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

2020-07-23 07:28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办学课程建设

刘 萍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650223)

教学运行是教育质量和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基础和保证,建设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对开放教育的学习者跨越式增长的必然道路,是建设新型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教学团队的核心就是要把开放理念、系统概念内化为现实创造力,融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把教学质量的提升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真正推进“内涵建设”,并构建具有适应地域性特征的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模式。

一、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及目标

我国学者对于教学团队、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有多种定义,综合来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是由总部和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的,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成员之间形成知识和技能协同,开展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管理学习者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等工作,落实教学过程活动的有机统一体。课程教学团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发展而存在的,团队的核心目标是与其他要素一起,促进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发生,学习者得到学术和非学术的支持服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者素质。

尽管远程教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灵活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受到师生、教师、生生之间分离的固有因素束缚,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而在全民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开放教育学员数量快速增长,也就意味着单一的个体较难为众多的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学科的交叉发展,各种学习资源的不断涌现,学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靠个人学习,充分的备课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教学环境。课程教学团队的产生既不是随着课程而产生,也不是随着教师而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更为强调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应对大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产生的。

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其应在教育部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现实情况来开展。同时,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团队依托办学组织体系来建设,这不仅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也是稳定办学体系的大势所趋。

当前课程教学团队的基本架构是采用总部(总部的专业教研室)+各级办学单位的建设模式。基层办学单位的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是课程教学团队的重要支撑。

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一般情况下会经历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课程建设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就是课程资源建设,那么一般情况下是在以总部的专业教研室为核心,吸纳部分办学点教师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主要特点是以总部为主导,总部与分部之间的协调、沟通较少,课程教学团队整体效能的体现不明显。第二阶段就是课程教学运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课程的教学,为跨区域组班的学生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强互动的学习支持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该阶段是课程教学团队真正发挥作用的阶段,也是考验总部和分部协调机制、激励机制是否可行、是否有效的试金阶段。

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立足的首要依据就是开放教育教学的全面规范运行,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侧重点,优化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落实。

二、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从课程教学团队目标任务的角度上分析

从已有的理论分析和实践上看,开放教育的学者将课程教学团队的主要任务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以学员学习需求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制定符合当地学员实际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方案。第二,落实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服务与支持体系,做好各类考核工作以及导学、助学功能的实现。第三,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第四,促进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

“以学员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的教学资源设计、每学期的网络课程答疑、教学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巡回教学的开展等这些都是开放教育一直以来的教学传统,而课程教学团队的任务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和深化。

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网上学习与面授课以及穿插在其中的小组讨论学习等内容,这是课程教学团队工作的主体阶段,需要完成课程介绍和课程学习安排,设置学习小组,学习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每周教学小结等。同样,这也是开放教育的教学惯例,有着多年的实施经验,并非凭空创造。

教学和科研历来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就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协作与互助,以此来实现交互动态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和科研成果的创新,这并不与教师的工作相冲突。相反,广大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下,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和科研研究,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更能促进教学、教研和科研的发展。

(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多样性

首先,从面对分布在各个地州、县区的教学点以及学员的实际情况上来讲,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多样性打破了沟通的地域性限制,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管理沟通的费用和成本,也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互联网主要传递的是信息,而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递时效具有等值性。从这个角度上讲,以全省统一的学习平台作为支撑,它可以超越区域、机构、管理、能力、民族、性别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课程教学团队面向学员提供的信息是具有均衡性的。其次,基于学习平台上的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学员之间、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信息资源的传递几乎表现为同步、同时。再次,课程教学团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性,是业务、管理、技术、服务对象等多个群体或团队的融合。

(三)从教师个人发展上分析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专业教师“单兵作战”的学习和探索是不能应付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的,当下更为强调的是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推动也能为专业教师成长提供强大的助力,尤其是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这个方面上看,只要教学团队能够真正地促进教师发展,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发展,那么绝大部分教师是愿意加入到教学团队中的。

综上,以云南开放大学的法学专业为例,作为开放教育的老牌专业,从最初的广播电视大学伊始直至现在的开放大学,历经30余年的办学积淀,累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但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提供给学员的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云南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办学,从横向上看,涉及到教学、教务、管理、技术等多部门的协作,纵向上看需要总部和分部的配合发展;从工作职责的划分上,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办学从一开始就是总部教研室与相关部门之间,以及总部教研室和分部各级办学单位教研室之间的协作,虽然没有之前提出专门的团队说法,但是整个办学就是团队的协作。

三、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中的阻碍因素分析

开放教育体系庞大,教学点众多,目前存在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不平衡、缺乏约束激励机制、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团队建设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是阻碍课程教学团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制度不够完善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行总部统筹,各基层办学单位组织参与的模式,课程教学运行团队建设涉及整个办学系统的人、财、物等诸多方面因素,需要制定与之配套的经费管理、教师工作量认定和计算、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制度。总部的开放大学与各办学单位之间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直接的利益分配和人事管理权限,这极大影响了教师参与团队建设的积极性。

