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开美育的疆域

2020-06-15 06:39杨九俊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境界美育经验

摘要:美育有大小之分,只限于艺术學科,那是“小美育”;从以美育人高度认识,则是“大美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拓开美育疆域,从艺术学科到教学生活,到环境熏陶,到人生态度养成,成功地重构了小学大美育的实践体系。

关键词:艺术学科教育美学环境育人人生态度

美育有大小之分,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说,这里的“美”是学科意义的,是“小美育”;如果把美育放在“美丽”“美好”的语境中,放在以美育人、立美育人的语境中,这里的美育就是“大美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拓开美育的疆域,走“大美育”的路子,为我们讨论美育创造了广阔的话语空间。

美育首先是艺术教育。美育虽不限于艺术教育,但首先是艺术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以下简称《意见》),就是从基于艺术教育、超越艺术教育的角度部署的。《意见》提出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建设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年71号文。并对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认识到的是,这里的“小美育”小中有大,是从培养全人角度提出的,德、智、体、美、劳是在不同维度对“人”的要求。正是空间维度的展开,使“人”能够立起来。所以,即使是“小美育”,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沙华中校长的团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长期以来,他们坚持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让学生具备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开设艺术校本课程。在他们的这组文章中,孙莲老师介绍的纸浆艺术课程就是艺术校本课程的一个案例。他们对艺术校本课程的基本认识,大致有三点:一是综合性,从以美育人、学科综合上着眼,发挥该课程多方面的功能;二是亲历性,坚持经验课程的价值定位,让学生以亲身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三是完整性,诚如杜威所说,“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只有在后来的后来,它才在经验的一般之流中实现内部整合,并与其他的经验区分开”②③④ 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35,12,45,2526。。校本课程、学校活动的设计相对完整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相对完整才能构成“一个经验”,连续的经验才构成教育的过程。东桥小学重视艺术校本课程、艺术活动的完整性、连续性是很有意义的。

美育要让审美经验介入生活过程。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主张,要“恢复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正常过程的连续性”②。在教育的情境中讨论,主要指审美经验要与教与学的生活相连接。这大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发:一方面,“五育”是相互渗透的,加强美育要从美育维度认识其他“四育”,如“意见”指出的,“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美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各个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则要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创造美育元素,按照美的规律来教学,教学艺术可以视为重要的表征。牛津词典引一位学者的话解释“艺术”:“艺术是一种在实施中对完美的追求。”杜威说:“审美不能与智性经验截然分开,因为后者要得到自身完整,就须打上审美的印证。”“经验如果不是有审美的性质,就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整体。”③师者在深入了解学情,通透地认识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教学,就是以美启真、以美储善,把儿童引入情绪高潮、智力振奋的状态。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学生“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东桥小学对审美经验介入教与学的过程是十分重视的。叶荣根老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讨论美育对各学科教学和各类活动的渗透,可见老师们很重视美育元素的挖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不仅倡导教师创造教育美学,创造教学艺术,而且重视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沙华中对儿童阅读甚有心得,置小学生语文阅读于审美视域。他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审美教育的关注点和要求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基于审美建构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制了“1+X”主题化阅读校本系列。东桥小学的校本阅读,声名远播。东桥小学这组文章中,王蓉老师紧扣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培养,涵育学生审美敏感的努力,彰显了学校语文教学的立场和主张。

美育包含了人与环境的积极互动。杜威说:“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符号与回报,当这种相互作用达到极致时,就转化为参与和交流。”④《意见》强调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这里的“美”“景”,有文化的意义,也有自然的韵味,是大家普遍重视的。当下,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天然美育功能。“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千古名句,似乎今天对我们教育人还有振聋发聩的意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把“造物者之无尽藏”排斥在生活之外、排斥在美育之外,这是需花大力气予以纠正的。宗白华先生有一首小诗:“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在宗先生眼里,“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二者融于一体。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论述过大自然的审美价值,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大自然的美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们走进“蓝天下的学校”:“我走出村子,在一座高冈上停下来,眼前展现出一派美景:辽阔的草地像是在阳光下浮动,一排排杨树整齐地挺立着,地平线上刻画出远方冈峦的剪影。我们来到了思维和语言的源头。”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毕淑芝,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2。诺丁斯说,“和自然界保持密切关系是幸福的持久源泉”③ 内尔·诺丁斯.幸福与教育[M].龙宝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27,117。,去探讨教育怎样实现“人—自然”关联“有充分的理由”③。李吉林老师建构野外情境课程,并概括出三个要点:一是求近、求美、求宽,优选场景;二是观察、思维、实践,综合进行;三是认知、情感、意志,协同发展。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4。情境教育更见海阔天空。

沙华中校长的团队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学校开展完美办公室、完美教室评比,用学生的艺术作品装饰生活空间,借大自然美的元素让校园赏心悦目,文学微型景观则在校园里弥漫着经典的气息……美的点点滴滴无声无息地滋润学生美好的心灵。学校地处秀丽的苏中平原,郊外更有闻名遐迩的溱湖湿地公园,学校也设计并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活动,将审美因素吸收进师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

美育更是致力于积极人生态度的树立。沙华中校长以此为题,做了系统的介绍,这表明他是很有见地的。美育之“大”,“大”到哪里?就是“大”到培养审美的人生态度。张世英教授讲过四种人生境界张世英.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79。。第一个等级,欲求的境界,“食色,性也”,指的就是这个境界。第二个等级,求实的境界,在这个等级中,人不再只是满足最低的生存欲望,而是进而要求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表现一种科学追求的精神。第三个等级,道德的境界,人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为自己“应该”做的事奋斗不已。第四个等级,审美的境界,属于高级的主客融合,包摄道德又超越道德、高于道德。道德境界是“应然”,审美境界是“自然”,“自然而然”,是一种生命完全的自由。“大美育”,最根本的旨归就应当是走向审美境界。《意见》中讲以美育人、立美育人,与这样的阐说也是贯通的。正因为立足于育人的高度,我们对美育的很多认识就不至于“窄”“小”“偏”,我们就会从艺术学科的技能本位调整为全方位整体育人本位;从渗透美的教育回归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美育,进而转向生活化的美育;从利用美的形式去教育,回归到创造美的教育,向培育美的人、美的人生与美的社会发展。蒋林.新时代学校美育应回归初心再出发[J].中国教育学刊,2018(6)。恰如《意见》所说:“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显然,只有跳出“小美育”,实施“大美育”,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东桥小学从凝练培养目标着眼,拓开美育疆域,整体重构小学美育体系,探索“大美育”实践路径,虽然还只是“在路上”,但前程可期。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研究员,特级教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

猜你喜欢
境界美育经验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美育教师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最高境界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