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2020-07-08 09:48王莹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

王莹

[摘要]题组教学是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将内容、解题思路或是计算方法相似的一类题目组织、整理、综合进行教学的模式。通过题组教学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能够将零散的知识联成网,灵活运用题组教学可以使学生脱离题海,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题组教学;对比教学;激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94-02

题组教学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加强和巩固,并促进学生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各种类型的题组进行设计,充分展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发挥题组教学的内在价值,让小学数学课堂變得更加精彩。

一、设计相似性题组。揭示客观规律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没有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对知识的规律做到系统性把握。而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知和旧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新知的学习通常是以旧知为基础。对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相似的题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中的问题。

例如,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题组:(1)424÷2÷2=(),424÷4=();(2)400÷4÷2=(),400÷8=()。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两个组题中算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仔细观察题组特点,并对问题进行猜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结合计算结果对猜想进行验证。为了防止学生总结的规律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教师可继续展示另一题组:(3)600÷3÷2=(),600÷6=();(4)909÷3÷3=(),909÷9=()。要求学生对比四个题组,找出它们的相似性。最后引导学生将总结的规律进行迁移,用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验证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如此便能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加系统的认识,理解并掌握知识中的规律。

相似性题组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并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运算方法有了全面的认知。

二、设计对比性题组。促进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中存在着许多容易引起学生混淆的知识内容,通过设计对比性题组,能帮助学生窥探知识的本质,找出不同知识间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应用题中存在的变化常常无法正确理解,从而出现较多的错误。而如果把这些应用题以对比性题组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则有助于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如应用题中“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多少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将此类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1)动物园里有3只猴子,6只老虎,老虎的数量是猴子的多少倍?(2)动物园里有3只猴子,老虎的数量是猴子的2倍,有多少只老虎?这两道题的相同之处是都有3只猴子,都是老虎和猴子进行对比,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以及所问的问题不一样,因此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也是不一样的。

上述案例中,通过对比性题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题组之间的异同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三、设计变式性题组,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生缺乏思维灵性,虽然已经掌握了解题方法,但若条件发生改变,就不会转化思路进行解答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变式性题组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层次、情形进行思考,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领会数学思想及观念,达到触类旁通。

例如,在进行倍数相关问题的教学时,解答这类问题常用代换的思想方法,即用1倍代换题目中的几倍,看题目中的和(或差)等同于1倍的多少,就除以多少。如小红有棒棒糖20根,小明有棒棒糖25根,小明给小红多少根棒棒糖后,小红的棒棒糖数量是小明的2倍?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考虑下面两个问题:(1)小明在给小红棒棒糖前后,题目中哪些数量不变?(2)如果将小明剩下的棒棒糖数量看作1倍数,那么这时小红的棒棒糖数量可看作小明剩下的棒棒糖数量的多少倍?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一步步分解问题,降低难度,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变式性题组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掌握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既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

四、设计递进性题组,进行知识迁移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小学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连续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递进性题组让学生对难以掌握的问题加以训练,并在已有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新知的学习,从而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迁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类比,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不同情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游戏公平”时,课本中给出了掷色子和掷硬币的方法判定游戏的公平性,教师在教学过后可以继续提问:“在判定小明和小丽谁先走的问题上,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教师先解释所谓的公平,即小明和小丽各自先走的概率相同,各占50%。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提出:将两种颜色的小球放人纸盒当中,抽到黄色小球小明先走,抽到红色小球小丽先走,这样也是比较公平的。教师还可依据题目设计其他问题,如:“小明和小丽分糖果,只有3颗糖果,最后1颗要给谁呢?”如此设置题目,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的相同之处,找出解决办法,从而进行知识迁移。

上述案例中,运用递进性题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反复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种形式的题组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有效提问,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借助阅题平台,激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