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同样不容忽视,美术教育是培养未来更全面、均衡人才的重要学科。在传统教学体系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忽视了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的需求;在教学中,往往也忽视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一味地奉行无差别教学的方式。本文针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力求能在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针对性方面有所收获。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教学;分层研究
美术教育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下,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基础没有很好的了解,不能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由此,美术教学分层势在必行。而初三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分层的方式下往往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照。在学生被分班后,在不同层级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美术教学工作者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層教学的环境下,承担着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任务。现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终极目标就是对学生审美观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建立自身健康的审美情趣,切实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以下主要围绕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进行课程设计分层,实现针对性引领
(一)明确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尽量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培养其学科素养。所以,教师要在此目标上形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一切都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为宗旨,让学生能养成审美、提高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投入更多精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当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贴合此要求。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由此便可将学科知识很好地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思考生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由此提高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甚至创作的欲望。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掌握美术中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和对称与均衡等多种原理;了解材料及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意性的设计和独特的工艺制作。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表达创意灵感,中肯评价他人的设计和作品,培养学生欣赏的习惯。
(二)细化教学单元
在确定教学纲要后,细化教学目标。日常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应当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班级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接受能力一般的班级应当先培训基本的美术学习,了解如何入门这一学科;在接受能力中等的班级,可以越过入门基础环节,开始实战演练,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临摹,再依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二次创作;在接受能力好的班级,在引导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增加难度,提高创作水平,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
因此,更好地细化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培养学科技能
美术在艺术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必须贯穿始终,不可轻易忽视。尽管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也要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作为关键目标。对于美术天赋或者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上应当更偏向专业性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以美术特长生的目标进行教学,对于这类学生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和技能培训,激发其创作灵感。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来说,让美术的根本概念先入为主,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于这门学科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事物形成的原理进行创作,对称与和谐的理念进行设计,同时夯实美术基础,向更高水平迈进。而对美术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将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侧重点,通过认识色彩、造型、比例等基本原理来逐步培养学习兴趣,进行简单的设计。
二、课堂教学分层,实现因材施教
(一)课堂提问环节
在备课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安排难度不一的课堂问题。课上提问先以接受程度中等的学生为主,对于接受程度高和接受慢一些的学生提问时要追求质量,不要追求数量。
课堂问题可以穿插于课堂每个环节之间,安排在课前导入、课中讨论以及课后复习之间。在课堂的提问环节,可以从全体同学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一小部分同学的角度出发,重点让学生通过积极回答问题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课上的学习,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潜能,这才是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课后作业布置环节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同样要注意学生不同的美术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通过不同难度的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除了常规的课后作业,也可以布置一些开拓学生视野的实践性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增添课后实践的乐趣,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下练习,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科目的兴趣。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但不会给学生压力,还可以充实课后生活。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把美术教育的关键性普及给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始终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美术作品设计上大胆创新,锻炼学生的美术天赋潜能,使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人才。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便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形成艺术鉴赏能力,进而感受到生活美,在美学上有所造诣,实现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骑.初中美术教学中“分段式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和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75.
[2]黄乐慧.“读懂学生”: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作业辅导策略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69-170.
[3]刘楼一.初探因材施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164-165.
作者简介:
魏继东(1978),男,汉族,籍贯:安徽定远人,教师/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育,单位奉贤区肖塘中学,单位所在上海市,单位邮编: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