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慧林 李婧瑜 孙 黎 高燕翔
(1.北京开放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北京 100081)
如何创新教育模式,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以达成“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电大系统转型时期的关键任务。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是承担着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2012年7月,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的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揭牌成立,标志着电大系统开始转型升级。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曾明确提出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可以看出,非学历教育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总体来讲,非学历教育泛指“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以外的无权授予学历证书的各类教育活动”。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大势所趋,个人需要继续学习以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企业也需要对员工及时培训以保持企业软实力,非学历教育以周期短、针对性强等特点成为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为顺应时代发展,开放大学应突破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全面提升非学历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比重,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整个开放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还是将学历教育放在主要位置。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部分开放大学逐渐认识到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但传统的教育理念并未突破,学历教育依然占据核心位置,非学历教育仍被边缘化,导致了非学历教育的有关政策和制度滞后,这是目前开放大学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是学校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与学历教育不同,非学历教育对象是成人,他们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生活和实际工作,学习成果必须能解决其现实问题,因此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具备实用性、管理型等特点,这是目前开放大学在非学历教育培养方案制定中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其次,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在激励机制上对专门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教师不能实施有效激励,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影响到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品牌化程度低是目前开放大学开展非学历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目前,虽然部分开放大学开始关注非学历教育,并设置了一批非学历培训项目,但总体来看培训项目内容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学校对市场上培训需求缺乏充分调研,与企业行业的实际培训要求脱轨。与此同时,开放大学在非学历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培训手段和方法陈旧,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学校特色,这会进一步导致学校之间的培训项目雷同。此外,开放大学在非学历培训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精品课程开发,很少针对本校特色开发契合学校特点的精品培训课程,忽视了培训的品牌效应,缺乏品牌优势。然而,在新媒体运行的作用下,教育更是一种产品,随着教育产品同质化现在的日益加重,教育对象作为购买这个产品的顾客,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首先关注品牌的影响力,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因此,开放大学要想在非学历教育上进行长远发展,树立强势的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品牌尤为重要。
教师是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关键主体,也是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和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开放大学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软实力。前已述及,非学历的教育对象不同于学历教育,他们一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训的目的是解决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类学生在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更为严格,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目前,很多开放大学在开展非学历教育过程中师资力量结构单一,培训教师一般是自己学校从事学历教育的教师或者临时聘用外校的知名学者,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还达不到非学历教育“双师型”的教师要求,这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此外,目前开放大学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上质量差异很大、培训满意度较低等方面的问题与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也有很大的关系。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企业需要适时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及时更新其知识和技能,这为开放大学发展非学历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开放大学在开展非学历教育过程中实施校企合作不但能够拓展非学历教育的生源规模,还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践基地,提升非学历教育的培训质量和效果。事实上,校企合作的非学历办学模式在国外非常流行,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等。纵观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开展进程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际合作意识淡薄,虽然部分开放大学试图进行校企合作办学,但更多是针对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涉及的相对较少,且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合作企业的参与度低,资源共享不明显。此外,部分开放大学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对合作企业了解欠缺,合作模式单一固化,这会进一步制约学校非学历教育规模的拓展。
准确的定位是非学历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开放大学对非学历教育进行后续开发和推广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应该明确非学历教育在开放大学长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层面对非学历教育的重视以及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需要,学校应该抛弃对非学历教育的固有陈见,通过开办非学历教育履行社会职能,并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培养体系中。其次,开放大学应该及时地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以更好地契合非学历发展的需要。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培养目标上更应该突出实用性、及时性、契合性等特点。最后,开放大学在对非学历教育定位时要平衡教育的市场性和教育性,根据教育对象特点进行准确STP分析,进而对非学历培训项目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这是开放大学实施非学历教育精确营销的关键。
品牌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不仅企业需要品牌,高校也需要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培训品牌是开放大学开展非学历教育的关键。目前,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强势的非学历培训品牌形象,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树立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品牌培训项目制定的方向。因此,学校应与行业企业接轨,运用自身的特色优势教学资源,打造契合市场需求的培训品牌形象。其次,树立科学的品牌发展理念,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品牌建设,进而提升非学历教育对象对学校培训品牌的接纳和认可。最后,学校还需制定完善的品牌发展规划,把握关键品牌维度,从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的核心能力入手,真正做到非学历教育品牌的“又专又红”。
作为非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直接与教育对象沟通和互动的直接联系人,是提升非学历教育的软实力。目前,在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教师队伍的提升和发展欠缺,培训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这会直接导致非学历教育发展的资源性障碍。为例突破这一瓶颈,学校可以着重关注两个方面:首先,从教师引进机制入手,多渠道引进复合型人才,打破原有的唯学历标准,实践经验也应该是非学历教师队伍引进过程中重点考虑的一个维度。同时,由于非学历教育的实践性特点,聘用拥有专业实践技能的企事业技术工作者兼职授课也是拓展非学历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次,开放大学在开展非学历教育的过程中,要依据每批非学历培训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按需匹配不同的师资力量,以更好地发挥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提升运行效率。
与学历教育不同,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较强的市场性。因此,拓展开放大学与政府、企业以及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资源融合,还能够借助相关平台进行品牌共享,提升非学历教育规模。首先,针对目前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应该结合行业需求特点开发课程,接受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加深校企合作。目前,也有个别开放大学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北京开放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和电子商务学院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已经开始了校企深度合作,与北京首都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在培训课程开发上很好地契合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师资配备上请了企业内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其次,合力建设实践基地,更好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实践基地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还能更好地满足非学历教育的特定需求。最后,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校企合作首先要遵守相关规定,力求为整个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非学历教育是开放大学践行终身学习“立交桥”历史使命的重要举措,在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过程中,目前还存在定位不清晰、品牌优势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校企合作不深入的情况和问题。为了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针对非学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目前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分析,从办学理念、品牌塑造、师资队伍提升和优化合作平台四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全面提升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和规模的相应对策,以期对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并服务国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教育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