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松 丁雪 赵鹏 于辉 辛卫娟★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随着女性生活饮食行为习惯的改变,每年的新发病例呈迅猛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宫颈癌的导致死亡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1]。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迄今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证明其涉及除雌孕激素外的许多其他分子通路及机制[2]。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非编码RNA 密切相关[3-5]。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是mRNA 编码蛋白质的调节因子,对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凋亡乃至个体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其中miR-205-5p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有文献报道Lnc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对miRNA有内源竞争抑制作用[6]。本实验前期研究在含有miR-205-5p 结合位点的LncRNA 中筛选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LncRNA-LA16C-313D11.11,并证实其与miR-205-5P 具有竞争抑制作用[7]。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明确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60例。患者年龄26~76岁,中位年龄55岁。收集同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20例(患者年龄37~53岁,中位年龄47岁)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患者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49岁)作为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来源于因子宫良性疾病(如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等)行子宫切除术后证实子宫内膜组织正常者。3组年龄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术前曾接受激素或放化疗治疗且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 检测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表达情况按照Trizol(Invitrogen,U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细胞总RNA 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浓度和纯度。反转录使用Prime ScriptTM RT试剂盒(Takara,Japan),按说明书操作。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LA16c-313D11.11 引物:上游5′-TGAAGGA GGTTATTGACGCA;下 游:5′-GAGGGGAAACAGTCCAGAGT。miR-205-5p 引物:上游:5′-TCCACCGGAGTCTGTCTCAT;下游:5′-GCTGTCAACGATACGCTACG。GAPDH 引物:上游:5′-AGAAGGCTGGGGCTCATTTG-3;下游:5′-AGGGGCCATCCACAGTCTTC-3′。采用SYBR Premix ExTaq TM试剂盒(Takara,Japan)和Rotor-Gene3000 系统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及测定。每个反应设3个复孔。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用等级资料Spearman 秩相关,以r=0 作为判断相关性的标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见图1。
LA16c-313D11.11 在正常组织、EAH 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为EC组最低,其次为EAH 组,最高是正常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5p 的表达在正常组织、EAH 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结果为EC组最高,其次是EAH 组,最低是正常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以中位值作为截断,将表达量大于等于中位值的LA16c-313D11.11 定义为高表达组,表达量小于中位值定义为低表达组。发现LA16c-313D11.11 低表达与FIGO 晚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低表达LA16c-313D11.11 与更具侵袭性的子宫内膜癌表型相关,miR-205-5p 的表达也与FIGO 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P<0.05)。见表1。
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EAH 中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Spearman 相关分析呈现负性相关(P<0.05,rs=-0.305)。见表2。
表1 LA16c-313D11.11/miR-205-5p 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n(%)]Table1 Association of LA16c-313D11.11 and miR205-5p expression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EC[n(%)]
miRNA是内源性的大小在20~25 nt 的一类非编码RNA,在细胞核内转录成70~100 nt 的双链发夹状前体RNA 并经过Dicer 酶和Drosha 酶的分步切割,进入RISC 复合体中,通过与靶mRNA 的3′端非编码区(3′-UTR)不完全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mRNA 表达或介导靶mRNA 降解。miRNA 最早于1993年在线虫身上发现[8],后续研究阐明其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发育、造血、器官形成、凋亡、细胞增殖,甚至肿瘤发生[9-11]。Daikoku 等[10]在小鼠子宫内存在于所有的多细胞生物中,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提示其在多种生物反应过程中膜癌标本中发现miR-199a、miR-101a下调。Todd 等[12]在对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中,发现了13个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其中下调的miRNA 5个(1et-7i,miR-221,miR-193,miR-152,miR-30c),上调的miRNA 8个(miR-185,miR-106a,miR-181a,
表2 LA16c-313D11.11 与miR-205-5p 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Table2 correlation between LA16c-313D11.11 and miR-205-5p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endometrial tissues
miR-210,miR-423,miR-103,miR-107,let-7c)。Loffe YJ 等[13]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N3CA和KLE 中miR-19b、miR-20a、miR-21、miR-26a 高表达。Lee H 等[14]在对正常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研究中发现miR-182、miR-183、miR-200a、miR-200c和miR-205 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Karaayvaz M 等[15]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iR-200c和miR-205-5p 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miR-205-5p 不仅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一个有效标志物,而且能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LncRNA是一类长度介于200 nt~100 kb 之间的非编码RNA,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真核细胞中普遍被转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与癌症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16]。LncRNA 差异表达于正常组织与其相应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及肿瘤中,而且特异性LncRNA 可作为肿瘤的预测因子[17]。Gibb 等[18]从人类正常组织到人类癌组织描写LncRNA 转录谱,在癌症中存在异常的LncRNA表达谱。应激介导长链非编码转录体5(long stressinduced non-coding transcript-5,LSINCT5)是一个在细胞核集中分布,大小为2.6 kb 的多聚腺苷酸,相对于正常的组织,LSINCT5 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系及肿瘤组织中存在过量表达,敲除LSINCT5 能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并伴随多种基因的表达下调,推测LSINCT5 可能是通过调节下游的靶基因,促进癌细胞增殖,发挥致癌作用[19]。Gloss 等[20]研究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卵巢癌的表观遗传标志物LOC134466,研究显示该LncRNA 在II型浆液性卵巢癌CpG 岛存在高达81%甲基化(81/100),而其它不同类型卵巢癌仅为7.7%(1/13),因此认为该标志物对II型浆液性卵巢癌诊断具有潜在价值。LncRNA-MALAT1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宫颈癌细胞生长和细胞转移[21]。Akrami 等[22]研究发现在浆液性卵巢腺癌中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LncRNA-OVAL 转录激活,同样的现象发生在包括子宫内膜癌在内的其他16种癌症中。这说明体细胞LncRNA 可以特别针对人类基因组扩增,发挥作用参与肿瘤的发生或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LA16c-313D11.11 对子宫内膜癌增殖侵袭的影响,以及在子宫内膜癌中LA16c-313D11.11 可能通过内源竞争抑制miR-205-5p 发挥作用,这将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思路。后续研究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从而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