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彬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同时“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提到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接着沉重的高中三年以及大学的象牙塔之旅。乍一看,为满足职场岗位技能需求似乎就依靠大学的几年里的专业教育了。但是如果仔细想想,以22岁大学毕业,60岁退休为例。四年的大学专业知识能够满足后面将近40年的职场需求吗?显然,不够!
从教育部各年教育统计数据汇总分析出以下信息。
2008年至2018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国民大众日益提升的学习意识促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均呈现上涨趋势,学历教育毕业生数从2008年的8056789 人上升至2018年的12264052 人,人数增加比例为52.22%;非学历教育结业生从2008年的4379383 人增至2018年的13612479 人,人数增加比例为210.83%。从以上数据来看,学历教育毕业生人数和非学历教育结业生人数增加都比较明显,而非学历教育结业生人数在十年期间内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这一现象实则因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大家的观念从传统的仅靠读书拿文凭逐步转换为以获取某一方面提升为目的。如为了出国进修的语言类学习,为了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进行的专业技能类学习,为了工作岗位需要进行的操作上岗类学习,为了入学进行的应试类学习以及为了个人爱好进行的特长类学习等。广大国民已经越来越注重学历教育之外的非学历教育。
从2008年到2018年,非学历教育结业生各年占比组成图看出,进修和培训的非学历教育结业生在总的非学历教育结业生中占比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最低时在2008年所占比例也达到了94.06%,同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占比1.04%,自考助学班占比4.9%,到2017年进修及培训结业生人数最高,达到99.50%。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优势。
深入分析非学历教育中资格证书及岗位证书培训的数据,绘制图3 的趋势图,资格证书培训和岗位证书培训结业人员之和基本都在非学历教育总结业人数一半左右,2016年达到60.52%。为了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大量的员工选择非学历教育中的继续培训获得新的工作岗位技能及其相应的资格证书。这一阶段的教育已非被动的强压式教育,更多的是积极地自主寻求学习资源。而且伴随着工作期间的不同年龄阶段。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能明显看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到2017年,学历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仍比非学历教育结业生人数多,但在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期间非学历教育的结业生人数增长速度远超学历教育毕业生人数,总人数也有赶超的趋势。非学历教育中,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资格证书和岗位证书培训的结业生为主,结合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而占据非学历教育中的主体。可见,从心理上对大众而言,获取相应的学历文凭后,大量的国民选择非学历的资格证书及岗位证书培训以适应其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在民众的意识中对于毕业后就职期间的教育乃至于伴随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形式各个方面的终身化教育已有着迫切的需求。
何为终身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重新思考了“终身教育”的内涵:即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也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就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判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
终身教育从内涵上可以理解为主要着眼在两个概念体系上:一方面,以增强知识,提高技能为主的终身教育体系。如传统的学历教育或是前文所提到的,为了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而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另一方面,以增强自身素养,提升内在心境为主的终身教育体系。如现在的国学教育,旨在传授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对历史及文化经典哲学的深入研究,提升个人品行、文化修养与格局。或是时下热门的压力管理类的培训,旨在帮助大家在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上,正确地调整自己的心境,从内而外,因势利导地提升自己的行动能力。这些都是属于铸人格,重内在的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这一专业术语最早于百年前由英国纳入到现代教育体系。英国政府通过的《关于教育1919的报告书》着重指出:“成人教育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培养市民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它不仅要对上万的人们进行教育,而且要贯穿人的一生。”“成人教育不能被看作是一件奢侈品,专为几个聪明失学的少数人物而设,但又不应看作是一种寻常事情,只为继续青春期的短期教育而设。反之,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众教育,又是公民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该报告中立足在分析成人教育,目的是实现贯穿于一人始终的终身性教育。同时,世界上第一部冠名以《终身教育》的著作亦出自参与了“1919报告”工作的英国教育家耶克斯利之手。可以说,通过英国《关于教育1919 的报告书》,一开始就把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而基于英国成人教育的理论进行的各种实践也被认为是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
