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荟竹
【摘 要】数学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良好的数学思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能力。学生只有具备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寻找最优化解题思路,使得日后的数学学习更加顺利。本文主要就数学思维的内涵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生;数学学习;关键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我们的先人早已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今天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进行数学活动的前提,数学学习的顺利程度主要在于数学思维能否很好地建立及形成,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当今教学中值得重视的方面。
一、数学思维的概念及内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就是“开窍”,然而“开窍”这个词其实就是指的数学思维。一个学生解题思路十分清晰,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写出解题步骤,就是因为他获得了很好的数学思维。那么,数学思维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曾有学者这样解释过: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思维活动是以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然后又运用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这种从数学的角度、从感性到理性的数学认识活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2]。
二、数学思维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深入地揭示隐藏在具体知识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也可使数学教学真正“讲活”“讲懂”“讲深”。也就是说,通过教学内容的“方法论重建”,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让他们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步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3]。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轻松牢固,遇到困难的情况也会大大减少,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此外,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还会增强其自身的逻辑能力,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业中,在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都会处理得比其他人更加井井有条,更加严谨完美。
此外,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能够将根基打好、打牢,那么今后他们就自然而然会在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根基不稳,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甚至无法攻克前进道路上的难关。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维,让学生用数学中严密的逻辑方法去对待问题,从而逐渐养成认真细致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教师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精神的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4]。教师进行教学前要精心设计好数学问题,在进行教学时巧妙地向学生抛出问题,使得学生原有的知识点和新的知识点产生碰撞,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九九乘法口诀”后,教师在进行除法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探索除法与乘法的联系,除法在乘法的基础上是如何变换的。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往往会比教师单方面地去讲授效果要好,并且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师要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性。数学是一门严谨却又灵活的科目,虽然它的答案是固定的,但是在解题过程中它的解题方式却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寻找最优解法。同时,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让学生发现规律,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在思维的指向性上不同于正向思維,但其效果却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在处理一些特殊问题时,逆向思维的使用能够较好地完成对问题的处理[5]。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常规,从问题的对立面去深入地探索,寻找新的解题思路。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一道常常困扰着许多学生的难题,那就是“鸡兔同笼”。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代替未知数的知识点了,所以这道题大部分学生会采用之前学的知识点来对鸡的数量用字母进行假设,那么兔子的数量就是总数减去所假设的那个字母。学生习惯用这种方法去解题是因为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解题模式,这时候,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另一种方法,那就是假设全都是鸡或者全都是兔子。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未知,而后者是已知,教会学生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其实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难题困扰时,可以站在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儿童的智力。当一个人逐渐形成和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时,面对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他们就能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并非天生或一下就能具备的,需要通过不断训练和培养才能有所提升[6]。教师在教学时应多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四、结语
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数学思维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获得良好的数学思维,形成数学学科素养,才能在日后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轻松前进。数学思维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它不只体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甚至还会影响生活中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是值得教师重视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熊华.加强数学思想渗透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修订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09).
[2]邱廷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J].教育探索,2015(12).
[3]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05).
[4]张明亮.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
[5]傅海伦,张佩雯,徐小惠.对数学逆向思维的再认识[J].教学与管理,2017(19).
[6]蒋巧君.小学数学聪慧课堂的构建方法探究——评《儿童逻辑思维训练(高阶)》[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