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摘 要: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分析城区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作用体现,提出城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举措。
关键词:城区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也是新时期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的新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发挥图书馆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优势,投身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去。是图书馆应该考虑的事业发展方向。本文在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区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作用体现,提出了城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举措。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既表达着文明社会以人为终极发展目标的人本理念,标志着国家赋予和保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宪政文明,体现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责任的行政文明,同时也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文化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亦逐渐凸显出来,城乡、地区以及个人之间发展与分配的不均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性日益显现。这时,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疑将起到凝聚核心价值,巩固共同理想,培育精神文明,促进文化认同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型,公共财政基本建立,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条件。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升社会整体素质,培育长远消费需求,为产业发展奠定深厚基础,而且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落实公民各项基本文化权益,涵养文化品质,培育民族精神,也将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石。
二、城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城区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既是广大公民终身学习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神圣职责。城区公共图书馆面向基层群众服务。其丰富的馆藏、优良的文化环境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城区公共图书馆通过先进文化的传播。改变读者的知识结构,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尽管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文化信息。但是这些渠道在文化传播中无法取代图书馆作用。
开展社会教育的作用。图书馆教育职能有别于其他教育模式。它是通过文献资料传递与利用和读者自愿接受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图书馆融教育与服务为一体,文献所负载的知识信息本身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经过馆员的搜集加工、整理形成的馆藏文献,对公民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个人修养等各个方面具有教育作用。城区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为读者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基层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城区公共图书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举措
1.加强阵地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各类文化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和基础,没有阵地就谈不上活动的开展。城区图书馆要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首和社区图书馆(室 )为基础,利用多种先进的发展服务模式如:总分馆模式、中心图书馆模式、依托学校图书馆发展模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过程中要以政府为主导,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为重点,以市民为对象。发展区、街道、社区图书馆(室 )和文化活动场所,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据统计,武汉市江汉区多年来文化建设经费逐年增加,目前已建有街道图书馆13个,社区图书室116个,总藏书56万余册。该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便民亲民的大众化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网络。
2.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要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城区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契机。加快基层站点的建设步伐。为基层群众送去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以武汉市江汉区图书馆为例,该馆自1998年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建成馆内局域后,随着自动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于2006年在武汉市各城区图书馆中率先建成江汉区图书馆专业网站,通过网站开设的江图概况、本馆动态、决策信息、文化传真、生活常识、新书推荐等栏目,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3.舉办各类公益性活动,打造品牌文化活动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了迎接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武汉市江汉区图书馆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阅读盛典;二是向读者推荐新书,指导阅读;三是邀请社会名人作读书学习方面的讲座;四是开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汉区支中心,让读者进行网络读书、电影欣赏等大众文化活动;五是送书上门,在部队和社区开办服务点;六是组织读书征文竞赛活动。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始于1987年由我馆主办的江汉区“金桥”读书评书活动始,这个以“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为主题的活动,在读者和书籍之间架起一座“金桥”。多年来,江汉区始终把“金桥”书评作为文化品牌加以培植,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广大市民参加。
历经23年,该区在基层形成了读书评书的浓厚氛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休干部杨介生,自费购书千余册在家中办起了“青少年家庭教育基地”。一大批“藏书状元”、“读书之星”、“千册图书室”、“万册图书馆”纷纷涌现,撒贝宁、王铮等一批读书人在“金桥”的扶助下成才成名。
2007年,“金桥”读书评书系列活动作为我馆延伸服务的具体项目,获得了由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服务奖),这是国家首次在“群星奖”中为公共图书馆设立奖项,这一奖项的获得充分肯定了江汉馆在延伸服务、发挥公益职能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2)积极组织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等文化活动。图书馆讲座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业务之一。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是图书馆比较成功的读者活动形式之一。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图书馆的讲座活动蓬勃发展。成为图书馆业务拓展的一大亮点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深圳南山图书馆的“博士论坛”等。各馆讲座各具特色,成为一道有品位的文化大餐。但是。城区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讲座活动的开展服务基层群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1)将图书馆“固定”的讲座服务变为“流动”的讲座服务。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街道或在社区、机关单位设立不同内容的讲座点,突破场所固定的局限;(2)图书馆可以提供场地,以讲座、沙龙或者其他形式,邀请社会机构或者市民合作。丰富讲座内容,提高图书馆的场地利用率。扩大文化服务的范围。使图书馆成为文化交流的重镇。
4.与社会机构联合。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城区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与群艺馆、文化館、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剧院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组织文化活动形成一张社会文化的服务大网这样不但加强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辐射范围。而且也提高了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城区公共图书馆要与社区、企业、学校合作,利用馆藏资源,解决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学校师生获取文献资源的困难。
如武汉市江汉图书馆自2000年始创建街道、社区图书馆(室),起利用每年区文体局文体工作检查的有利时机,发挥穿针引线作用积极沟通各级主管部门、争取领导重视、争取经费补贴,采取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捐赠图书、自购图书等形式,区馆扶持、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建章建制等办法,通过多年努力在全区建万册图书馆5个,千册图书馆80个占全区13条街道、114个社区总数70%。
总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城区公共图书馆要抓住我国文化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张 辉.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
[2]田英萍.拓宽图书馆服务领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
[3] 高 青.如何增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
[4] 王 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图书馆)