1971年1月,英国创办的“开放大学”正式开学。这所大学很有特色,为各国创办成人教育大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该大学主要以成人为教育对象,大学对学生的年龄、学历、背景等均无严格限制,只要年满18周岁,居住在英国或欧洲其它国家的成人都可申请入学。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教育,学校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它采用的远距离教学和开放式的办学形式,结合函授、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可提供单门课程、职业性提高班、合约培训、学士学位及高级学位课程等多种课程类型。学生一般也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该校开办以来,已为英国培养了9%的大学毕业生,并为英国培养了大量的其它各类人才,为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推进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战略目标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5年波多野完治教授代表日本参加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成人教育推进委员会,并讨论了保罗·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会后波多野完治教授深受启发,诚挚邀请保罗·朗格朗到日本讲学。在紧接的一段时间里包括波多野完治教授在内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相继发表了关于终身教育方面的论文。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 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国内学者发表的有关终身教育的论文呈现翻倍的增长。自此,终身教育理念在日本国内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成为日本政府所关注的重点。
日本国内的研究者们在积极地推进将国际终身教育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侧重将终身教育的提法转向终身学习,另一方面将终身教育纳入政府的政策之中,形成日本化的“终身学习体系”。
首先,198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提出“整个社会要广泛地立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尊重个人为提高自己所作的努力,并给以公正的评价,亦即向所谓的终身学习方向努力。”报告中基于“终身教育”的概念首次在日本提出了“终身学习”,并对二者的关系做了区分:“终身学习”更强调以个人的意志作为出发点,自主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贯穿终身的学习;而“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实现终身学习而确立完善的整个教育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以促进学习主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然后,1984年临时教育审议会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建立有活力的社会,以及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学习要求,就必须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对教育体系进行综合性重组”。主张把学校教育的内部改革置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框架之下来进行,即整备以往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领域的教育、学习机制和机会,明确各领域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与特点。
直到1990年,日本国内颁布了《关于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政策措施的推行体制的法律》,就立法目的、各相关部门及组织机构的责任、振兴区域终身学习事业的基本构想和基准、设置终身学习审议会以及相应的财政措施等事项,分别作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2003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基本法与教育基本计划的构想》中指出“日本政府倡导每个人活到老、学到老,动员整个社会力量来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21世纪初,日本终身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的结合。这也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途径。2005年《文部科学白皮书》提出了重新恢复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的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区教育功能复兴计划,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社区的成人合作,为孩子创造安全有保障的空间开放教室和其他学校设施等。这些措施,对于营造终身学习的环境、扩充学习机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和学校的积极配合,以第四条“开放教室和其他学校设施”为例,“到2003年为止,日本90%以上的公立学校都已经向社区开放。”
在保罗·朗格朗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次成人教育促进会议中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之时,中国正处于“文革”前期,直到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国家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界随之展开了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教育工作者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全民对于教育的重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终身教育思想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播和发展的。
终身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79年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979年5月,随着张人杰撰写的论文《终身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思潮》发表,国内学者相继又翻译出版了多部有关终身教育的著作,如:《培格曼国际终身教育百科全书》,《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大全》等。基于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和努力,终身教育的理念开始引起政府和教育界的重视。1981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下达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两份文件,由此,从政策上顺利完成了“成人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而成人教育的发展为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国内的引入及政策化落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
