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卉琴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义务教育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这里所指的健康不仅包括身體素质方面的健康,还包括了学生心理上的健康。现如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初中生又处于心理多变的青春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卑、自大、心理脆弱等。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身体方面的健康成长,还应该多关心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开展良好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在此本文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 重视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技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初中体育课程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不仅体现在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运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试,引导初中生的性格、品质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达到一个健康的标准。而且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也包括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学对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课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锻炼,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会直接受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的影响。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可以获得健康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与神经系统、大脑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通过体育活动的实施,可以对学生的神经系统、大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且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十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欢乐、兴奋、紧张等多样化的情感体验。团体性的体育活动要求学生互相合作,则可以对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感进行培养,自尊、自信心理得到增强。同时,竞争性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大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使其更加深刻地获得情感体验,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优化。此外,通过体育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宣泄不良情绪,对于心态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二、优化措施分析
1.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
评价策略的选择和实施,也会对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成效产生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除了评价学生成绩外,还需要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纳入考虑范围。首先,要选择更加全面的评价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品质等一系列内容,以便系统性评价学生。其次,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之外,还需要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以便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最后,要丰富教学评价方式,可以综合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将评价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得到实现。
2.优化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材进行合理灵活的运用,加强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针对性,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地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健康素质情况,然后不断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灵活地使用体育教材,让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体育教学包括了技能的学习、身体的强健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充分照顾到他们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的体育需要,进而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管控情绪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实际反应和表现,采用相对应的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调节他们的情绪,而且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群体活动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内外的人际交往,还能够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体育集体活动也是初中生特别感兴趣的一个项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集体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4.在体育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是在健康的身体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心理上的不健康又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各样生理疾病。体育运动有其特殊的特点,教师应该重视运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来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比赛中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增强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比如跑步类比赛活动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三大球和乒乓球比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团结精神;运动技能要求高的竞技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进行体育比赛时,总会伴着强烈的情绪和强烈的意志力,因此笔者认为,在体育课中渗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就是很好的举措。
结语
总之,初中体育要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重塑学生的性格、重视关爱教育、正确对待胜负,消除恐惧和挫败心理。在教会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建立和学会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面对和处理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阳光成长。
参考文献
[1]方耷.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6(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