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
逆反期的孩子,有时固执起来,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要和你横到底的样子。说实话,平日里家庭再民主和谐,父母再包容大度,此时也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努力克制,亲子大战往往一触就发。
而且,孩子豁出去吼的时候,父母的内心多少是有些震惊和胆怯的。一来,孩子平时逆来顺受不这样;二来,做父母的“作威作福”惯了,突然被反抗,有点懵。但冷静下来,很快会发现,惹怒孩子的,表面上看常常就是那几个聚焦的关注点,其背后,则是亲子无法达成的相互理解以及无法交流的平行鸿沟。
早饭时间,儿子和我爆发了一场较激烈的争执,缘起是他脸上顽固不退的青春痘,可能是我经常埋怨这些痘痘的种种让人不顺眼,并且总是指责。痘痘的恣意生长和儿子的不重视以及卫生习惯有关。不过,真
正令我内心恼火的,是我用心良苦准备了若干治痘药材,他嗤之以鼻,置之不理。过去,关于此话题,我们常常说着说着就不欢而
散。这次,当我再次发表同样的看法时,儿子
怒不可遏,他顷刻间提高了嗓门,大声吼叫起来,言语间嘲笑、讽刺我是如何愚不可及。看着他有些歇斯底里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他指责人的架势以及语言方式,和我生气时如出一辙。那一刻,我只感到后背阵阵发凉。对于我们这等“文弱书生”来说,打是打不过别人,却酷爱语言攻击他人,擅长唇枪舌剑,再辅以大嗓门加大震慑力。更要命的是,说出来的话句句伤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的一言一行早已被孩子复刻。所以,我如果为他的态度恼火,其实还是该生自己的气。
心平气和后,儿子坦言:他最不爱听我这些自以为是的分析和结论,因为他内心不完全认可,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他最气恼的不是我说什么,而是我不听他说什么,总想强加所愿。
看来,想要教育好孩子,要先放下对教育的执念。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向来秉持“多即是好”的道理,有用没用的都爱灌输给孩子。那一股脑倒出的,都是作为家长的立场、原则和意见,特别表现为同样的事做了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话讲了一遍又一遍。以“痘痘事件”为例,儿子的态度是顺其自然,痘痘是青春的重要一部分,没什么好介意的。我反反复复强调的,是自认为能够解决痘痘的办法(其实背后并没有多少科学根据,更多的是经验主义和
主观臆断)。做父母的一味灌输,缺乏同理心,嘴皮磨破了,效果还真不好说。
教育不是以“我”为主的灌输。具有同理
心的父母更有说服力。换句话说,父母若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思考,能够体会他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沟通的效果将大大提高。
首先,张嘴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又不自觉地在“贩卖”人生经验。如果是,打消这种可能引起负面效果的念头。其次,主动“示好”,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如心有疑问,不妨直说“求教”,不求完全统一思想。再次,究竟谁要被谁说服或者谁要妥协,建议家长不要做固执己见的一方。强压迟早会反弹,不涉及原则问题时可以听任孩子的想法,以退为进,达到双方对同一个问题共同思考和共同实践的目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留心观察事情的发展,适当抚平自己可能的焦虑情绪。你会发现,有了主动权和选择权的孩子,便不得不客观地聚焦问题本身——过去,他在意的可能是问题背后你的态度;现在,他会暗暗消化你的想法,也会对结果进行自觉的反思。当然,你得做好准备,这一切他并不会告诉你。同时,你也得有面对的勇气,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往往会有幼稚和片面的地方,吃苦头也在所难免。
儿子和我,有一个总是达不成一致意见的事情,就是他的理发问题。他对头发的维权意识可谓达到了极致,任何人不能动他头发的心思。从小到大,我总是变着法子化解他
不肯理发的抵抗,但结果经常是交涉失败。后来,我学会了暂时妥协,我不再发表意见,由他自己决定理发的事情。并且,我还开玩
笑說他的发型就是莫奈笔下的“干草堆”。这种不带干预并调侃的沟通方式,儿子并不生气。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他的头发也终于可以“正当”生长。一旁的我,暗暗观察他对头发究竟要做何处理。城市复工后没多久,他告诉我,他要去理发了——看来,头发太长也不好过。坦白讲,有时家长心头的那根刺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喜好和偏见,当换个角
度看问题时,便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糟。
教育的目的并非要把孩子塑造成另一个自己,更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想法替代孩子的想法。教育需要同理心,充分尊重彼此的思考方式,做到平等的、开放的交流,孩子才可能对你真正敞开心扉。你愿意听他说,他必然也愿意听你讲。如果能做到这点,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最近听说推特上有一名高中老师火了。原因是他阐述了自己为什么没有责备一名在他课上睡着了的女生:她要早起上数学课,干农活,参加体育比赛以及各种活动,他的课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老师的理解受到很多人的点赞, 老师的同理心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人肯定要问:同理心泛滥有什么好?什么都替孩子考虑,什么都听孩子的想法,那孩子岂不是要无法无天,越自由越发不肯努力?其实,孩子的教育,家庭的教育氛围、父母的以身作则,起到的作用是无穷大的。世界上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当你设身
处地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好好讲道理,孩子会听;鼓励孩子自我审视,不仅不会让他自由上天,反而给了他一把尺子,让他从小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时也要承担后果和责任。
加缪在《鼠疫》中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取决于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和孩子相处的能力,取决于我们能否时常启发孩子认识自己,学会正面的思考,学会任何时候都要和社会、家庭以及自身好好相处,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完善,最终实现自我。
父母的同理心建立,是一门必修课。
(作者系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