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局限于单篇课文的分析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多局限于已分割好的单元模块,它们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点也较为零碎,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的知识情感观念也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时应基于单元教学模块进行语文知识点呈现,解决以往语文课堂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善用单元导语、合理整合教材、转变总结教学等方案。
关键词:单元教学;小学语文;开展策略
单元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目前语文课堂改革,帮助学生完成文章理解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区别传统的课堂讲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由有效的單元划分,融入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案。将单元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出来,发挥出单元教学本有的教学优势,以此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在开展单元教学时,教师也应该通过总结教学规律去进行教学。研究单元教学目标融入特性,为小学语文的高效发展奠基。
一、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开展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按照教师的指导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是单元教学的宗旨。教师可以按照单元教学模式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在开展教学时,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去组织合适的教学方案。由本单元所要传递的目标,将后期教学的知识分化为不同的模块。
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连贯教学课堂,让学生朝着目标不断前进。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掌握的自主性,在迁移知识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某些课文所要融入的教学思想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将课文中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体系。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或者总结课文过程中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时起到的也是一个引导作用,教师可依托单元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促进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在单元总结过程中,则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学习规律回顾,由此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
学生能够在单元语文目标的指导下更新自己的学习思想,由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学习体系。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特性进行语文学习展开,由学生的学习结构做出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教学时,首先考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常遇到的问题。由智力因素做出改变,在组织时则按照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引导。了解语文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点,理解其内在的实际联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搞懂知识的内在结构,加强知识的系统联系性。由分散的语文知识转变为一个系统的语文整体,从理解内容、学习态度、方法获取三个方面做出改变,帮助学生完整地掌握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
(三)完成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
自新课改以后,语文教学课时相较之前有着大幅度的削减。但是从总体来看,其语文课程教学量仍是较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也无法拥有属于自我的时光进行学习思考。由单元教学内容做出改革,教师可基于教材的基础内容用一篇课文去带动多篇课文的学习。
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优化语文板块设计。教会学生正确的自我思考模式,由单元教学做出改革。教师可基于教材的基础内容用一篇课文去带动多篇课文的学习,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优化语文板块设计。在教学时集中精力攻克语文学习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为课上教学节省更多的时光,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师可由教学的某一目的做出引发,从完整性的知识开展教学。由全局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防止教学目标的混乱性。合理布置教学任务,注重完整知识结构的建立,借以完成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
二、 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策略
(一)利用单元导语,渗透语文学习目标
单元教学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整体性,对于每一章节的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上都会有对应的单元引言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产生对于本节课程的基本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此单元导语作为语文课堂出发点,合理安排单元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共同学习,发现语文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本单元导语“一花一鸟总关情”,学生按照自己的见解对本单元主题做出理解,明确本单元主题是“借物抒情”。紧接着教师可用接下来的话语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同学们,请你们去读一读本单元的文章,看看它们分别是借助什么事物来抒发怎样的情感呢?”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指示去阅读本单元的文章,他们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变得更为深入了。进而让学生找准不同课文的理解要点。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导语组织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小活动,让学生讲与课文意义相同的故事。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时,教师根据本单元导语“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举办一个“我说我家”活动。让学生依次举手上台,说一说自己家中的趣事。这既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参与兴致,又能更好地理解父母之爱。教师应基于单元导语的帮助,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认知。借助单元导语渗透语文教学目标,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二)结合实际内容,合理整合语文教材
除了整体性之外,单元教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整合性。教师应在把握语文教学整体性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的整合性做出探索。找准语文课堂的合理切入点,由此开展更具系统性的语文课程教学。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索知识,理解语文知识的扩散要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语文文章拓展,对于不同学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特性展开教学。在课堂上用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制定合适的单元教学计划,让学生跟随教师共同开展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程时,由于这是一篇与民间故事相关的文章。学生在理解这篇文章时若没有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那么他们也是很难搞懂作者融入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教师在教学时不妨利用多媒体工具,将《牛郎织女》与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猎人海力布》进行联系。这两篇课文都是讲解民间故事的课文,教师可在对比文章过程中帮助学生产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接着教师可以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喜欢牛郎与织女吗?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不是十分令人动容?《牛郎织女》和《猎人海力布》这两篇文章有着怎样的异同点,你们能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吗?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以小组模式展开交流,过后挑选小组代表上台讲解,带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同时在班级里举办民间故事演讲大赛,通过故事大赛的提出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语文文章的联系模式下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三)转变总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参与兴致
单元总结是语文课堂上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通过总结模式帮助学生搞懂文章的基本大意。由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做出演变,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课中教学阶段,教师也应该避免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应在教学时合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转变现成的总结式教学观念,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致大大提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面对某些问题时也会经由自己的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程时,在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参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共同朝着教师所指定的问题进行探索。教师在教学时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①为什么要借箭?②是谁想出来的利用草船來借箭?③他们最后借箭成功了没有?学生会在团体分工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知识学习,他们会由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一些学生着力于寻找本节课程的重难点字词,而另一些学生则梳理出了草船借箭过程图。学生会依照教师的问题进行分工,了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中心内容。又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一课程时,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课堂改变。这时教师所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是这样的:①田忌在赛马中运用了怎样的策略来保证自己取胜?②你们能够找出描写田忌聪明的句子吗?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田忌赛马中所提到的策略。由这样的三步走教学战略,让学生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成为《田忌赛马》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则可以在一旁细心指引学生前进方向,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将不同单元知识总结下来,过后再让其他的小组对该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出打分。由教师的总体评价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方向。转变总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理解,由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单元教学模式是语文课堂开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更有利于教师进行语文课堂的发展实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语文教学,由利用单元导语、结合生活实际、转变总结教学等方式开展更具高效性的语文课堂。将语文课本中的难点知识划分出来,由单元教学模式制定适合于学生学习的语文计划。将学生的潜力发散出来,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霞.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6(1):79.
[2]王敏.基于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J].神州:上旬刊,2017(9):176.
[3]胡媛媛.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新策略[J].考试周刊,2017(41):60.
作者简介:
曹一彬,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