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2020-06-22 10:52李建军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角色定位创设情境

李建军

摘 要: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面对新时代的要求,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怎样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呢?本文将从角色定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及展示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角色定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及展示

目前,我们还处于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不能协调的境地。现在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成天都在作业堆里过日子。教师的教学,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而是围绕中考、高考的试卷在教。到头来学生除了会按照规矩答几份试卷以外,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教学效果确实令人担忧。对此,新课标明确指出方向,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学生主动去探究,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怎样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呢?本文将从角色定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及展示,生活实践等方面加以探讨。

一、 课堂角色定位,明确职责

(一)课堂角色定位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高度能动性的个体,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个体。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当好“导演”

1. 教师态度和蔼,让学生感到亲切,无压力,举手投足既要个性张扬,又要得体大方,富有感召力,要以良好的状态面对全班学生。

2. 教师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既要简练明确,又要幽默风趣。教师的脸色和语言是课堂的阴晴表,只要教师有笑容,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课堂不愁动不起来。

3. 教师目标清楚,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时限性强,则学生动脑、动手就会积极主动。

4. 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从课外到课堂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不带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长处进行进一步的发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 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多感官学习强调视觉、听觉、运动觉及触觉的多通道学习,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活力。对此,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设计要明确

目标是课堂的纲领,是引领师生思维的灯,只有目标明确,清晰,学生就会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如果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基础,感觉通过自己努力有信心完成,会有收获,他们就会主动去做,也乐意去做,于是就会积极动手。

(二)过程设计要丰富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每节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就会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上要依据课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适当的改变教法和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安排阶段,教师可以将游戏延伸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游戏的模式不仅仅可以改变学生之前被动式的学习形式,在这样的轻松游戏环节中,学生还能够进行知识的记忆增加,学生再也不用使用死记硬背的模式进行知识的模式构建。小学生天性好玩,对于游戏的探索欲望也十分强烈,在营造课堂气氛的过程中,可以将这点进行进一步的渗透,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兴趣,在课程学习中投入自己的感情,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语文课程游戏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与知识的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在讲述故事类文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内容进行行动上的展现。

(三)问题设计要巧妙

语文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课堂提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乐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当的好奇心,练习的内容要能够从学生兴趣心理上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中寻找,达到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变“苦学”为“乐学”。

三、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2019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课堂应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探究地学,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动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以想象、唱歌、表演为载体,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融师情、激生情,以教师之情拨动学生心的琴弦、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1]邓涛.讓学生爱上课堂: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角色定位创设情境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