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吉
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要适当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让合唱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收效。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教材二次开发 二声部合唱
明辨之:云在青天水在瓶——现状思考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大多数都很喜欢班级合唱,但是学生的合唱效果不理想,对于有些难度比较大的合唱教学内容,无法在一节课40分钟以内将内容一下子讲完,剩余的部分只能在下一堂课上加以安排,而小学音乐课一般在一周时间安排上两节,这样分段式的教学,很可能使得学生出现前面学的很快忘记,后面教的又跟不上的现象。
对于教材合唱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合唱部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合唱曲编排脱离双基教学的逻辑性。比如有些歌唱歌曲二声部难度太大,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引导的时候,要适当对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化,有些合唱歌曲二声部篇幅太多,无需整曲演唱等。二是教材编排中缺乏循序渐进的和声训练内容,是的班级合唱缺乏相应的辅助性的铺垫。三是教材歌曲演唱的形式太单一,基本上都是以齐声演唱为主。纵观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合唱教材,合唱歌曲的难度逐渐增加,但是教材编排中缺乏循序渐进的和声训练内容,使得“班级合唱”缺少辅助性的教学铺垫,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合唱能力难以提升,从而难以进行“班级合唱”的顺利开展。
慎思之:站在天平的两端——深度解读
针对上述调查的现状,结合新课标以及先进教学理念,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如下:
1.解读课标内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在3~6年级,引导学生乐于参加各种延长活动,“知道延长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针对7~9年级来说,“能够主动的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每年能够背唱歌曲3~5首……”可见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课改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2.解读专家视点
闲暇之余,品读了音乐教育家吴斌先生的著作——《音乐教学教改的主要观点》,他提出要在充满乐趣的教学中参与,要在优美动听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等等理念,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動和启发。结合课标的内涵以及专家的视角,我想正如站在天平的两端,但是深度去解剖时发现又有着同一性。在教学中,教师无疑都在规则范围内“戴着脚镣跳舞”,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音乐合唱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小学音乐和谐课堂有效生成。在“二次开发”的过程中,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开发的力度不宜过大,对开发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无需大刀阔斧;二是开发的方法要符合实际,认为在合唱教材的“二次开发”中,要实施“温和的改革”,实践“温润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笃行之:唯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案例
结合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无论在合唱教学“二次开发”的研究中,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相应的提升,针对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合唱技能教学的系统化整合策略,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如下:
1.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音乐课堂是关于美的学科,教学的宗旨在于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对于学生深层次的影响在于,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挖掘音乐这门学科其人文学科的价值所在,呈现出人文精神来。关于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一般来说,提到民族传统文化,都会指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历经现代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哲学、审美观念。中华民族就是以其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以其优异的民族文化,成就了世界民族文化宝藏中厚重的一笔。
2.不同阶段,不同策略
考虑到不少学生都是长期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状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了解不是很到位,不少学生都家长都将重点的精力投放在语数外这样的主要学科领域,对于音乐学科、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当前来说,情境教学法是我们当下教学中经常采用以及渗透结合的一种方式,情境教学法的开展之下,有助于为我们音乐教学构建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让精彩的教学内容加以呈现。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合唱教学“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这个策略的制定,主要是从阶段方面考虑的,在制定具体策略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指引,给不同的年段制定了不同的合唱教学要求,呈现出从低段到中、高段的阶梯性合唱技能教学目的。
比如针对一年级上册:认识四分节奏ⅹ 、八分节奏 ⅹⅹ 和 二分节奏ⅹ—;了解音的强弱和高低;针对一年级下册:节奏组合创编;认识音的长短;认识四分休止符0;练习简单的双声部节奏和声。针对二年级下册:认识十六分节奏ⅹⅹⅹⅹ(快快快快)和八分休止符0 ;初步接触轮唱,如歌曲《两只老虎》;创编简单的旋律;尝试用三声部节奏和声为歌唱伴奏……
针对不同的阶段,在合唱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如五年级下,第十册的课本中有部分歌曲篇幅太长,很难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时候一首歌曲的表现力没有必要从头到尾始终需要合唱的形式来表现,恰当其分地加入合唱效果反而使得歌曲的音乐表现力更强更好。
领悟之:黄沙吹尽始得金——远景展望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人性化学科,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应当融入更多的人文素养,呈现更多的人文精彩,在教学中通过结合音乐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熟知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构建更为有效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2012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2]邱婷,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1,7.
[3]史玉清,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
[4]曹丹,合唱教学对小学生乐感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