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玉君 林明星 陈秀怡
【摘要】 歌曲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历史情感共鸣,启迪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 歌曲 初中历史课堂 激发兴趣 情感共鸣 启迪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044-01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歌曲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将会使整个历史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在平时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教学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口。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的着眼点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学内容,还要着眼学生乐不乐于接受教学内容。歌曲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使人的大脑,发挥积极的效益;音乐也能够培养人的情感体验力、感知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能陶冶情操,提升思维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歌曲这一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强教学的效果,渲染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比如说在讲授《对外开放》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董文华的《春天的故事》。歌词中“老人”指的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什么?“春天”寓意什么?学生认真分析歌词并结合书本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这个伟大的老人就是邓小平爷爷,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中国在南方建立的经济特区,如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等。春天的寓意是指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让同学们从歌曲里读懂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今中国发展的深刻影响。
二、唤醒学生的历史情感共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歌曲是一种具有浓烈情感的艺术,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变化,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升华学生的精神情感。爱国主义教育是人类教育的永恒话题。爱国主义教育也一直贯穿于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始终。把音乐与爱国主义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处于一种情景交融的氛围中,还引起了学生对历史情感的共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比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冼星海的《保卫黄河》,全曲采用了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同学们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拿起简陋的武器在艰苦的青纱帐和崇山峻岭中与日寇展开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在讲授《香港和澳门回归》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感受香港经历的沧桑与繁荣。在“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这一歌词中,我们师生坚定了这一信念——:“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这个百年游子,虽历经磨难,终于回家了,回到了祖国大家庭!
三、启迪思维,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歌曲不止是一段旋律、一段唱词,更是一组神奇的密码,每一个千百流转的音符,每一段蕴含深意的词组,都藏着那个时代真实的记忆,等待着我们去解密。让音乐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让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着学生遨游知识的天空。
比如在讲“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事实时,我们可以播放《秦王扫六合》,让学生想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情景,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认识到统一中国的重要性。讲到“文成公主入藏”时,我们可以播放一段西藏民歌,激发同学们对藏族文化的好奇和对西藏的向往,从而增强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可以播放《莫斯科保卫者之歌》,让学生感受莫斯科战場上的残酷与惨烈,体会苏联人民的顽强拼搏、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讲到“三大改造”时期,我们可以播《我为祖国献石油》,动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历史、体会历史,从而让历史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感官印象。
歌曲见证了历史,反映着历史,正所谓岁月如歌、时代如歌、历史如歌。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师生合作,发掘更多的歌曲资源,让历史课堂成为熏陶学生心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阵地。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歌曲走进初中历史课堂”成果(课题编号:GDXKT2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