1980年8月,在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终身教育”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在政府政策文件中。《1991年中国教育年鉴》在文中强调“科技的发展要求这一代年轻人能接受终身教育”。1993年在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把终身教育提升到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进行规划,这也是终身教育理念政策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中提到:“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95年终身教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由此,真正拉开了终身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序幕。随着将终身教育纳入国策后,政策文本中出现终身教育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在1995年到1999年的五年期间,有将近30篇涉及终身教育的政策文本,其类型包括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发展决定等。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第一次把终身教育列入国家的五年计划。“发展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亦同样就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前,最具指导意义的教育规划为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多处涉及终身教育的相关内容。
如在第二章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部分中指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一部分除了对终身教育提出要求外,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终身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有职业教育也有普通教育,涵盖职前阶段的教育和职后阶段的教育。
在第八章的继续教育部分也有如下表述:“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铂金的小兄弟钯金,钯同铂、铑、钌、铱、锇同属铂族金属化学符号为Pd,原子序数46。钯呈现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钯在铂族元素中的熔点最低。钯的密度也最低的一种。我曾给我太太买过钯金的首饰,因为密度相对低,同样的克重可以做的体积更大。近年萧邦、卡地亚、帕玛强尼、雅典都推出了钯金表壳的表款。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到,首先为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重视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以及老年教育。同时又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首尾相连的顺序衔接关系。要构建多种形式的“立交”式衔接。即在校教育期间可以接受校外教育,学历教育期间可以接受非学历教育;其次,对所有的终身学习内容纳入统一的评价体系,对于一段时间的系统化学习进行评价——合格或者不合格!如若测评合格,则可以在开放的权威平台进行结果的查询。
在第十一章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部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同、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在如今的法制社会,有法可依是极其重要的,要推进终身教育,完善适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今后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切实做好终身教育的基础。因此第二十章关于推进依法治教部分,更是对终身教育立法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目标:“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订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加强教育行政法规建设。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最后是对于多渠道,多形式学习结果的认证认可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十一章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部分特意对学分银行作出了了具体规定:“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
按其方法不同,终身教育的形式各有不同。对于线下实地教育和线上远程教育两种形式而言。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是线下实地教育的典型形式,而线上远程教育则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不同的设备,如电脑,手机,pad等,同步直播或者录制回放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常规课程也有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我国网民规模达8.29 亿,超6 亿用户刷短视频。对于整天忙于工作的上班族而言,可以利用片段时间来学习的线上远程微课形式也日益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喜欢。
对比这两种形式,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普遍用的是线下实地教学。在教室里由老师给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其优点有学习氛围好,方便学校及老师对学生的集中管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缺点是学习环境的灵活性较差,优质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线上远程教育形式从各个广播电视大学利用有线电视信号远程授课就已经开始慢慢深入人心了。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线上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最大的优点是教学资源的获取不受地域分布的影响,远在北京的优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跟云南、贵州偏远地区的孩子做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教学活动,根据具体的条件也可以采取同步在线或者线上观看录制的课程,再与老师留言交流的形式。其缺点也很明显,远程授课的老师无法完整监控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这种形式更适用于具备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或者学习主动性的对象。
对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而言,通常传统观念中所谈及的学习都是学历教育,从前文统计出的数据来看,非学历教育结业人员的上升有逐步赶超学历教育毕业人员人数的趋势,甚至到了2018年非学历教育结业生人数首次超过学历教育毕业生!在教育部统计出来的数据中,“培训”形式所培养的学员占据了非学历教育结业生人数的半壁江山。甚至在很多人心目中,“培训”就是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历教育之外所有教育的代名词。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绘制出以下图表:
