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追问的时机选择

2020-07-18 16:07李小华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追问

李小华

摘 要:追问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纽带。有效追问,不是随便地提出几个问题,应考虑有效性,主要是通过教师提出点拨性,引导性的问题,是在前一次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本质。

关键词:有效追问;时机选择;问题本质

有效追问是在正确时机,教师提出点拨性,引导性的问题,是在前一次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本质。有效追问是教师充分理解教材、对课堂灵活驾驭的充分体现。通过有效追问,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学习、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1 在学生困惑时追问

学生学习不易理解的新知时或者知识应用迁移时,大部分学生思想比较混乱、模棱两可。这时,有必要进行追问,让学生使用转化等方法理解学习内容,解决困惑。如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展示三样圆柱体的物品(玻璃容器、橡皮泥、金属零件螺母)让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或者容积。学生A回答:把圆柱体的玻璃容器灌满水,然后把容器中的水倒进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量出长方体的长、宽、水的高度,算出水的体积,恰等于玻璃容器的容积。教师反馈后追问:“灌满水”这修饰词使用得多妙呀,如果不“灌满水”玻璃容器的容积数据就完全不对了。那橡皮泥和螺母的体积呢?学生们陷入思考当中,面面相觑。这时教师及时追问:刚才计算圆柱体玻璃容器的过程中,运用了重要的数学思维——转化。那能不能把橡皮泥、螺母的体积也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物体然后计算体积呢?学生B: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学生C:找一个长方体的容器,灌水,记录水的高度H1,接着把圆柱体螺母放进长方体容器中,这时水的高度H2,算出体积V=长×宽×(H2-H1)即是螺母的体积。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最后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转化的方法能否解决全部圆柱体的体积问题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物体很大时,没办法进行转化。因此,学生探索寻找一种计算圆柱体体积的通用方法。

通过有效追问,使学生明白有些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倒、捏、浸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来解决,“转化”的提出为学生后面构建数学模型,探究圆柱体体积公式奠定了基础。紧接着“是不是通过这个方法,就可以解决全部圆柱体的体积问题?”这个问题,点燃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使学生体会到了探究圆柱体积计算的必要性。

2 在学生意见分歧时追问

学生由于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对于概念间意思相近但不尽相同,本质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的抽象数学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混淆,表现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这时,教师要及时追问,收集学生见解、观点,让他们辩论、加以甄别,确立正确的知识点。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巩固习题“一条绳子长35米,也可以说成一条绳子长60%米”。学生乍一看认为是正确的,紧接着陆续地出现了相反的声音。学生A说:35=60%,所以35米=60%米。学生B说:百分数的定义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生C说:本来分数与百分数可以互化的。学生D说:这里带单位的不行,35米,就是0.6米,表示一段实际的长度,而百分数是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代表实际的长度,它是不能有单位的。教师追问:分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占单位1(分成若干分)的几份,是分率;另一种是表示具体的量,如同学所说的35米,是0.6米。这百分数是表示分率还是具体的量呢?学生都认为是分率。

在学生对知识点、概念存在较大分歧时,教师不应该马上说出错误,出示正确答案。而是通过有效地提问、追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去辩论、去伪存真,虽然这样的课堂用时较长,但学生得到的是真真实实的知识。

3 在知识拓展时追问

追问使学生认知螺旋上升,能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能促进学生内化思考,能深入知识本质。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中,教师提出带来的礼物在距A同学2米的位置,猜猜它可能放在哪儿,请你画出来。学生不约而同地猜测是一个圆的形状。这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画一个圆?那礼物除了以A同学为中心,半径为2米的圆上,还能藏在什么地方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探知欲一下子起来了,教师会不会捉弄我们的?还可以在其他点上吗?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空间思维还有待慢慢发展。在学生思维受限时,教师提供半个球体的图片让学生联想。有些学生这时茅塞顿开:礼物有可能在这个点,也有可能在那个点;反正就是以A同学为中心,半径是2米的线段上。就像从一个中心点,画出无数条2米长的线段上。

通过寻物游戏提问,引出圆的形状,从而为圆的概念创造条件,让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和理解。本来,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就完成了这个知识点的目标。但是,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把知识点从平面图形引向空间立体图形。让学生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的转变,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很好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增强。

在适当的时机,教师通过有效的追问,能引领学生们进一步思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打破常规,开阔思维,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张秀红.在追问中優化学生数学活动经验[J].教学与管理,2016,(8).

[2]汪国祥.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时机和方法的把握[J].教学与管理,2016,(3).

[3]马驰.例谈数学教学的“追问”策略[J].数学通报,2019,(3).

猜你喜欢
有效追问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三个落脚点
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追问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化提问与有效追问策略
有效追问 让数学课堂也“低碳”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创设
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的路上渐行渐深
追问
在追问中生成数学课堂精彩
课堂有效追问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