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2021-11-12 08:21师珂欣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长江丛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政策

■师珂欣/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终身教育已经在我国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回顾了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思了终身教育的两种表现形式。最后,将终身教育置于流动的时代背景下,论述终身教育的应有之义,以期对终身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有所裨益。

一、回顾:终身教育的历史演变

追本溯源,孔子、毛泽东、陶行知都曾对终身教育思想进行阐述,但是,终身教育真正的发展,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一)从思想到政策:终身教育内涵的变更

论述终身教育,就必然要提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研究报告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该书对“终身教育”的表述堪称经典:“终身教育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串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因此“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可见,教科文组织认为终身教育是国家教育政策背后的一种指导性思想。

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就提到了“终身教育”一词,认为教师进修院校有对在职教师进行终身教育的责任,将教师看作是终身教育的对象。虽然“终身教育”早已在国家文件中被提及,但却未在教育领域作为政策予以推进和实施。1993年,终身教育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写入,其可以被视为终身教育从理念转向政策的重要标志。113就现阶段来说,称终身教育“政策化”较为符合中国的实践。

理念是我们的,是我们发自内心所认同和接受的;政策是国家的,是外在于我们而客观存在的。笔者认为,我们或许应该回归到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潮的阶段,将这种理念、思潮逐渐渗透到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单纯宏大的、宽泛的政策层面的探讨纵然能为教育实践指明大方向,但是政策落实到实践的过程是及其困难的。

(二)从国家到民众:终身教育受益者的变更

终身教育能得到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而在“人才”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该阶段,国家是终身教育最大的受益者,终身教育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

在“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的范畴下,我们不得不提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教育”,其是从社会出发的国家性战略,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与之相反,终身学习的落脚点在于“学习”,其是从个人出发的个体性策略,是民众意志的体现。可以说,终身学习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人人积极参与终身学习,社会才可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此阶段,由于终身学习的引导,终身教育的最终指向变成个体,民众才是终身教育的受益者。

终身教育的受益对象从国家转向民众,终身教育变得非功利性、公益性、福利性,这又与国际社会所倡导的终身教育不谋而合。笔者认为,终身教育的受众对象从国家转变成个人的过程,就是在探讨发展终身教育究竟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还是人性完善的问题。的确,终身教育因国家需要而发展、推进,但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只是终身教育的非根本性目的,其根本性目的应在于满足民众的需要。

(三)从单一到综合:终身教育阶段的变更

20世纪80年代,全国扫盲教育运动展开,此次运动是本着“成人教育”的名义进行。1986年12月,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使得成人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一道,构成了我国的教育事业。随后,成人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广播电视大学、老年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等等随之兴起。此阶段的终身教育被窄化,局限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单一领域之内。

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讨终身教育对当代学校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学的启示。钟启泉教授撰写了《终身教育与课程改革》一文,为我们描绘了终身教育时代课程改革的应然走向,他还认为“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学校课程的冲击力不容忽视”。至此,基础教育开始被纳入终身教育所考虑的范围之中。

诚然,“现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可能是造成两个概念混乱的最主要因素。开始,终身教育所涉及的对象只限于完成基础性学业后的成人,但是随之发展,基础教育甚至学前教育也被拉进终身教育体系内,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从单一到综合的变更趋势值得褒扬,这样做也更合乎终身教育中所强调的“终身”。

二、反思:终身教育的多重表现

纵观我国终身教育的历史,不难发现终身教育这一概念适用于不同的语境,在实践中分化成了两种主要的表现形态: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

(一)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抗中,其对传统教育最根本性的批判在于,传统教育将人的一生划分为教育与劳动两个割裂的部分。而终身教育理念提倡每一个公民要“时时学习”。换句话说,终身教育理念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和学习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从生到死、连续不断的过程”。当然,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传统教育为终身教育提供可能。一个人如果想要终身学习,就必须要完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和能力。那么这些能力从何而来?从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当中得来。其次,终身教育对传统教育以巨大的影响。终身教育思想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改革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学会知识”为“学会学习”。

本文认为,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其最根本的属性。无论是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还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亦或是终身教育方针的贯彻,都将其视为一种指导性、引领性的思想,并渗透于整个过程。而且,若想真正能引领各个国家注重终身教育只有先对思想进行传播,而不是直接对他国政策、方针的借鉴和改进。

(二)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政策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终身教育表现为一种教育政策。“学习型社会”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育政策中的具体表述。这是一个“学习权利人人保障,学习活动人人介入的理想社会”,以人性培养及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形态,建立“理想社会”是终身教育实践的终极目标。总览国家政策和文件,“学习型社会”有如下几种表达方式:“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等等。从“促进”“建设”“推进”这一系列的动词中我们可以看出,终身教育指向的是构建一个以促进人格完善、人性健全为目的的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可以称其为是一种教育理想,是形成在人类头脑中的美好的状态或事物,是人类构想的完满的教育状况和教育实践。就目前“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水平来说,其非实有,而我们应信其当有,阐述希望其如何实现,并努力使之实现。众所周知,理想与实践两者之间存有一定的鸿沟,这种理想化的表述方式对于教育过程的参与者而言无从下手,不能为终身教育的实践带来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也是将终身教育视为一种教育政策的腹心之疾。

三、结语

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相应地,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就是教育应尽的职责。但是,人类是“行进中的人类”,我们无法预估未来我们将走向何方,也无法预估在某个方向上我们走到了何种程度。单纯的“各种科学知识”难以满足变化的社会的要求。既然“一些紧密相关并将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变化已然发生,抑或正在发生”,那么“生活中即将走出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对不同的机遇,不同的成败几率做出的反应,这就要求个体掌握一套不同的技能”。所以,我们不应该是通过获得“各种科学知识”,来“做准备”,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获得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通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来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这才是终身教育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型政策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政策
政策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