(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保障需要加强

课程教学团队需要总部进行统筹安排,但是存在着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在制度保障上面,虽然出台了联合教研室、网络教学团队管理等相关政策,但在具体落实方面尚需时日;其次在经费保障方面,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跨区域共享和分配机制有待建立;在技术方面,教学平台对课程教学团队协作的支撑功能有限,团队研讨和交流还是多以社交软件为主。

(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师资问题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师资因素尤为重要。团队成员的规模、专业背景、分布来源、年龄、学历、职称及工作量等因素都属于课程教学团队建立的根本。目前,缺乏对各教学单位专业教师的信息统计,各教学单位之间的专业师资力量并不均衡,强有力的推动措施也是有所欠缺的。

另一方面,在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中,“传、帮、带” 的传统教师培养模式面临着更多的创新和挑战。“传、帮、带”的核心是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引导作用,以老带新,这在没有远距离限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性质的同一学校、学院、教研室的情况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将它放置在全省教学点的层面上去考虑的话,则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四、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探讨

(一)定位课程教学运行团队的责任

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定位一定要符合实际,不能无限制的扩大团队职能揠苗助长,也不能过低的界定团队职能,那样就达不到联合团队应有的功能。学院法学教研室在组建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运行团队时,就对其主要任务进行了界定,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总部教师和各级办学单位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将各级教师有效组织起来,落实教学过程,减少学员、教师之间的疏离感,使师生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也促使团队成员在团队的建设发展中实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提升。

(二)采取分期、分步建设的策略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团队从实际建设情况上看必须进行分期建设,一蹴而就是较难实现的。因为课程性质的不同,资源建设的推进不同,各个课程教学团队的期间是有不同的,比如有些基础性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先期建设完毕,那么整个课程团队的任务或着重点会有所不同。当然分期、分步骤建设并不意味着计划松散,教学团队应在依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科研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具有明确的建设思路与规划。

(三)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抓手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是学生形成专业素养的必经途径,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

以法学专业为例,学院法学教研室在充分考虑总部和各基层办学单位的师资条件上,首先以《民法》课程作为先期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民法》属于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既是专科阶段的必修课程,又是本科专业(非法学专业学员)的补修课程,同时还是合同法、人民调解法等部门法的前导性课程,其在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选取这门课程首先建设课程教学团队有利于办学单位的任课教师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与合作,形成课程教育教学合力较为容易。《民法》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的前提下,课程资源总体上还是以总部教师加专家和引进资源为主,课程教学团队的主要任务集中在教学辅导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上,这样可以适当降低课程教学团队的工作量,确保资源建设的及时性,能有更多的精力集中进行课程教学运行方面的工作,也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积累经验。为此,法学教研室组织了全省法学专业教师的研讨会,吸纳基层办学单位法学教师以及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参加,在逐步收取相关教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为后续教学团队的运行与开展活动提供教师信息支撑。对使用本土化教材的地方性特色课程,从课程建设的初期就会吸纳各基层办学单位具有实践经验或者是知识能力合适的教师一起参与教材的编写和参与先期的课程设计,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核心成员的稳定性。

当然,学习内涵的变化应该是基于“课程”的,无论是正式学习中的传统课程,还是非正式学习中的微课程。不应该只是基于资源的,必须要有资源之外的相应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的设计,绝非孤立的资源,而这些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的设计必然需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参与。

(四)借助云南开放大学“双提升项目”的政策推动优势,总结推广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

云南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以下全文简称“双提升项目”,是由省委组织部统筹,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厅、云南开放大学等多单位协作,面向农村(社区)基层干部开展办学的一个项目。云南开放大学承担“双提升项目”的具体教学任务,“双提升项目”具有强大的政策推动优势,在采集基层办学单位师资、技术人员信息,建立师资库方面相对更为迅速和高效。乡村振兴学习平台的建设,“四个课堂”的设计,从网络学习平台的角度上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对教学过程落实的监控,这要求基层办学单位专业教师、教学辅导人员的必须融入到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去,这又反哺课程教学团队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双提升项目”中法学专业的“六支队伍”就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最强有力的师资储备保证。“六支队伍”,分别指专家队伍、导学队伍、助学队伍、管理队伍、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志愿者队伍。截止到2020 春季,法学专业拥有专家队伍100 余人、导学队伍140余人、助学队伍170 余人、管理队伍110 余人、实践教师队伍120 余人、志愿者队伍130 余人。“六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带来了较为充足的人员、制度和经费保障。与此同时,在“双提升项目”的推动下,法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得到了更快发展,目前已经建设以各地区法院、检察院、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为主的近30 余家实践基地,进一步丰富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而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带来了实践教学教师的扩充,为课程教学团队组成成员的完整性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常规教学组织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教书育人和教学研究的“共同语言”,使其能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等教学活动研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法律宣讲等法律活动的组织实施所依靠的正是各基层办学单位的教师,在教学团队的支持下,以具有内在联系的课程为基础组成团队可以更好地实现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提高。

