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视角下的审美教育

2020-06-15 06:39叶荣根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课程

摘要: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应该用“大美育”的视野来看待学校的课程和其他教育活动。课程美育,即在学校课程中实施审美教育,要结合各自的课程特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及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课程美育也要遵循美育的一般规律,做到以形感之、以情动之、以力驱之。

关键词:美育课程美育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虽然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但学校美育不能简单理解或等同为艺术教育,而应该用“大美育”的视野来看待学校的课程和其他教育活动。这里所说的课程,是指艺术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课程美育,即在学校课程中实施审美教育。

一、 课程美育的基本逻辑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心理学和美学研究表明,美育能够使人精神上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一种顺任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

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85。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这种改造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方式是美育所独有的,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企及的,体现了美育的不可或缺性。

(一) 加强美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国家从战略高度强调学校美育,将其视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个方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陈宝生.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N].光明日报,20190507(15)。既然是“全过程”,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渗透美育。课程美育更应该是重中之重,因为美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是虚无缥缈的,应该有所依托;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靠美的形式和形象来感染和熏陶。所有的课程,都要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增强课程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加强美育是核心素养的硬核内涵

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是六大素养之一,其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因此,审美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各个课程都有关于审美教育的要求。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理解”,笔者以为就是要发挥课程“实践育人”的功能,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方式和课程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包括审美在内的核心素养。

(三) 加强美育要结合各自的课程特质

美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美是在审美活动中培养的,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感受中获得的。因此,课程美育的开展也要符合美的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比如,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性课程,而这恰好也契合了美育的教育规律。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匠心独运,促进学生发现美、热爱美、创造美,为美育提供有效的载体。

二、 课程美育的基本任务

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认为,美育有四大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和创造美以及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既是美育的内容,也是课程美育的基本任务。

(一) 认识美,具有发现美的眼光

美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美的眼光和美的理解力,让学生认识和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在“我们的校园”考察探究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考察校园环境,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人文景致,体验自然之美;在“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采访活动中,发现遵守规则的行为美;在“我是小厨师”职业体验活动中,体会劳动之美。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和趋美的动力结构,具有发现美的眼光。

(二) 表现美,具有表达美的能力

美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还要培养他们能够将生活中美的事物表达出来,即表达美的能力。课程美育,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美的表现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就要结合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造纸桥”活动,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桥梁形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造桥环境,设计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纸桥模型,造出的桥不仅有结构、样式、承重、比例等工程技术方面的要求,而且有美观、精致等美学方面的要求;“设计时钟”活动,做出的时钟不仅要部件齐全,还有式样别致、颜色鲜艳、做工精良、有文化气息等审美方面的要求。

(三) 鉴赏美,具有审视美的态度

美育,说到底是为了培养完美的人、完整的人。课程美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审美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因此,课程美育要注重正向引导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審美观。一个具有良好审美素养的人,至少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就如休谟所说,“一个有鉴赏力和学识的人连个正派人也算不上,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尽管他会有种种毛病”。此外,美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比如,将美育融入德育,可以有效地克服道德说教的弊端,把道德内容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从内心真诚地、自发地实践道德的善。

三、 课程美育的基本途径

任何教育都有自身的规律,美育也不例外。课程美育不同于专门的艺术教育,既要遵循美育的一般规律,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有效的教育路径。

(一) 输入美的形象,以形感之

美是感性的,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潜移默化作用于人的一种感化的过程。美育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规定和束缚,它是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的教育。黑格尔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明确了这一点,课程美育就有了方向。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做到以美的形象感染和熏陶人。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社会环境或者是社会活动,都要呈现美好的样态,以美的形象撞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当然,这种教学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用心良苦而润物无声。

(二) 进入审美状态,以情动之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课程美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要让学生在“尚美课堂”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体验。

参见:叶荣根.审美视域下学校课程的打开方式[J].江西教育,2019(7)。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美好事物接触,心情是十分愉悦的:一方面,体验着审美的愉悦感,发展着感受美的能力;另一方面,和自己的想象、情感、理解和谐融合,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发展着鉴赏美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就是使人快乐的教育。学生在陶然、融融、忘我的氛围里转移了心性,改变了气质而不自知,只有美育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界。

(三) 完善审美心理,以力驱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具有认识世界的先天性意识程序与后天性意识程序,两种意识程序是我们认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动力与工具。一切审美活动都是意识程序的认识过程,是意识程序的运行决定了审美活动。我们对自然的审美认识,主要是由先天性意识程序确定。我们对社会与文化精神的审美认识,主要是由后天性意识程序确定。因此,课程美育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心理,使学生的审美机能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增加后天性意识程序的功能和动力。

美是人类普世价值的最高境界,也是立德树人的至高追求。美育不仅属于艺术,更是学校所有课程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叶荣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泰州市叶荣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课程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