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物归原处习惯的培养方法

2020-07-14 14:58王晓敏
文存阅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家园合作

王晓敏

摘要:生活中,许多幼儿在学习或游戏后把手上的物品随处乱放,没有及时的物归原处。本文以中班幼儿为例,分析了幼儿活动整理中不良习惯的原因,并从教师和家庭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归原处;习惯培养;家园合作

小班幼儿刚步入幼儿园,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受到重视,物归原处的习惯也在每天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受到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大班幼儿由于处于幼小衔接阶段,这阶段形成良好的物归原处习惯有助于幼儿今后形成井然有序的生活态度和做事态度,因此受到教师的重视。物归原处作为幼儿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但能够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对今后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具有肯定的积极作用。

一、中班幼儿生活整理中的不良行为

1.物品随意堆放。在生活中发现很多幼儿在玩过塑积玩具之后没有主动的将玩具放回盒子里,每次都要班级教师提出“把玩具放回去”诸如此类的要求,幼儿才会把玩具放回去。

2.看完的绘本、图书随处可见,部分的图书还被损坏。班级阅读区的图书、绘本种类丰富,幼儿有很多的选择,但是在阅读时还是会发现有争抢图书的现象,以至于有些图书封面和内页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3.己的东西随便乱丢乱放。有的幼儿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东西直接放在桌子上或置物柜上,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东西不见了,还有在晨间活动或户外活动结束之后将衣服不放在自己的储物柜里,到处乱丢乱放。

二、中班幼儿为什么缺乏物归原处意识

1.教师的原因

由于中班幼儿处于小班和大班幼儿之间,教师会相对忽略中班幼儿物归原处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对幼儿物归原处的行为便不像刚入园或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要求那么严格。

教师没有对幼儿进行专门的物归原处习惯培养。在平时生活中教师并没有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帮助提高幼儿物归原处的意识,幼儿将物品物归原处大多数都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本身并没有物归原处的意识。

2.家长的原因

家长在有意识培养幼儿物归原处习惯的时候,会制定一些诸如东西从哪来就放哪去等等的规则,一开始还算执行严格,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家长的要求逐渐变低了,虽然幼儿没有把物品物归原处,但是家长并没有及时将幼儿的行为纠正过来,而是默认了这一行为,对幼儿做出了妥协。

3.幼儿自身的原因

每个幼儿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都会尽可能的满足,幼儿容易得到他们想要的,如此一来便不去爱惜自己的东西,从而恣意乱扔乱放。

通常情况下,幼儿为了图自己的一时痛快顺手乱扔东西是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造成的,而且如果幼儿意识不到物归原处的好处,那么他们也不会自发的将物品放在应放的地方。

三、中班幼儿养成物归原处习惯的方法

(一)教师方面

1.让幼儿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体验物归原处的好处

环境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一次整理活动室的比赛,让幼儿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如何将物品进行分类以及摆放等问题,比赛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表扬表现良好的幼儿,组织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幼儿感受到整洁的环境所具有的美感。这样不仅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到物归原处的好处,而且让幼儿更能主动、积极的在整洁、有序、宜人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发展物归原处能力。

2.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物归原处的习惯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游戏中,孩子们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物归原处习惯。角色游戏和区域游戏是中班幼儿喜欢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老师完全可以请幼儿自主的收拾整理,把归类摆放的权利还给幼儿。幼儿负责整理自己的游戏场地,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场地的整理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培养了他们物归原处的能力。

3.让幼儿通过榜样学习,提高物归原处意识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对幼儿制定规则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能够做到。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幼儿是在和同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幼儿容易在其余幼儿榜样的启发下,将他人的经验进行转化,变成一种自我的意识或能力。当班级里有幼儿主动将物品物归原处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幼儿进行尝试,让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自觉地模仿。

(二)家庭方面

幼儿乱扔乱放的坏习惯一般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习惯。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孩子不但能规范和束缚自己的行为,而且还能尊重、关爱他人,更能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1.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整洁的家庭环境

家长也是幼儿的一面镜子,为了幼儿创设一个温馨整洁的家庭环境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长自己都乱扔不进行整理,幼儿很难养成一个物归原处的好习

2.让幼儿了解物归原处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家長可以等孩子用完东西后提醒孩子进行整理。可以用孩子经历过的事情来教育幼儿如果将自己用过的东西随意乱扔,这样不但会给自己带来困惑,也会给别人添麻烦。让孩子切身领会物归原处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方便。

3.让幼儿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

家长应该学习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整理他的物品和玩具。起初,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整理,告诉他物品和玩具所放的大致位置,简略的教育孩子物归原处道理。等孩子慢慢地适应之后,家长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归类和整理。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不愿意去做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做,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物品摆放的位置,并鼓励幼儿继续保持物归原处意识即可。

4.让幼儿有一个学习进步的平台

家长应该明白,幼儿会有整理不到位的情况出现,不能一看到幼儿做的不好就指责并且包办代替,应该先对他 “放”这一动作的尝试和努力给予肯定,然后再鼓励他“放好”,家长可以像幼儿园一样,用不同的图标表示不同的意思以及规则.可以将存放玩具的纸箱用不同颜色区分开,请孩子根据箱子的颜色把玩具放在原有的位置等等。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一段持续漫长的时间,中班幼儿处于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物归原处习惯的养成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意义及其途径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家园齐合作,幼儿素质教育无担忧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