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2020-07-23 07:30张志琼
教育界·A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

张志琼

【摘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在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想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必须增加其阅读量。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语文阅读能力,实现自主选择、阅读、了解、吸收,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文章围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兴趣

语文在形象和逻辑上的思维性、素质和品格上的人文性及表达和交往上的工具性,决定了它不仅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基础性,而且对于学习者个人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五、六年级学生,诵读优秀诗文,要重视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阅读总量上,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等。这就意味着,要达到大纲要求的閱读指标,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基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读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时间安排上,重视课外阅读,就要统一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一般把下午2点至2点20分作为孩子们的午读时间。在20分钟里,孩子可以独自品读,也可以三五一群相互交流。长期坚持,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又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

在空间营造上,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新书推荐”以及平时收集的名言警句、经典篇目中精彩的句子展示在教室合适的地方。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言警句,放大或以小条幅、手抄报等方式张贴在教室合适的地方。走进教室,随处可见与读书有关的话语,浓浓的文化气息弥漫在孩子所处的空间,书香自然会在教室中四处弥漫。

在资源获取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一册或者多册适合儿童阅读的课外书到班里进行资源共享,可以是经典名著,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登记造册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换书籍,大大增加了课外书的阅读量。也可要求家长用周末或寒暑假期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有了亲人的陪伴,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

从学校的大环境到班上的小环境,再到家庭,方方面面为孩子们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引导下,孩子们很容易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各样有益的书籍。

二、关键: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读书的兴趣被激发,学生自然就会渐渐爱上阅读。小学生大多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力,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书本上,所以只有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才能培养其阅读的主动性与持久性,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阅读中去。从实践的角度看,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朗读示范。学生对课外书提不起兴趣,很多是因为没有感知到阅读的乐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晨诵、午读,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时给学生朗读课外书里优美的文字、精彩的桥段,多让学生朗读,让他们感受精彩的文字表达,进而产生阅读课外书的欲望。

二是抓好榜样示范。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要做到。我们的经验是,每周前四天的午读时间,尽量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每周五的午读时间,可以给学生分享最近读了哪类书,有哪些最喜欢的画面和最喜欢的人物,读后有怎样的收获等。教师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课外阅读。

三是以丰富的活动激发兴趣。“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内在动力,保持读书的热情,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必不可少。如可以开展“新书推荐”“讲故事比赛”“巧对歇后语”“阅读之星”等活动,以活动促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将“演讲比赛”“猜字谜”“作文比赛”等活动安排时间交替开展。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捕捉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对“闪光点”给予表扬,让他们在活动中充满愉悦,自然而然地喜欢并爱上阅读。

三、方式:授人以“渔”——让学生会阅读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运用方法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就个人实践而言,以下四种方法值得推荐。

首先是挑读法。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学生应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书籍或者相关篇章,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课外书汗牛充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读有益的书籍,可以列出推荐书目供学生参考。

其次是精读法。精读指深入细致地研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逐字逐句地深入研究,将文章的一字一句研读透彻,充分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首先要求学生回忆教师上课时是怎么带领他们学习一篇文章的,然后要求学生读课外书时必须全身心投入,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以达到对文章进行深入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

再次是快读法。快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籍快速地阅读,做到一目十行,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课文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将文章的非重要信息过滤掉并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最后是摘录批注法。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方面,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摘录,用符号、线条或者文字加以批注。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好榜样,引导学生多加练习,这样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对这个方法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

需要强调的是,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养成的,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就会懈怠。所以,每学期可以组织“阅读小能手”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多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比,通过举办各类读书活动来促使学生进行长期阅读,如“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演说家”活动,也可以是读书交流会,通过活动的开展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以恰当评价来促进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相当重要。所有人的写作源泉都来自他们平时的大量阅读,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會在习作中体现出来。所以,要经常鼓励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如教师在修改学生的习作时,对作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句子,用特殊的符号标出并写上恰当的、好的评语。这样,学生就知道习作时字斟句酌,在教师的认可与鼓励下慢慢参悟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

四、目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其自主阅读意识。

一是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准备一个装卡片的盒子,每张卡片要留有适当的空白处,以便用来补充资料。要求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要求他们经常做这样的文摘卡片,及时地、不断地把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精彩的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就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只要坚持,班上许多学生或迟或早都会养成做文摘卡片的习惯。学生在每天读书的时候都会掏出小卡片本进行记录,以致一本课外书的很多页面里夹了小卡片。

二是教会学生勤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阅读时,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值得注意的地方,可以通过在书上画线的方式来标注重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也可以在阅读后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养成一边读一边做旁批的好习惯。

三是“新书推荐”。这既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项活动,也是对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检查。学期中,每天语文课前可以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新书推荐,学期结束评出“优秀推荐者”予以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如在班级的学期推荐活动中,班上某位男生在他的课外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旁批,有对优美句子的理解,有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有对整篇文章读后的思考。这样的做法,不仅收获了班上所有同学的阵阵掌声,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读书习惯。

实践证明,通过在课外阅读中的锻炼,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有效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信心,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素材,并最终体现在自身的语言表达例如写作上。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一定要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

【参考文献】

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J].学周刊,2015(01):172-173.

姜伟.小学生以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 [J].考试周刊,2016(24):27.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