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锋
[摘要]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古诗文的美之所在,并有机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文章主要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思路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文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实现自身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但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古诗文教学水平与质量,给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此,应将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在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古诗文教学中,过于注重讲解、分析文本内容,忽视了对古诗文作者心理变化、情感的描述与讲解,导致学生不能感悟到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无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第二,古诗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翻译,忽视了古诗文的意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古诗文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古诗文实际内容与现代人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古诗文的寓意,学习效果不大。
二、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其留存于人文风俗、诗词歌赋、经典古籍之中,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我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多民族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已经成为—项国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价值观与人生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养成、未来的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古诗文的特征
1.形式美
在創作诗歌的时候,作者通常采取押韵的手法,从而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韵律感。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诗句,平仄、抑扬顿挫、节奏变化等有一定的不同,这便赋予了古诗文强大的魅力。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文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文的形式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古诗文。例如,在对《水调歌头》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将这首词朗诵一遍,嘱咐学生要带着感情、发音准确地进行朗诵,最好是配以动作,生动、形象地将其节奏变化表现出来。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词,然后教师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讲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使学生深入认识这首词蕴含的内涵。对于《水调歌头》这首词来说,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为愤懑、向往、矛盾、释然,使学生认识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之后,再让其进行朗读,可以使学生朗读得更有感情。
2.内容美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创作背景,更深层次地领会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对《关雎》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应用PPT向学生展示其创作背景,并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关雎》是《诗经》所收录的305篇诗歌之一,《诗经》所收录的诗歌,均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在介绍完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对《关雎》的创作背景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教师再对《关雎》的内容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雎》的整体大意。
3.教育作用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组织课外活动等,充分发挥古诗文的传统文化教育作用,使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对古诗文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成立古诗文兴趣小组,组内成员针对自己对古诗文的看法进行相互交流、沟通,通过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效率与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国成语大会》的一些片段,并让学生互相讨论,得出成语的出处,分析成语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将民俗文化与古诗文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了解民俗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例如,端午节时,除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即纪念诗人屈原之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相关事迹、故事及《离骚》等代表作品。
四、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思路
1.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文有着独特的创作背景,小到作者当时所处情境、家庭背景,大到国家背景、社会背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古诗文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且要介绍古诗文创作时所处的背景,重点是社会文化背景,从而为学生实施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望岳》《春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其中《望岳》充满雄心壮志,而《春望》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感叹。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杜甫所处时代背景及其个人经历。在创作《望岳》的时候,唐朝比较繁荣,因此所有人都有着强烈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这时杜甫25岁左右,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于齐赵一带过着漫游生活,潇洒不羁,父亲是兖州司马,杜甫衣食无忧,虽然刚刚经历了进士落第的失败,但依然充满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激情,通过创作《望岳》来表达自己敢攀顶峰、不怕困难、俯视一切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在创作《春望》的时候,唐朝陷入安史之乱,杜甫在投奔肃宗朝廷的途中被叛军俘获,在沦陷区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空有一身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处,在百感交集、忧国忧民的情感下创作了这首名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明白历史背景对古诗文的影响,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实现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2.开展课堂主题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形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可与现代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课堂主题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古诗文教学形式,而且可以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秋节可以开展以中秋节为主题的古诗文交流活动。例如,可以分析《水调歌头》这—有代表性的描述中秋节的词,让学生体验这首词巧妙的艺术构思、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词人苏轼高旷的胸襟,领会词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审美价值。同时,“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与“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引起了不同时代、不同读者的共鸣。除此之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白的《静夜思》等,均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人和对于团圆、对于中秋的情感。
3.深入分析古诗文的基础知识,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
与现代文相比,古诗文不管是在表达技巧上还是在创作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基于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文的基础知识,除了讲解古诗文的创作背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例如,在对《次北固山下》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对其基础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足以小景传大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述的是跟随时序交替的景物,所暗示的是时光的流逝。再如在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学习《迢迢牵牛星》,领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诗中是对天上的神话进行讲述,又是对人间的悲情进行暗示。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将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可以培养与增强文化自信。基于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应把握古诗文的形式美、内容美以及教育作用,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开展课堂主题教学,深入分析古诗文的基础知识,来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