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摘要]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要突出数学的生活化,更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只有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的过程,从而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思维素养;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079-02
“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对于学生加深对数的认识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才能通过抽象与概括逐渐构建完善的小数概念。基于此,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呈现米尺、价签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变换不同的方式加强分数、小数的联系,深化学生对小数实际意义的理解,并通过数形结合促进学生思维素养的生长。
片段一:猜测距离,复习巩固
师:小猪跳了0.3米,在哪个位置?谁能指一指?
师(追问):为什么在这个位置?
生1:0.3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样的3份。
师:也就是说0.3米等于3/10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的知识起点是对一位小数的直观认识和刻画,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思维的动点。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教师提供了日常生活信息,唤醒了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后续的新知探究埋下伏笔。】
片段二:变化长度,引入新知
师:瞧,小牛跳了0.77米,请指一指在什么位置。(学生指大概的位置)
师:如何能确定具体的位置?
生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0.77米表示这样的77份。
师:这会让你想起之前学过的哪个数?
生3:77/100。
设计意图:这里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后面的三位小数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精心设计两位小数表示的长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把1米平均分成100等份的过程,理解百分之几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出示A、B两组的成绩单,其中A组用米作单位,B组分别用厘米、分米、米作单位):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4:一眼就能比较A组成绩单中的大小,能很快排出名次。
师:是的,单位统一便于比较。请把B组的成绩单写成A组的模式。(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5:7分米=0.7 米=7/10米。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逐一板书:0.08米-100米,0.343米=343/ 1000米)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自觉地产生用小数表示的心理需求,再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理解更加深入。】
片段三:价格转换,拓展延伸
师:超市主管让小熊猫给商品写价签,可小熊猫不会,谁来帮帮它?
生6:橡皮每块0.6元,贴纸每张0.05元。
(板书:0.6元=6/10元,0.05元=5/100元)
师:仔细观察0.6、0.7、0.3,这三个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对应的分数又有什么共同点?
(得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反之,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本环节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全面认知、方法的全面掌握、能力的有效提高,在实际问题中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
片段四:数形结合,厘清关系
第一关,出示各种不同的图形(都表示整数“1”):把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出来。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6:都是0.4。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7:它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4份,都可以用0.4表示。
第二关,出示纯小数及带小数的图形:用小数将图形表示出来,如0.4→1.4→3.4……
师:小数就是很小的数。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生8:不同意。
师:让咱们穿越时光隧道,寻找历史的足迹,一起来认识小数的前世今生。(介绍数学史料)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游戏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形结合,形象直观地渗透“计数单位”这一难以理解的概念,在整数计数单位经验的支持和教师的巧妙引领下,“十进制”思想深入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课末把数学史融人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小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小数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教师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巧妙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实现高效课堂。
1.巧选生活素材
本堂课教师充分注重生活实际及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课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出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勾起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新的探索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巩固环节再通过写价签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全面认知、方法的全面掌握、能力的有效提高,并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巧设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数学学习的本质在数学思维。”认识两位小数、了解两位小数是本课的重难点,对于后面的三位小数的认识有铺垫作用。如在“变化长度”环节,精心设计了不能用一位小数表示的长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等份的想法,理解百分之几也就水到渠成了。待学生获得学习两位小数的丰富经验后,放手让学生交流,通过知识迁移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知识网络。
3.巧用数学史料
课末,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数学史料,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让学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责编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