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与被动幼儿的沙盘游戏干预研究

2020-07-20 05:07黄心远
科教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沙盘被动疗法

黄心远

(珠海市桃园幼儿园 广东·珠海 519000)

1 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幼儿身体、心理、社会环境适应性等范畴的互相作用、和谐发展的结果,其核心是幼儿身心健康。[1]因此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当代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很可惜的是,在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幼儿园的资源、人员有限。[2][3]这现状导致许多幼儿的心理需求往往是处在被忽视的状态。其中被动与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的问题呈现隐性。[4][5]埃里克森(Erikso,1950)提出的社会发展理论中3~6岁孩子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主动感避免内疚感,培养目的品质,对存在被动与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而言,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状态与发展任务相背离,这样的孩子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主动性。[6]因此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是为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一个基础。

沙盘游戏疗法现在被普遍的应用在学龄以及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咨询中,在许多学校中都配备有专业沙盘游戏咨询室。沙盘游戏疗法是是由瑞士心理分析学家卡尔夫(DoraKalff,1966)发明的一种心理咨询疗法,在沙盘师的陪伴下,来访者自由的选取沙具,根据自己想法对沙型进行调整和摆放沙具,结合心理分析学派的积极想象技术,修复受阻的心理能量。[7][8]沙盘游戏疗法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心理疗法,以分析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无意识的沟通与工作方法。在幼儿的心理工作往往受到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的制约,而沙盘游戏疗法正好以无意识沟通以及解读无意识的工作方法。登科思(Denkers,1985)比较了多名成人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结果与沙盘游戏内容的相关性,认为沙盘游戏内容可以作为一个体现人格问题的检验手段。[9]蔡宝鸿(2005)以Conners量表中作为研究策略,发现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初始沙盘更容易呈现创伤性主题。[10]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随机选取珠海市2所幼儿园的3-4岁新入学幼儿作为调查对象。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由带班老师填写,共发放问卷75份,有效回收73份。选出其中18名在被动-不注意得分较高的幼儿,孩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2人对照组6人。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包括28项,由教师评定儿童行为题,分为三个因子:品行问题、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多动指数。得分越高说明幼儿在这一因子呈现的问题越严重。[11][12]教师面向的是一个群体,可以从一个横向对比的角度来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这样对孩童的评价会更加客观,所以采用这个量表符合本次实验的需求。

沙盘游戏。放置有沙箱、沙具架、沙具。沙箱内盛有沙,可以往其中加入水,沙具架上放置有沙具,可供来访者随意挑选放置在沙盘中。

沙盘游戏指标表。参考分析心理学相关研究,借鉴前人所使用的沙游评定量表、参考指标,综合蔡宝鸿(2005)“沙盘游戏主题特征操作定义表”[13]、张文文(2010)“沙盘游戏评定指标表”[14]以及结合本次研究中的需求,综合出在本次研究中的沙游统计的9项标准。随机选择20%的样本沙盘游戏照片共6张,由另一位沙盘游戏师参照《沙盘游戏指标表》(表1)进行评定。得到一致性系数为0.62(p<0.05)一致性较高。

表1 沙盘游戏指标表

表2 配对样本检验结果

表3 沙盘游戏指标统计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量表情况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计划的第一、第五、第十、第十五、第二十周的时候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孩子进行 TRS问卷测量,统计孩子在被动—不注意因子的得分。

3.2 量表结果分析

从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4次测量结果可以发现,被动-不注意项目的得分的平均数得分均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从配对样本检验结果表2可以看到,实验组在第十五周与第一周进行配对样本检验差异显著(p<0.05)第二十周与第一周配对检验同样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虽然呈现下降,但是结果并不显著,第十五周与第一周的配对检验(P>0.05)第二十周的配对检验(P>0.05)。

表4 沙盘游戏各项主题配对检验表

表5 沙盘游戏各项情况二项分布检验表

3.3 沙盘游戏统计情况

对实验组的12名孩子的沙盘游戏进一步分析,以沙盘游戏指标统计表进行统计(表3)。

3.4 研究分析

从表4可知,沙盘游戏干预中,第十五周相对第一周的治愈主题存在显著差异(p<0.01),创伤主题(p<0.05)与情景数(p<0.01)也同样差异显著,而沙盘游戏主题总数(p>0.05)则不具有显著差异,结合指标统计表的数据可以看到,第十五次的沙盘游戏治愈主题总数与情景总数较第一次呈现显著增加,而创伤主题为减少降低。从第二十周与第一周的对比情况与第十五周与第一周的对比情况相似,治愈主题(p<0.05)情景数(p<0.05)与创伤主题数(p<0.05)与第一周差异显著,而沙盘主题总数(p>0.05)不具备显著性,同样与第十五周相似,第二十周对比第一周,治愈主题与情景主题增加显著,创伤主题减少明显。

从表5可以看到从第十周开始沙盘游戏结果感受表达人数显著(p<0.05)第十五周有内容描述人数显著(p<0.05)第二十周边界清晰人数显著(p<0.05)而其他两项,有无主题描述与沙盘游戏是否有结果,一直不具备显著性。

采用斯皮尔曼相关对每一周的沙盘治愈主题、创伤主题、情景数与每一周的量表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表6。

表6 沙盘游戏变化与不注意-被动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治愈主题数与不注意-被动情况呈现显著负相关(r=-0.97,p<0.01)创伤主题数与不注意-被动情况呈现显著正相关(r=0.89,p<0.05)而情景数与被动不注意情况呈现显著负相关(r=-0.97,p<0.01)。

4 讨论与结论

沙盘游戏疗法对被动-不注意幼儿有干预效果。结合指标内容与统计分析可知,沙盘游戏对于Conn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TRS)中的不注意-被动因子及其所包含的条目产生了良性的干预效果。治愈主题、创伤主题、情景数量这三个指标的变化与不注意-被动因子的变化有关,伴随着沙盘游戏中治愈主题数的增加,创伤主题数的减少,不注意-被动情况逐渐减轻,同时游戏情景数也在增加。心理与行为存在联系,创伤主题通常与心理压力、消极评价相关,而上述这些变化这说明孩子在沙盘进行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疗愈,同时情景数的增加,也说明孩子的创造性,主动性提高。

干预产生效果的原因。沙盘游戏有专业心理咨询技术内核。沙盘游戏疗法存在着专业的心理学疗法的内核,其不仅诞生于游戏同时更诞生于心理学疗法。幼儿游戏非常重要。游戏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游戏之所以总是令人兴奋,是因为在主观性和能被客观感知到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条不确定的界线,而游戏恰恰游走在这个边界上,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沙盘游戏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发挥的表现为沙盘情景数呈现增加,同时也发挥游戏处理情绪的功能,帮助孩子疗愈,出现创伤性主题数下降。沙盘师与孩子会在沙盘工作的过程中建立起良性的移情,在这个连接下支持与疗愈孩子的内心,从而让孩子愿意表达。可以看到伴随着沙盘游戏过程的进行,孩子呈现内容表达,感受表达的情况显著增加,孩子与沙盘师之间形成一个疗愈性的纽带。

猜你喜欢
沙盘被动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浅析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自我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