(五)建立协同信任、互帮互助的工作机制和氛围

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组成,空间上是分开的,而且每位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又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内容,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面临着观念障碍和制度障碍,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成员之间的协同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统一出口,由教学管理、支持部门统一发布教学日历、教务通知等,确保信息发布与接受的即时性和完整性,而课程教学团队应在此基础上设计和落实整体的课程教学方案,避免因为教学信息分散、引导的多方向、信息渠道的不通畅而造成的“迷路”、各自为阵的情况。

其次“搭建或者统一交流平台”,目前主流的沟通媒介都比较便捷,加上总部每学期的巡回教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沟通交流平台真正的核心是要促进团队成员的共识,即教学实施、资源建设、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够营造出互帮互建的协同工作氛围,这样才能加强团队成员凝聚力,提升团队战斗力。

(六)完善团队内、外部管理和激励机制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教学上移、管理下沉等多途径和手段,实现课程教学团队的通畅运行,公平分配资源,形成一个办学组织系统联动的运行机制。

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尤其是分部教学点师资、管理人员的限制,理论上的角色分工,而实际往往是身兼数职的普遍性。因此,在课程教学团队构架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必拘泥于团队成员角色的仔细分工,而是按照职责的归属,笔者认为可以用一种相对的大一统的形式,例如,学院法学专业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起初,采用的是广泛的吸纳,将教师、管理人员、教学辅导人员、技术人员进行相对划分,等时机成熟后再进行角色任务的细化。从一开始的课程资源建设开始,优先保证的是核心成员的稳定性,这样有利于将团队成员直接平滑过渡成为在课程教学运行阶段的主干成员,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和对课程了解的深入性和课程教学过程的把控性。

为了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以及从团队发展的角度,可以选拔优秀的教师担任教学运行团队的分项负责人,辅助团队主持人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在成员职责方面:整个课程教学团队在团队主持人的领导下,实行扁平化管理,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课程(专业)各项教学任务。

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用书面的形式如聘书或者文件等来确认团队和成员资格。从吸取国家开放大学“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来看,组建的规模和结构可以如下:

1.组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遵循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原则。以教学工作的辐射面和带动性为出发点,团队成员的成员数由教学实际的组织来进行确定,但是必须吸纳基层教学责任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并且要达到一定的覆盖率。团队成员身份构成:“1+X”模式,“1”即一个主体,课程的总部责任教师;“X”即支持课程实施的管理、技术、研究等远程教育人员。

尤其要吸纳基层办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班主任)参加,其实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接触的是辅导教师,辅导教师是课程教学服务的主体和直接提供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云南省开放教育学习者大多分布于相对偏远、人口分散、教育资源不发达的地区,辅导教师的来源、学科专业、教学经验、职业背景等情况也较复杂,学科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考虑到辅导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广泛性、复杂性以及开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在课程的设计阶段,课程教学团队应该从课程建设、教学组织等方面对辅导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和规范,并以此作为课程教学的质量标准,更重要的是指导专/兼职辅导教师开展具体的课程教学辅导工作,保证课程教学服务的质量,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

2.团队的组成需要有强有力的主持人(负责人),不管从事什么任务分工,成员之间必须是平等互助。按照团队承担的任务和发展目标邀请有影响力的学科专家,技术人员,辅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承担不同任务的成员加入。

3.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评价应根据团队特点和课程特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在某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团队的主持人是核心和灵魂,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团队主持人的吸引力、组织协调能力、科研教研带动能力等对团队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在工作量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对团队主持人和核心成员给以相应的支持。对课程教学团队采取和科研团队并重的管理方式,增强团队成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七)塑造团队文化,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尊重文化差异、了解专业差异,利用差异拓宽视野形成内聚力;积极沟通,优势互补,建立信任,分享工作成果形成团队维持力。团队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必须具有稳定性,并且带领团队能在教材建设、课件建设、科研教研、教师发展等方面有所建树。汇聚成员特长,形成团体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氛围则又能增强团队抵御成员的离散风险。

切实发挥好绩效考核机制对团队教师成长的激励作用,将绩效考核目标内化为团队成员的自觉追求。

鉴于办学体系内的教师存在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参差不齐的问题,需要加快师资培训的进程。例如:加强常用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成员远程开放教育技术水平;鼓励团队成员“走出去”,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专业进修与学历提升,增加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学习等;拓展本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外延性和成员专业发展,提高开放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与学科学术水平,形成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氛围。

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运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团队内、外环境的共同支持是团队真正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这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进行更深层次,多维度的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办学课程建设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