中国13 亿人口,以22 岁大学毕业到60 岁退休为例,在职人员就有7 亿多,他们必然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让“培训”如此深入人心,也来源于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市场体量。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新东方截至2017年11月30日的2018财年Q2财务业绩统计:报告期内,净收入4.67亿美元。据统计,2018财年第二财季学生报名人数约为1877100 人。(新东方财年为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Q2为9、10、11月。)
截至2017年10月,网易云课堂注册用户已经突破5500万,学员遍及国内35个省市及全世界223 个国家和地区,五年来的视频学习总时长近6400 万小时;目前平台合作的讲师/机构达5000余家,提供了约18万小时的教学服务。千聊于2016年03在开播半年时间内汇集了超过30 万讲师和机构,用户数量达到6000 万。到2017年2月有9000 万人使用千聊进行开课和听课。
国内曾有研究者描绘了一幅“培训文化地形图”,家长、企业、专业培训公司、大众传媒都成为了培训的忠实粉丝,培训几乎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代名词。甚至把培训的发展比作“病毒般传播”,“各种资格考试日益火爆,每年的律师、注册会计师、金融分析师、程序员、微软技术认证等,应考者云集。”
部分培训机构确有那份实力,成为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然而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一些培训机构“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培训机构一多,必然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时常能听到周围一些参加了培训的朋友抱怨,花了几千块钱去培训,就是拿到了一张没什么公信力的证书,离他最初学习为了提高技能水平的目标相差甚远。感觉就是在白白送钱。
陈丹青先生说过:“一个社会有三大底线行业,一是教育,二是医疗,三是法律。”这些是社会的公平所在,民心所依。教育不应当成为一个暴利的行业。当然,此处并非说所有的培训都是徒有其名只为了赚钱,也并非所有的培训机构都能借此获取高额利润迅速发家致富。也时常有培训机构的各种抱怨,有个通过网络远程给中学生上数学培训的讲师一次就说到,在一对一远程培训开始之前,往往有一次免费的试听课。学生家长时常强烈要求试听的就是小孩在课堂上所没听懂的那个知识点,结果免费试听结束往往就是他们的交流终结的时间,学生只要听懂了这个知识点就不会继续花钱了。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如今市场大量存在的培训机构就是教育领域存在的“小船”。他们尝试着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在某一方向或运用某种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时,他们能及时并最大限度减小损失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或变更。线上教学辅助线下教学,甚至是完全的线上教学是这些培训机构已经大量使用的教学手段,只有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总结出有用的经验。
反观整个教育的现状,要保证终身教育的真正落实,既要有完备而切实可行的架构体系,也要有规范化的市场监管和法律法规的保障。提供多种渠道,降低真正想通过学习提升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之国民的学习门槛,建设充足的学习资源而又尽量避免浪费;保护学习过程中双方的合法权益。
结合线下实地教育和线上远程教育两种形式并综合考虑二者的各自优势从知识技能学习,品行心境培养两个维度架构了以下终身教育体系图。
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涉及面广,包括系统法律法规的保障,各阶段教学成果认可等,本文仅对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这一研究方向进行终身教育体系的架构。从学前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以线下学习为主,线上学习为辅,到了职后教育阶段和老年教育阶段,以线上学习为主,线下学习为辅。这样的配合能更好地体现不同阶段受教育者各方面需求,比如: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更需要老师面对面的教授,关注每一位小朋友的学习状态及时提醒并调整授课的手段和进度,在幼儿时期,关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达,更重要在于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育,面授过程中,老师的表情、动作、语调等诸多细节都可能极大地影响小朋友这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过早过多地依赖电子设备来学习也可能不利于幼儿身体器官的发育或者一些让幼儿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前最好为面授教学而到了职后教育阶段,大家都已经成年,一般每天至少有八小时工作时间,甚至晚上、周末还要加班。他们有学习的自主意愿,但时间不固定,同时也难以把学员同时大量集中。那么灵活多变的远程线上教育模式就极大的符合这一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在本文所架构的终身教育体系中,着重把兴趣教育和心理教育贯通始终,此处的兴趣教育包含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相关和不相关的所有知识体系。在生活中偶尔能听到一些诸如“被建筑行业耽误的厨师”之类的玩笑话,侧面反映出其实一大部分人的工作和兴趣并非重合,如果在正常的工作满足了生存的前提下又能获取足够的资源发展自己的兴趣又何尝不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呢?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从各种媒体上能看到小孩或者成人,学生或者职员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自杀的新闻,见者无不为之痛心,生命何其宝贵。如果备受大家关注的生理是外因,那心理就是内因,很多事情都是内因决定着外因,心理教育理应受到重视。
线下实地学习与线上远程学习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二者需要互为补充互相配合,才能为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提供最好的帮助。线上远程学习在互联网繁荣新时代下的优势体现在资源量和资源获取渠道上,当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平台通过检索快速获得大量相关的权威学习资源,降低国民学习的门槛,在社会树立学习之风,形成学习型社会,真正的国富民强必然不远。其实,时至今日提起线上远程学习的平台应该无人不知“学习强国”,学习强国APP 的上线让无数国人为之一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在里面探索越有惊喜。学习的资源从最新的时事要闻到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而且学习所获得的积分还有相应奖励,湖州有18家景区凭学习强国2000的学习积分就可以免费玩。既能学知识又能有奖励,大家又何乐而不“学”呢?当然,这一平台在2019年1月1日才正式上线,仍然还要不断完善。此外,在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同时,一方面积极完善终身教育的立法研究,另一方面保护互联网下知识产权,这样才能保证终身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