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外生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0-08-04 11:36张泽中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初中语文

张泽中

摘 要:文章根據《农村初中语文主题拓展与阅读》课题设计,阐述如何开发利用农村外生性资源,拓展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努力打造农村语文教学特色,从社会生活、人文风俗、自然风物等角度分析外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旨在创造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教学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让师生融入地域文化教育的语文特色课程。

关键词:农村初中;初中语文;主题拓展阅读;外生性资源

一、基本概念

(一)主题拓展阅读教学

顾名思义,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就是师生按照教学安排,围绕教材中一个人文主题,选择一组课外文本,个体阅读、集体建构、达成共识,从而丰富、深化理解该主题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二)外生性资源

郝德永教授将课程资源分为三类,即原生性、内生性、外生性资源。其中,外生性课程资源泛指课堂教学资源以外的社会性课程资源,覆盖社会生活、人文风俗、自然风物等层面。

二、开发农村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外生性资源的意义

尽管课改已进行多年,但在传统的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单一,教材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照本宣科,过分注重基础知识、解体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为应试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缺乏将所学知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能力,缺少对知识的现实印证与体验,综合素质难以有效提升。

针对以上弊病,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将同个主题的不同文章按一定的目标、规则、标准等加以组合,形成一个整体阅读,提取、整合信息,并达成共解共识,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延伸,举一反三,阅读能力从“读懂”一篇文章提升到“读通”一类文章,提高阅读素养,提升思维能力。较之阅读单篇文章,就要全面、深刻得多。

农村天地广阔,其社会素材具有原始性、丰富性、独特性等特点,充分重视和开发利用这些素材,从形式而言,非常有利于开展语文主题拓展阅读;从意义层面来说,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度,促进学生真切体会家乡的可爱、人民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人民、回馈社会的思想情怀,与时下建设新农村“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相契合。

三、农村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外生性资源开发途径

(一)社会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的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单元的内容和主题指向社会生活,如七年级上册的“至爱亲情”“动物与人”,七年级下册的“凡人小事”“生活哲理”,八年级上册的“生活的回忆”“情感哲思”,八年级下册的“民风民俗”,九年级上册的“人物百态”,教师要在很好地学习、理解、消化这些课文的同时,密切联系农村广阔的社会生活资源,将语文的学习引向农村生活主题拓展阅读,带领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农村生活。

如,笔者在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凡人小事”单元时,是这样设想的:一般的拓展阅读,选文主人公多数都是城市务工者,但这些人物距离我们农村学生太过遥远,要加深学生对“平凡人生也有戏,凡人小事也有歌”的理解,恐怕不易。而农村初中学生出自农村,他们身边的人物有着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有着平凡的向往与坚定的追求,这些不正是最好的拓展资源吗?于是,笔者在设计主题拓展阅读时,选取了巩高峰的《女搬运工》、余秋雨的《信客》、学生习作《父亲》共三篇文章进行拓展阅读。

《女搬运工》里面的主人公勤俭持家,但与儿子相处不好,“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鼻涕眼泪一把抹了擦在裤腿上”;吃苦耐劳,默默扛起家庭重任,因为抢不到卸车的机会而“很不甘心地看着车子走了老远,才慢慢掉头往回走,脸上是几乎要哭的表情”;朴实感恩,“她边喝水边谢了我三次”“她每次都回头感激地朝我笑一下”。余秋雨《信客》通过概述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辞职风波、转行从教等内容,详细介绍信客工作极其繁忙,甚至帮忙料理后事、充当出气筒,遭主顾打骂、诬陷,无奈卸去了差事等事迹,赞扬了信客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的优秀品质。学生习作《父亲》中的父亲是一个好吃懒做、沾染赌博陋习的人,但每当村里哪户逢灾有难、红白喜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因别人一句“好赌的父亲能教育出多好的孩子”,他从此远离赌场,焕发新生,“我从来没有发现我的父亲原来这么高大”。

以上选文中的主人公,皆是农民(农民工)的典型代表,通过主题拓展阅读,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既实现了正确理解、深刻体会教材文本的目的,又引导学生学习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加强了对知识的现实印证与体验,促进了乡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选取学生习作进行拓展阅读,是笔者参与的课题《农村初中主题拓展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学生习作更接地气、情感更真实,更容易打动学生,而将学生习作和其他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拓展,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激励,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八年级古诗《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这一句,是诗歌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笔者选取了《赤日炎炎》《锄禾》《悯农》等民歌以及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获奖作文《卖米》进行拓展,再联系打稻谷、栽秧苗、种蔬菜等农村生活经历,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就比较容易理解“农夫心情”,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二)人文风俗

社会人文风俗在生活中无处不见,尤其是在农村,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日常劳作和生活,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但现在很多乡村,原本独有的历史印记、文化注脚却在日渐减少甚至消失。现在,各个层面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要善待传统民俗文化,让其在传承中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内生力”,历久弥新。

在中学语文教材,不少诗词、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里都有人文风俗的影子,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民俗所表现的特殊社会历史发展形态。因此,在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中传承发扬人文风俗,让学生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才是最佳途径。

农村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指向农村人文风俗拓展,有利于在农村单调、匮乏的资源环境里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探究能力和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传统的节日文化深入了解和认识。

比如端午节的来历、清明节的踏青、春节中的春联、嫁娶中的喜联、丧事中的挽联等等,这些都是语文主题阅读中的良好拓展资源。笔者在端午节时就开展了“走进端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所在地有关端午节来历的材料、诗歌、词曲等,课堂中再选取《端午的鸭蛋》、沈从文《边城》中的短文《端午日》、苏童《祖母的季节》等几篇文章进行主题阅读,让学生了解和端午节有关的民风民俗,增进学生对农村风俗的热爱之情。

(三)自然风物

自然风物主题是初中语文课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的单元有七年级上册的“四季美景”“动物与人”,下册的“生活哲理”;八年级上册的“美景依然”“文明的印记”,下册的“江山多娇”;九年级上册的“自然之音”等。学习这些课文,要让学生体会课文情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获得美感享受,把握作者情感和生活哲思,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农村地域广阔、物产丰富、风光多彩,无论是山野小景、地理地貌,还是物候变迁,都深深吸引了农民作家甚至名师大家的目光,是难得的主题拓展阅读资源。如果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善于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科学安排拓展阅读,定能收到良好实效。

如,笔者在执教《桃花源记》一文时,选取了《侯孟——我心中的世外桃源》《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清平乐·村居》等诗文,这些诗文内容上共同描写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安排学生交流诗文中或自己现实家乡的或理想中的民情和景物,并与“世外桃源”进行对照,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然后再来教学此文,学生兴趣盎然,更容易理解文中的美景和民情风俗等内容。

综上,农村初中语文主题拓展阅读资源丰富,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倘若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定能拓展主题阅读教学的广度,达到主题思想的延伸、意义的建构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