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武敬 随洁英
[摘要]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都比较落后,再加上父母长期不陪伴在儿童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习状况等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避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学校、家庭都需要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与深化,农村出现了许多富余的劳动力并逐步向城市转移,他们选择到城市地区工作、经商等以谋求高品质的生活。但从实际现状来看,大部分农民工生活较为困难,再加上我国城乡割裂较为严重,使得农民工子女进城学习变得非常困难,农民工外出务工之时迫不得已将子女托付给其他亲戚照顾,但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加上缺少关爱和陪伴,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形成自卑脆弱的心理,行为失范,甚至违法乱纪,遭遇危险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制约了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理念落后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理念下,人们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大多数人认为获得高的经济收入要比在家里陪伴孩子更为重要。整个社会都追求高水平的生活,经济收入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而外出务工的收入要比在家务农的收入高得多,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大多数农民都会离开农村,外出工作,并将子女交给隔代亲人照顾。而这些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吃好、喝好、住好”的简单层次上,甚至还会将一些传统保守的思想传递给孩子,最终使得留守儿童只懂得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道德和精神的提升。
2.隔代监护人教育方式落后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为祖辈,这些祖辈基本上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本身识字不多,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许多年龄较大的一辈子都没有去看过外面的世界。在他们的认知之中,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就是孩子是否听话,不管成绩好坏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的品格与精神培养。大多数隔代监护人对孩子非常宠爱,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全部要求,不管其要求是否合理恰当,对他们缺乏合理管教。正是由于文化、代沟的差异,留守儿童与祖辈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少,最终产生一定的隔阂,相互不理解。学校在组织一些活动、家长会时,隔代监护人也会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认为这对于促进儿童成长没有帮助,限制了儿童的进一步成长。
3.缺乏对儿童的心理关怀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能陪伴在身边,很难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范现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过于遥远,父母即使有想管理孩子的想法也无法付诸实践,而临时监护人不敢管。长期的情感缺位使得孩子由原有的以父母为中心转变成以同伴为中心,同伴关系逐渐成为青少年社会交往的主要层面,这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早恋现象严重的原因。此外,由于父母关怀的缺乏,监护人监督力度不够,这些留守儿童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认知,一些留守儿童甚至还多次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应对策略
1.政府切实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
政府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上,政府要切实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比如可以逐渐转变与户籍关联的制度,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通过改革这些制度来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使得农民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地区人口相同的待遇与权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给予农村一定的政策支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在教育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和支持,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更要加大,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环境,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政府要尝试将家庭监护作为儿童监护主体,并联系学校、社区等其他方面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护体系。政府还应当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当地农村的发展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如建立村级图书馆、青少年留守基地、活动中心等,引导社会各界公益人士参与其中,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校方面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导向功能和保障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的家庭温暖与关怀严重不足。一些学校在条件允许时建立寄宿制,学校教师适当照顾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失的爱与关怀。学校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运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情绪的变化以及学习成绩的波动等,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教会他们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农村留守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积极参加相关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主题班会、读书交流分享等活动中去,积极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等,在活动中增强体魄,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高能力和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家长转变教育、价值理念
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其父母,父母如果能够多给予子女一些关心、爱护,能够极大程度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可知,父母如果能够多陪伴子女,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与抚慰,能够促进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缺少的便是这种亲情的关怀与抚慰。所以,农村家长不能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应将目光放长远,对整个家庭的长期发展进行考虑,并意识到眼前的利益与孩子的未来是不成正比的。如果父母确实由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外出工作,也要尽可能留下一个人来抚养、照顾和监督孩子,以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如果父母双方都外出,要尽可能地将孩子带到身边,或者多与孩子通过电话、视频进行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和道德发展的需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4.重视对委托监护人的选择和培训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将孩子委托他人监护,委托监护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留守儿童父母在选择委托监护人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委托监护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生活问题,而且要考虑孩子的教育环境,尽可能寻找既能照顾孩子生活起居又能教育辅导孩子学习的人作为委托监护人。如果没有选择余地,父母要经常与委托监护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多沟通交流,增强委托监护人的监护意识,提高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以便委托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职责。此外,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当地村委会、乡镇相关部门也要通过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等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委托监护人普及一些未成年人教育特别是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
5.建立完善的家校共育制度
家庭与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两种重要教育力量,唯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完整的共育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首先,学校方面要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健康成长档案,健康成长档案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父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学习品行、日常表现等详细记录,以便任课教师、心理教师等及时、高效地对其进行指导和心理辅导。其次,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和团队,积极承担起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工作,完善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协调好家庭、学校、社会等各個方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再次,为了更好地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应当开设“家庭专线”,使得外出工作的家长能够及时地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弥补留守儿童情感上的缺失。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制定有效应对策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