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培
【摘 要】科学活动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于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活动通过一定的材料投放,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获得能力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环境的积极创建和对幼儿的科学引导,实现良好的科学教育目的,为幼儿长远的科学素养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科学区域;活动策略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进行自主探索,通过提供一定的外部条件为支持。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建构者,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幼儿未来的中小学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探究是他们的天性使然,总是在主动地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学习,从而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一、进行环境创设,给幼儿提供探索空间
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要认知特点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对各种物件都有摸一摸、看一看的愿望。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为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适当的材料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是实现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科学主题的设计,提供相关的材料器械,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比如在以光的反射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万花筒的玩具,这其中包括成品和半成品,半成品主要是缺少三面镜子的物体。幼儿在把玩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有的能够出现丰富多彩的画面,而有的不能,从而对物体的构造产生探究兴趣。
又比如在沉浮知识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提供多个大口的水杯;有的放上乒乓球保持在水面上;有的放上石头则是沉入水底的现象,总之可以把幼儿常见的不溶解的小玩具投入水杯中,幼儿很容易会被沉沉浮浮的不同现象吸引,从而对背后的原因产生探究欲望。这些材料的设计,既可以吸引幼儿的探究兴趣,又可以丰富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材料的投放需要注意一定原则,比如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具有明显直观的吸引效果和引导作用,同时也要保障材料的安全性,还要避免过多的材料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材料投放前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幼儿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为幼儿有效的科学探索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幼儿主体,给幼儿提供适当指导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总是容易变成理论灌输的模式,即使是在幼儿动手动脑为主的活动中,教师总是会出于不放心或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进度等各方面的考虑,对幼儿活动给予过多的指导和帮助,更有甚者出现直接代办的行为。这严重背离了幼儿活动主体的地位,打击幼儿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在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活动中,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科学教学的发展性和有效性,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教师要始终坚持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丰富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成就体验,进而充分挖掘学习潜力。比如在《会变色的花》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参与这类小实验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提升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给幼儿提供帮助,然后让幼儿自主进行相关步骤操作。教师从旁进行观察,在幼儿不寻求帮助的时候不会主动过多干涉,即使幼儿操作出现错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幼儿增长经验。当然这也要保持实验不具有危险性的前提下。
三、坚持鼓励评价,给幼儿提供探究动力
幼儿阶段的学习行为并没有定性,完全是凭兴趣而参与的。成功的体验经历是促使他们不断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在驱动力。另外,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也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动力。心理学已经明确表示,赞美和表扬的话语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类似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幼儿始终以高昂的态度参与其中。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是参差不齐, 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进而容易打击幼儿的探究兴趣。基于此,教师要坚持鼓励评价的策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科学学习信心。比如在完成科学活动后,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肯定他们表现良好的地方,对于不足之处也要给予改进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这不仅对幼儿科学教育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科学领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策略,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秀娟.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