,团队每年打造一套高质量的模考题,模考题求稳求新,把握考向变化,待高考结束后,做好高考题和模考题之间的比较。

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建立高三地理学习的电子教案、学案、课件和习题库,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选择性地运用案例和习题,同时每年更新。这样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而达到高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

六、把握主线,热点引领备考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被激化和突显出来,因此地理考查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人文地理和区域发展的知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贴近现实问题的材料和试题也会更多。对实际问题作出评价,恰当地解释和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或者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问题意见和建议就越来越重要了。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应当认真观察、思考社会现象,关注与人类生存的有关问题。如人口红利、未富先老、反向春运、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所以要关注热点时事,并能深层次、多角度解读其中包含的地理智慧,要高度关注经济建设与国际交往合作中的热点问题。在模考题试题的选择上,应选择、改编或原创关乎热点的情境材料,问题设计一定要有浓郁的“地理味道”,绝不可一味求新而弱化地理学科的专业性;要指导学生善于从地理的角度关心时代、关注生活,进行深度的学习与思考。更要重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线索和解答问题的思路,深度解读热点问题,力求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高考备考核心素养
谈谈高考数学备考的基本策略
思想政治课改革与高考备考
如何指导高三学生应对生物三轮强化训练
新考纲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新宠——化工流程题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试论高考舞蹈艺术生的训练策略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