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发展以及认知水平提升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制造“冲突点”,以打破学生传统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但凡是精彩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呈现出师生、生生间的思维碰撞,碰撞的产生是因为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需求。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思维,并利用这种冲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呢?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制造“冲突点”,利用认知上的矛盾以及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冲突点;思维碰撞;任务探究
课堂教学,本质上就是师生互动以及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将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下以及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了解。信息交流中,就会出现思维碰撞,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应该从易错、重难点入手,基于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维误区,布置探究型任务,借助认知冲突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正确地认识知识,以避免出错。
一、 抓住易错点,引发认知冲突
教学中有不少易错点容易诱发一些错误,这些易错点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思维层面的。如果在教学时先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反而会忽略;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则很难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也达不到对知识本质的真正认识。只有引发学生产生激烈的认知冲突,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对有争议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有效地避免错误。
案例《角的度量》
师:刚才在量直角度数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遇到“困难”,不懂量角器该如何摆放,如果让你们再量一次,愿意尝试吗?
生:愿意
师:请用量角器尝试量一量卡2上两个角的度数。(师巡视指导)
师:量的过程中,有遇到困难的同学请举手。(没有人举手,学生怕“出丑”)
师:你们都会量啦!那老师就不要教呢!(有的学生小声嘀咕:老师要教,我们不会。)
师: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不懂就举手,不能不懂装懂。(部分学生开始举手)
生1:老师,量角器上没有角,我不懂的量角器该怎么放。
生2:量角器上有两排刻度,我不懂该怎么看。
师:老师刚才在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遇到的困难与这两位同学相似,不会量没关系,因为老师还没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掌握量角的本领。有信心学好这节课吗?
生:有(响亮的回答)
师:给自己自信的回答鼓掌。(掌声热烈)
师:谁能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看的?(课件出示)
生1:我看到这个角的一边对准40度,所以我认为是40度。
生2:我看到角的一边对准0度这条线。另一条边对准40度。所以我认为这个角是40度。
师:刚才生2所讲到的0度这条线我们把它称为“0”度刻度线。(板书:“0”度刻度线)
师: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内刻度线”与“外刻度线”,有两个刻度线,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1:我先想这个角比90°大还是比90°小,比90°小就只可能是40,不可能是130°。
师:真不错,能懂得用直角来判断。
生2:老师我发现角的开口朝右边的就看“内圈刻度”,角的开口朝左边的就看“外圈刻度”。……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真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看法作为认知引导的切入点,从学生学习角度,逐步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当学生将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享时,学生明确读角的度数时是看内圈,还是看外圈,同时还能借助“直角”作为“看角度数的标准”,从而有效解决量角时读度数容易出现混淆这个难点,为后继量角作准备,同时借助学生的发现板书“0”刻度线。这样一来,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找准困惑点,制造认知冲突
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或未曾研究的问题,往往会寻找原有经验试图解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困惑,这就是认知的困惑点。教学时,将学生的认知困惑点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开困惑,在解开困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可谓两全其美。
案例:《认识中位数》
例如,课堂中教师出示了一组游客平均年龄(如下所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同学们,节假日父母有带你们出去游玩吗?
生:有
师:在游玩时,如果你遇到一群平均年龄为17岁的游客,你会对他们给特别的关心与照顾吗?(课件出示这句话)
生1:不会,因为他们可能是青年,不需要照顾。
生2:会,因为他们是平均年龄,说不定还有的是1岁或2岁的孩子。
师:看到这组年龄,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下表)
生1:我会给他们特别的关心与照顾,因为他们年龄大部分都比我小,还有一个70岁的老人。
生2:这里有5个儿童,一位老人,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心与照顾,我会愿意帮助他们。
师:一组相同的数据呈现的方式不同,你们的态度却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心中有问题想问吗?(学生踊跃举手)
生3:请问××同学,为什么刚才不想照顾,现在却想照顧了?
生4:为什么平均年龄为17岁,实际年龄却相差很多?
生5:为什么年龄大部分在6~12岁,但平均年龄却会是17岁?
师:看来用平均数来表示他们的一般年龄合适吗?
生:不合适。
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这7位游客中有一位游客年龄偏大,其余6位游客的年龄差不多。造成7位游客的年龄都偏离了平均数,从而发现用平均数反映这7位游客的一般年龄水平不太合适。从而引起学生思考:用什么数据反映他们的年龄特点比较合适呢?
三、 选取知识点,诱导认知冲突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知识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对于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往往并不关注。怎样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教学中不妨在看似平淡之处设置一些问题,诱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揭示知识的本质。
案例《小数的性质》
师:为了奖励大家,我们做个小游戏,规则是:我说一个数,你说一个与它大小相等的小数。1.050
生1:1.0500
生2:1.05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1:我在这个小数末尾添加1个0。
生2:我让小数末尾去掉1个0。
师:还有其他的吗?
生3:末尾继续添0,大小也都是一样的。
师:我想说1.5,怎么想的?
生:不行,大小发生变化了。
生:5的位置发生改变了,大小也就变了。
师:为了看清楚,把它们放到“数位顺序表中”。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1.050末尾添0或去0,没有影响。“5”仍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百分之一,而1.5的“5”在十分位上表示5个十分之一。
师:看来要使大小不变,只能添加或去掉小数末尾的0。刚刚研究过程中,已经有人想到借助数位顺序表,多超前啊!
师:如果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会怎么样?
生:大小会改变的。
师:我想在100的末尾添0去0,变成1000与1,你看行吗?你说说。(借助数位表)
生:“1”从百位上移到个位和千位,意义变了,大小也跟着变了。
师:我就想在这个整数(100)末尾添0去0,使它大小不变。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在10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变成小数。这样就可以在它的末尾添0去0。
生:在小数的末尾添0去0,大小不会变,在整数后面就不可以加。
师:还能再添吗?这是利用了什么?
生:这样能添无数个0,这是根据小数的性质。
通过反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小数末尾加0和整数末尾加0进行比较。适时地引入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体会小数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末尾添0或去0后,有效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变,意义也就不变,大小没有改变。从而真正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的道理,深入揭示性质的本质属性。这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生活经验,更是一个归纳、提高的过程。
四、 結语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发和制造“冲突”,积极引领学生不断解决“冲突”,在丰富多样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活动经验,掌握知识本质,获得成功的体验。巧妙引发、利用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的发展都离不开认知冲突。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待、利用好学生的认知冲突、发挥认知冲突的最大价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力.辩证施教·思维碰撞·专家引领:从一个课例研究看“有效教学、有效教研、有效成长”[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4):51-54.
[2]王伟伟.优化课堂提问放飞学生思维: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149.
[3]顾志能.让学情充分暴露 引思维激烈碰撞:“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教学所思所行[J].小学数学教师,2015(12):19-23.
[4]陈顺美.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呈现复习课堂的精彩:结合“方程”(整理与复习)一课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高效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2(11):20-21.
作者简介:
薛常良,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元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